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女兒靖忻:
去年妳剛過六歲生日不久,便突然收到太婆離世的消息,那是妳第一次經歷親人的死亡。當我帶妳到靈堂向太婆告別的時候,確實很擔心妳的情緒。幸好有信仰令妳比較容易接受,妳平靜地問我:「太婆是否在天堂等待我們?」回想起來,遺憾我不早些教導妳怎樣應對離別與死亡。我並非對此話題有避忌,而是不知如何展開討論,讓妳明白。
若非近年MWYO青年辦公室推動生死教育項目,我並不意會到自小練習失去的重要性。事實上,海外研究指出及早提供適當的生死教育,有助青少年以積極和正向的態度生活,提升生命的意義和滿意度;增加同理心,多關心和善待別人;紓緩對死亡的負面情緒,減少焦慮。相反缺乏適當的生死教育,可能引致抑鬱和焦慮,甚至出現自殘、自殺或他殺等情況。
或許加強生死教育是能夠減少青少年罹患情緒病和自殺的政策措施之一,但是香港的生死教育仍處於起步階段,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為此MWYO聯同香港生死學協會,透過問卷了解中學生對生死的看法,並以對話模式探討離別、死亡及生命意義。我們在兩間中學共收到277份問卷,以及與26位學生對話。
問卷發現部分學生對生活感到無意義,對死亡有較強烈的恐懼和擔憂。值得留意的是,分析發現心理健康和生命意義兩者有關連,當學生心理健康自評分數越低,生命意義平均分越低。我們相信,如引導學生對生命有正向思維,能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反之亦然。
我們亦從對話活動觀察到學生藉着探討離別和死亡去反思生命,例如有學生覺得:「生命係好重要嘅嘢,唔知道會唔會有第二次,唔知佢嘅長短。唯一知道嘅係喺生命當中體會唔同嘅嘢,就好似幫助別人,即係將我學到嘅嘢儘量去幫佢哋。」除了關心別人,學生亦表示:「最想做自己鍾意嘅嘢⋯⋯我想活出自己,活得精彩。」也有學生分享:「現階段想學業有進步,有自己嘅目標去完成⋯⋯而有健康嘅身體先可以學習。」在維持健康方面,有同學坦承:「成日通宵⋯⋯喺個過程都儘量休息下,唔好做殘個身體。」更有學生答應:「要孝順父母,每個月抽啲時間陪下佢哋,等佢哋唔好咁孤獨。」
參與此項目的老師非常認同生死教育的重要性,既然無法避免死亡,便應該提早給予學生正確引導。可惜學校的人力和資源不足,老師也不善於教授生死題目。加上議題不受社會重視,政府及其他機構的相關資助甚少。我們在九月發表《香港中學生看生死研究》報告,整理問卷結果、對話效果,以及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一) 教育局應修訂《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內容,加強離別以至死亡的元素;並制訂指引,涵蓋更多元、互動、深入探討生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待社會接受程度更高之時,可將生命教育改為生死教育;
二) 為有意推行生死教育的老師提供針對性的培訓,形式可先以工作坊或講座開始,由政府資助專業團體舉辦。政府更可資助大專院校增設生死教育課程,讓準老師選修;
三) 現時由政府或其他團體推出的相關資助項目,可將內容和範圍由生命教育擴展至生死教育,讓學校和專業團體可申請。例如「優質教育基金」可增加生死教育為優先考慮主題,或在現有「正面價值觀」主題下明確包括生死課題。
我們留意到政府近年致力培育青少年的正向思维,而生死教育正正可以加強他們的正向思維,並提升其精神健康,故此希望政府能採納建議。
其後我們於10月舉辦為期四天的公眾活動《練習失去-生死教育展覽》,目的是透過工作坊讓前線老師和社工認識坊間一些推動生死教育的項目,以帶入日常工作中和青少年一起討論生命價值;透過展覽、導賞團、十多份關於失去的分享作品,讓公眾明白失去和死亡的話題並不是忌諱,大家可以公開地處理自己的哀傷。有時候把心底話說出來,更能夠紓緩傷痛,以致減少治癒時間。
多謝靖忻在展覽的其中一天擔任小義工。我亦趁機與妳分享,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無可避免會經歷失去,無論是身邊的人或事物。妳會感到傷心和憤怒,但同時學懂珍惜。記得在場有一位媽媽一直聆聽我們的對話,更問我應怎樣教導小朋友面對失去?我告訴她,小朋友總會試過不見了心愛的擦膠、幼稚園畢業後和同學分別,甚至家裏的植物枯萎了。作為家長,我們要打破所謂的禁忌,把握機會由淺入深與小朋友討論發生的事、關心他們的感受、陪伴其練習失去。
阿女,上星期臨睡前,妳忽然問我為何人會死亡?我即時的反應是很理性地回答妳:「人的身體會因為生病、意外、年老等原因不再發揮功能,醫生也幫不了忙。」想不到妳竟然回應:「還有的是天父希望我們知道人的時間有限,故此要更加愛錫爸爸媽媽,對同學好些。」我很欣慰,我們家的生死教育已經開始了。
