主頁 香港電台網站 1949-59年 1960-69年 1970-79年 1980-89年 1990-99年 網上中華五千年
主題簡介 專題討論  

歷史小字典
人物
鄧小平

返回

 

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全面外交關係。中美正式建交,標誌了自從1972年年初美國總統尼克遜訪問中國以來,中美兩國在尋求建立共同利益方面,取得重要成果。中美兩國長期以來的外交障礙,最主要是意識形態問題,美國是西方民主陣營的首領,而中國是社會主義的大國,美國尼克遜政府為了牽制另一個社會主義大國蘇聯的勢力,爭取中國的支持,與中國改善關係,營造和諧的中美外交氣氛。但是,中美雙方的潛在矛盾仍然嚴重,其中台灣問題是中美矛盾的重點,長期以來,美國將台灣視為西太平洋防線的戰略重心,絕對不可以輕易放棄;而中國堅持台灣主權屬於中國,統一台灣是中國政府的基本國策,沒有任何退讓的空間。除此之外,美國政壇及民間,反共勢力十分強大,特別在國會裏面,不少國會議員認為中國是極權國家,經常借台灣問題、西藏問題及人權問題,向政府施壓,迫政府制定一些強硬的對華政策,另一方面,又借助中美關係的改善,向中國輸出美國的價值觀念。所以中美關係,不斷在矛盾之中發展。

中美正式建交之後,美國國會馬上通過「與台灣關係法」,確保台灣仍然受美國軍事保護。1980年是美國大選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加州州長朗奴列根經常發表親台言論,表示美國應該加強對台灣的軍售,引起中國政府的嚴重關注。列根為了緩解中國的不滿,派遣副總統候選人喬治布殊到中國解釋,布殊強調列根的外交策略重點是壓抑蘇聯,中國亦會因此受惠,因此中國需要配合美國的策略。鄧小平反駁列根的論點,向布殊提出四點意見,請布殊轉告列根:第一、任何從中美建交公報倒退的言論和行動,中國政府都堅決反對;第二、不管美國大選後由哪一個政黨執政,中國都以美國政府的對華政策視為評價以及判斷美國對外政策的最重要標誌;第三、如果最近發表的共和黨競選政綱之中,對華政策的部分付諸實行,只能導致中美關係的倒退,而不會是停滯;第四、如果美國以為中國害怕蘇聯,有求於美國,願意對列根所提出的對華政策讓步,完全是妄想的。
 
1980-89 1980年中美外交 中華文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