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古今風雲人物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

    '
    由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電台收聽
    香港電台第一台,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播出。

    Podcast 收聽或訂閱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87&lang=zh-CN

    瀏覽香港電台文教組「藝文一格」網頁
    rthk.hk/artitude
    '

    最新

    LATEST
    20/04/2024

    孔子 (六)︰周遊列國

     
    孔子任職中都宰之後,隔年改任司空,已經是「卿」等級,不久又改任大司寇,負責司法、治安。並且一度攝行正卿職務,成為魯國執政。

    一直以來,魯國朝廷的卿級大臣,都由公族成員出任,三桓家長世代壟斷最高卿級職位,孔子以外姓士族成為代理正卿,十分罕見。三桓之所以任用孔子,主要原因,是三桓家長都年紀較輕,經歷了陽虎專權及叛亂,國內局勢險峻,地方勢力難以約束;定公年紀較大,難以操控;而南方蠻夷吳國興起,吳王夫差領兵北上威逼中原,魯國首當其衝,深受威脅。三桓對掌握政權力不從心,希望任用一位老成持重的大臣擔當重任,孔子正是適合人選。

    孔子代理執政,短短三年期間,做過幾件記載於史冊的事。第一件是孔子執政第七天,便誅殺了大夫少正卯。「少正」官職,「卯」是人名。據說少正卯是當時魯國的聞達之士,即言論界紅人,經常放出驚世駭俗的「邪說」,吸引年輕人追捧,被稱為「聞人」(即聞達、出名的意思),他的後代就以聞人為姓氏,後來又簡化為聞。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攝相事,(略)於是誅魯大夫亂政者少正卯。」其後流傳的《孔子家語·始誅》篇增加了細節,孔子指出少正卯有「五惡」(天下有五種比竊盜殺人還嚴重的罪惡),用現代語文解說:
    第一是內心險惡卻深藏不露;
    第二是行為乖張而意志堅定;
    第三是言論偏頗卻辯才無礙;
    第四是認知邪惡而學識廣博
    第五是對作惡的人廣施恩澤。

    孔子認為這五大罪惡只要具備其中任何一樣,都應該誅殺,更何況少正卯是五種都有,少正卯以邪惡的言論蠱惑大眾,聚集各方罪惡的事例為他私人所用,是標準的奸雄,如果不早日除去,將會成為魯國的大患。但《論語》及《左傳》沒有記載這事,因此是否事實,後世學者有爭論。

    孔子做的第二件大事是以魯國執政身份陪同魯定公參加與齊景公及齊相晏嬰的會盟,稱為「夾谷之會」。會盟的背景是,南方的吳國興起,吳王夫差不斷向中原擴張勢力,齊、魯正處於吳國北進首當其衝的地域。齊景公及晏嬰希望與魯國結成聯盟,號召中原諸侯共同對付吳國的威脅,恢復祖先齊桓公的霸業,魯國亦希望齊國能交還魯昭公時被齊國侵佔的城邑。於是兩國國君擇日在交界處夾谷會盟。

    齊國事先在夾谷修建了會盟的土台,在台上準備好了席位,設有三級登台的台階。兩國國君舉行過相見之禮後,便準備登台會盟。但齊國指使居住在夾谷附近的「萊夷」(原本是齊國東方半島的原住民,百多年前被齊國擊敗,部分部落被遷徙到齊魯交界山區)前來鬧場,使魯定公害怕,阻止定公登台,但孔子下令魯國侍衛戒備,保護魯定公,萊夷知難而退。儀式開始,兩國國君互相饋贈禮物之後,齊國的官員快步向前,引導一些齊國戲謔藝人和滑稽的侏孺隨著樂隊樂隊喧鬧著蜂擁而上。孔子見狀,快步上前,阻止這些胡鬧表演。孔子嚴肅告誡齊景公,這種行為是戲弄諸侯,論罪當斬。齊景公自知失禮,有損道義,把先前侵佔魯國的鄆邑、讙、龜陰等土地歸還給魯國,以此向魯國道歉。夾谷之會記述於《左傳·定公十年》。

    孔子做的第三件事,是隳三都。所謂,「三都」是三桓家族封地的首府,即孟孫氏的郕邑,叔孫氏的郈邑,和季孫氏的費邑。三桓家族操控魯國政權百多年,族長都在魯國首都曲阜執政,對自家的封邑都刻意經營,積聚財富,發展為地方重鎮,派親信家臣代為管治,稱為「宰」。並建築高大城牆環繞,以防外敵侵擾,當然,也防範魯國國君出兵收回封邑。

    孔子兼攝相事,認為三桓私自擴建封邑,超越首都曲阜,是違反禮制,有據私邑反叛的可能,於是向魯定公建議拆毀三桓封邑郈、費、郕的城牆,以尊重禮制。起初,季孫斯、叔孫州仇、仲孫何忌都表示同意,孔子派弟子子路監督執行,準備先隳毀叔孫氏郈邑。此舉卻引起季孫氏的費邑宰公山不狃(又作弗擾、不擾)反抗,率費邑軍攻入曲阜,魯定公和季孫斯(季桓子)、仲孫何忌(孟懿子)和叔孫州仇(叔孫武叔)躲在季氏之宮,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須、樂頎率軍擊敗弗擾,弗擾逃到齊國,仍威脅魯國邊境。

    郕邑宰公處父亦反對墮毀郕邑,於是三桓開始反對墮三都。墮三都行動就此半途而廢,三桓家族不再信任孔子。

    魯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春,孔子年五十五,齊國贈送數十名歌妓給魯定公及季桓子,其後季氏在典禮中用了周天子等級的「八佾之舞」,祭祀後又不送祭肉孔子,孔子認為「非禮也」「是可忍,孰不可忍」,於是辭去官職,開始周遊列國。

