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11/01/2025

香港物流協會會長袁美儀——機場三跑與發展國際物流中心

  *標題由編輯所加

致香港物流業界朋友:                                

大家好!祝大家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剛剛今個星期由陳美寶局長帶領物流發展局成員與我們業界代表到廣西考察團。以及12月由廖副局長帶領我們到迪拜、巴林考察團,再次發出對國內同海外重要信息,就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的獨特優勢,也是香港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條件。」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樞紐之一,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証明了為香港經濟增長提供重要動力。

(一)香港國際機場在大灣區航空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剛剛2024年,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已投入運作,預計2035年可達到每年處理1.2億人次旅客及超過1,000萬噸貨物的目標。但2023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3,95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433萬噸,大家都擔心目標會不會定得太高呢。事實上不會。

目前香港機場航空貨運量在大灣區佔75%,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擁有7座運輸機場、17條跑道,旅客吞吐量達4.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2,000萬噸。

香港國際機場正在客、貨運能力正不斷增強,在大灣區航空業務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除大灣區外,有部分國家亦不斷擴大機場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迪拜國際機場,泰國曼谷,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紛紛增加投入,擴大機場建設規模。隨著航空業逐步復蘇,而我們香港國際機場運輸能力一定要大幅提升,有助進一步發揮獨特優勢,迎合未來需求。

(二)疫情後客運市場逐步恢復,灣區旅客首選香港為中轉站

疫情前,每年約有1,400萬人次的大灣區旅客經香港國際機場飛往全球220個航點。而且香港機場打造「機場城市」。其中航天城的「11天空」將成為香港最大型的綜合購物、餐飲、娛樂設施等帶動經濟及就業效益。

(三)若要貨運領先全球,要不斷拓展市場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過去十年裡,全球航空業的客運量年均增長率約為5%。未來,香港國際機場處理貨物的能力和效率將大幅提升,有助於打造香港國際機場成為亞洲電子商貿樞紐。

怎樣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香港是國際自由港,航空運輸能力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優勢。現在是我們全面發力的重大機會。我們必須與內地攜手合作,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全球產供鏈競爭力。為了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我們業界對政府有以下建議。

(一)優化空域資源,拓展香港航空網絡

強化空域協調和空管協作,支持香港拓展航空航運網絡,加大對東南亞、北美洲、南美洲等的航線布局。

(二)在大灣區機場群中發展不同功能

明確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中的功能定位、合理分工,在國際航線、國內航線的布局上清晰,推動協同效應。

(三)積極拓展亞太地區航空貨運市場

著重開拓東南亞、非洲、中東等市場,大力發展電子產品、化妝品及快遞等高增值業務,支持鼓勵香港不同航空貨運公司企業發展。包括國際貨運包機業務、快件業務發展等。

我們香港物流協會好多中小企會員,在疫情後面對經營上的困難,好期望政府可以帶頭去攻,而不是守,從被動變主動。因為在疫情前好多硬件,如機埸、碼頭是我們的優點,但供應鏈重組令所有貨轉由其他地方出口。

我們要主動對中央說明香港可以做甚麼或我們想做甚麼。提升香港航空樞紐地位,是發揮香港獨特優勢、開創新局面。

另一面希望陳局長可以幫忙減低營運成本,擴大航點網絡,運費穩定,拓展綠色船運、空運,加強培訓ESG 專才,即是環境、社會及管治的人才。

近年香港物流協會亦注意到ESG 趨勢,作為香港四大主要產業之一,並希望帶領中小企容易進入ESG道路。我們作為第一個ESG 供應鏈評估中心,透過評估過程、製定目標,減低風險,最後可持續發展,變得更强更健康。

我們業界需要提升自我兢爭能力,保持香港國際物流樞紐及孕育最多ESG供應鏈專才的地方。

硬件可以抄襲,但軟件不可以。我們的優勢就是香港人靈活處事、高效率、應變能力高。另外法規是一國兩制特色,保護持份者公平公正,具競爭力。金融體制健全,方便貿易及外匯結帳,加上監管機構保競爭力就帶來貨運及客運。客運可以刺激本地經濟,帶來無限效益。

最後業界希望陳美寶局長能夠帶給我們新希望、新動力,在轉變中的世界迎難以上,說好香港物流故事。

 

香港物流協會會長

袁美儀

2025年1月11日

11/01/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11 - 01
2024 -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梁耀彰——香港氫能發展