    孔子擔任魯國大司寇是在公元前500年,時年五十二歲,至公元前497年離職,周遊列國,時年五十五歲。


    20/04/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預告

    UPCOMING
    27/04/2024

    孔子 (七)︰子產相鄭

     
    孔子周遊列國第一站是與魯國同姓的「兄弟之邦」衛國。衛國的祖先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和周公的弟弟康叔封。周公平定商紂王之子武庚叛亂之後,封康叔封於商朝王畿舊地,稱為衛國,首都在商紂王所建的都城朝歌(今河南省黃河以北的淇縣)。衛國在西周及東周前期,是中原北方大國,歷代衛君在周天子朝廷擔任要職,周平王東遷時,年近七十的衛武公以姬氏宗親長老身份親自領兵護衛平王,地位十分顯要。

    但衛武公之後,衛國長期陷入公族內鬥,最著名的事件是衛莊公(武公之子)的庶子州吁有軍事才能,卻被兄長衛桓公排擠,出亡外國,糾集一些鄭、陳、宋、蔡等國的失意貴族、庶孼公子組成叛軍,襲擊衛國,殺衛桓公,州吁自立為衛君,但未得周天子承認。不足一年,州吁被衛國大夫石碏騙往陳國,托陳桓公代為賄賂周天子賜給冊命,途中被殺。州吁亂事平定,但衛國政局仍然動盪不安,繼任君主亦多平庸無能,無力擺平政治社會矛盾。同時北方草原上的遊牧民族狄人(又稱翟人,分為赤狄、白狄、長狄等部族)趁周朝衰落,紛紛越過太行山,進入衛國北方,不斷侵擾掠奪衛國及邢國(今河北省邢台市)的城邑。

    衛國國君懿公,是個典型的紈袴子弟,不理國計民生,只知享樂,據《左傳》及《史記·衛世家》記述,「衛懿公好鶴」,在宮中養了很多鶴,由專人侍候,懿公上朝及出行,必有鶴陪伴,他喜愛的鶴封為大夫、將軍,凡有侮辱、傷害鶴的臣民,治以重罪。公元前661年(即孔子出生前九十年)狄人進攻衛都朝歌,衛國臣民不願抵抗,紛紛逃亡,狄人攻佔朝歌,大事劫掠,朝歌成為廢墟,懿公被殺。衛人向齊桓公求助,齊桓公號召諸侯發兵救衛,打退狄人,但衛國已殘破不堪,只剩下五千人,齊桓公安置這些衛國遺民於黃河南岸的楚丘(今河南省滑縣南部),立懿公堂弟公孫申為衛侯,是為衛戴公。衛國失去了黃河以北領土,由原本的北方大國變成偏處一隅的小國。而號召諸侯擊退狄人,重建衛國,成為齊桓公霸業的開端。

    衛國恢復之後,經過數十年休養生息,國力有所恢復。衛成公元年(前629年),衛為避狄人侵擾,又遷都帝丘(今河南省濮陽市),經濟始現繁榮。但衛國公族仍然鬥爭不絕,孫氏、寧氏、孔氏(與孔子不同族)掌權,互相攻擊,君臣關係不和。其後孫氏失敗投奔晉國,寧氏被滅族,衛國國君重新掌權。公元前540年衛靈公繼位(孔子九歲),成為衛國在位最長的國君。但衛靈公是昏庸卻自以為聰明的人,在位四十多年,衛國政局動盪。他最著名的故事有兩件,都與孔子有關:其一是寵幸男寵彌子瑕,留下「分桃」的典故。衛靈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04年),魯定公派陽虎領兵攻打鄭國的匡地(今河南省長垣縣北),魯鄭不接界,必須經過衛國,陽虎出兵時不向衛國借道,回國時又率領魯軍在衛國都城濮陽穿行而過;衛靈公感到被羞辱,派彌子瑕追擊魯軍,但沒有追及。孔子周遊列國時,經過匡地,匡人誤認孔子是陽虎,圍攻孔子,幾經辛苦才脫身,因此《論語》有「子畏於匡」的記事。其二,是衛靈公晚年寵愛後妻南子夫人,南子據說是宋國公主,嫁給衛靈公後,因其美艷而非常得寵,代掌國政。靈公昏庸無能,南子掌握衛國實權,卻經常召年青大臣入宮,民間諷刺她為「婁豬」即母豬,靈公卻毫不在意。孔子周遊列國時,通過彌子瑕求見衛靈公,南子聽聞孔子是著名學者,曾經是魯國代理執政,而且是宋人後裔,於是私下召見孔子(即《論語》所記的「子見南子」),引起孔子弟子的不滿。

    魯定公十三年,孔子年五十五歲,「去魯適衛」。當時衛國國君衛靈公雖然接待孔子,視他為賓客,但衛靈公在位已久,老邁昏庸,而且貴族之間政治派系矛盾重重,政局不穩,衛國不可能任用孔子。
    孔子打算到鄰近的鄭國(國都在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區)尋求機會。鄭國同樣是姬姓諸侯,春秋初年,鄭莊公時期曾經是中原強國,因為與周天子不和,出兵擊敗周桓王,又威脅宋、衛等國,偃然成為中原霸主。但隨著南方的楚國興起,鄭國南方的陳、蔡、許等國相繼依附楚國,鄭國也受到楚國壓迫。鄭國北方的晉國亦強勢發展,晉文公率領中原諸侯抗楚,鄭國夾在晉、楚兩大超級強國之間,左右依違,處境困難。


    重溫

    CATCHU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