親愛的海琪,
希望您一切安好。您已經好幾年沒有回香港了,最近在英國的生活如何?正如您所知,我的研究仍然專注於環境保護方面,希望可以改善我們的環境,為地球盡一點力。由於全球變暖,世界各地現在更加關注我們如何減緩氣候變化。今日我寫信給您,想和您分享一些香港近來有關減少碳排放措施的令人興奮的消息。
香港是一個擁有超過700萬人口的繁華大都市。由於人口眾多,採取措施減少我們的碳足跡並促進可持續生活很重要的。近年來,香港政府一直在努力實施一系列旨在減少我們對環境影響的措施。與您十年前離開香港時不同,我們現在更加有環保意識。幾年前,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香港政府承諾在2050年前,香港會達到碳中和。為實現這一承諾,香港政府推出了許多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措施是推廣電動車。近年來,我們街頭上的電動車數量顯著增加,部分原因要歸功於政府的激勵和補貼政策,例如一換一轉換電動車計劃和資助住宅樓宇安裝電動車充電器。在您離開香港到英國讀書的那一年,香港馬路上的電動車只有幾千部,根據環境保護署資料,截至2024年05月底,香港電動車數目已達到9萬5千100架。相信很快會超過十萬架。事實上,香港政府已經定立了一個目標,到了2025年,香港所有私家車將會有30%是電動車。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正在朝著這個目標努力。到2035年,香港不可以售賣燃油私家車,我哋只可以買到新能源的私家車。明年我們住的屋苑,將會安裝400多個電動車充電器。因此,我都正在考慮將我們的汽車轉換成電動車。
香港減碳排放策略的另一個關鍵發展是使用氫能源。 上個月,香港政府提出了一個氫能戰略的報告,旨在通過使用氫能源作為實現2050年碳中和的其中一個戰略措施。 氫能係一種清潔能源,可以用於驅動重型車輛以及港口和建築工地的設施; 另外氫氣也可以取代天然氣發電。 還記得小時候您喜歡玩的氫氣球嗎? 實際上,氫氣不僅是地球上一種最輕的氣體,而且是一種非常清潔的燃料。 氫氣可以燃燒或用於氫燃料電池,產生能量。 在這個過程中,它只會同氧氣結合,產生能量和水而不會產生任何空氣污染物。 除了上述應用之外,我們還應該考慮將氫能擴展到家居使用。 其實氫能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我們日常使用的煤氣中,有一半的成分是氫氣。 因此,我希望政府和相關公司考累這個建議,使用現有的管道綱絡將氫氣這個清潔的燃料輸送到我們家中應用。
然而,我們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氫氣都是灰氫,即係從化石燃料中生產的氫氣,過程中會產生二氧化碳排放。要成為碳中和的燃料,應使用綠氫,即從可再生能源產生的氫氣。 因此,好多研究已經進行,探索如何生產綠氫。 您還記得細過的時候,曾經做過電解水來製造氫氣的實驗嗎? 將來我們可以用這個方法再結合可再生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或水力發電,來生產綠氫。但係香港因為地方小和缺乏水天然資源,我們很難在香港大量製造氫氣。將來這些綠氫可以係外國由水路運來或者由大灣區經管道運來香港給我們使用。
由於氫氣與石油氣和天然氣一樣,都是一種可燃燒的氣體,因此需要新的基礎設施,如加氫站和輸氣管道,才可將其用作交通及發電燃料使用。 香港由於土地資源有限,面臨許多限制。 現在相關的法例及標準也需要得到實施,以便我們可以係香港使用氫能。 在這方面,政府已經用了很大力量來籌劃香港將來可以使用氫氣,例如成立一個跨部門工作小組去統籌,研究和制定促進香港使用氫能的措施,以及相關立法以允許在香港使用這種新燃料。 政府還與行業夥伴密切合作,研究開發支援轉向氫能源所需的基礎設施。 為了展示香港在生產、存儲和應用氫能的可行性,政府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提供資金支援相關的研究。 在您下次回到香港時,您可能會看到在馬路上試驗運行的氫能巴士和洗街車。這些都係一些香港將會做的有關氫能使用的示範項目之一。
我想告訴您知,不僅香港積極研究使用氫能源替代傳統化石燃料,例如英國,美國,澳洲及以中國內地,已經將氫能源作為未來部署的戰略能源。它們的寶貴經驗,對我們將來的氫能使用,會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除了採用電動車和氫能這些政策外,我們的政府還推出了一系列其他旨在減少碳足跡的舉措,包括推廣綠色公共運輸、在建築物中實施節能措施,轉廢為能,以及引入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我有信心地同您說,這些政策不僅可以幫助香港實現碳中和,而且將極大地改善我們的生活環境。 近年來,香港的空氣質素得到了顯著改善,而溫室氣體排放量也續年減少。當然,我哋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但是我相信,通過推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我哋可以在大灣區成為碳減排和可持續發展的領導者。
我希望這封信能夠讓您瞭解到香港正在進行令人興奮的發展。一路以嚟您都好關注香港的生態環境,我期待聽取您對這些倡議的想法,並繼續與您談論環境保護對於我們及下一代的重要性。當您下次回港時您會發現,香港在綠色能源應用和潔淨空氣方面將會與您離開時會有好明顯的改變。
父親
2024年7月13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13/07/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