愛妳的母親上
2024年12月7日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標題由編輯所加
各位理大的同學:
開學兩個月,希望你們適應新的學年。今年「兩會」首次將低空經濟寫進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戰略新興產業的行列,新興的低空經濟充滿可能與機遇,大家作為香港民航界下一代領袖,讓我借今次機會,為大家細說低空經濟的發展潛力及歷史。
近年來,全球先進空中交通技術及國內低空經濟的科研成果逐漸獲得廣泛認可,相關產業逐漸成形並市場化。大家對低空經濟的認識可能僅停留在「無人機送外賣」,然而,無人機的應用遠不止於此。它們可以成為「派送員」、「攝影師」、「土地測量師」、「生態環境檢測師」、「救援人員」、「守衛」,甚至「飛行員」。其多樣性和靈活性超越了現代機械人的發展,為各行各業提升生產質量和總量,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在可見的未來,無人機和無人載具將在廣闊的空域中支持城市和城際間的空中交通及物流運輸,這是值得我們期待的。
在民用方面,當代無人機控制概念可追溯至80年代的遙控小型飛機。當時的遙控飛機主要用於娛樂,其設計理念與小型飛機及民航客機相似。
大家在現時大灣區已經看到不少企業使用無人機進行試飛,比如利用無人機進行外賣派送。現時香港外賣派送距離遠的店也難有騎手願意接單派送,加高派送運費及小費亦難以找到騎手進行跨區派送。在晚上或接近凌晨時分,亦有遇到無法找到騎手派送情況。上述所有困難可以以自動飛行使用無人機送行送外賣及送速遞, 為香港及灣區的智慧城市邁向前一大步。
隨著遠程通訊技術、定位導航技術及自動化的進步,無人機的發展在近五年達到新的里程碑。無人機在三維空間的飛行需要精確的定位、路線規劃及環境障礙感知。這些技術為無人機操控員,俗稱飛手,提供即時環境狀況,提升飛行安全性,成為飛手的「第二雙眼」。自動化飛行則是飛手的得力助手,能在預設路線上執行任務,緊急情況下由飛手接管。根據央視報導,截至今年6月,全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已達187.5萬架。而僅有超過22.5萬人擁有無人機操控員執照。 根據有關部門測算,目前內地無人機操控員的就業人才缺口高達100萬人,亦需要大量無人機維修工。同時,要求飛手及維修工對無人機設計、電力系統、控制系統等技術有一定要求及門檻。相信同學們將會在無人機行業能大展鴻圖。
另一種低空經濟的重要無人載具為垂直起降民用飛行器(eVTOL),同學們可以理解為一種依靠電力推動為主的直升機,可以有飛行員控制或全自動化。2015-16年間,歐美積極投入先進空中交通技術及管理的科研,近年不少公司推出eVTOL的初始機型型號及進行試升。該技術在軍用戰機中已相當普及,解決了戰機在艦空母艦等短距離跑道上的升降問題。中國也積極投入無人機及eVTOL的研發,使其不僅能在低空安全飛行,更能服務大眾。
在2023年9月,習主席提出的新質生產力中強調低空經濟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低空經濟不僅限於無人機設計,還涉及低軌衛星定位與導航、智能自動化、遙距檢測技術、人工智能及低空航空氣象學等領域。為促進低空經濟發展,無人機在深圳的試飛實驗提供了航路及風場設計的數據支持。在營運方面,仍需加強無人機機場基建、飛行保險方案、飛行管制條例、飛手牌照批核及發牌、無人機及eVTOL航空公司規管。
灣區的低空經濟發展不容忽視,深圳的無人機及eVTOL產業積極進行試飛營運,以提升公眾對相關產業的認知,並收集更多數據以助科研。近日香港施政報告積極提倡無人機及eVTOL的運作基建、網絡、設備、法規及跨境航線,這大大提高了香港在灣區低空經濟的參與度,並促進兩地低空經濟科研發展。未來,無人機有望在物流運輸中發揮重要作用,為小件急件及貴重物品提供無阻的低空派送。無人機還可用於高山失蹤者搜救,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搜尋速度及人命保障。甚至大家可以乘坐eVTOL往返灣區生活圈,或低空飛到香港國際機場再轉乘,為香港創造更多商機。
在香港這個山高地峭、高樓林立的繁華都市中,完全放寬無人機法例是非常困難的。一方面,低空經濟能為灣區提供新的經濟動力,另一方面,我們仍需顧及無人機在複雜地勢及高樓下的飛行安全。此外,航空氣象及都市風場也影響無人機及eVTOL的運作可行性。民航處必須積極與香港天文台、地政總署、海事處、入境處建立信息互通合作平台。同時建議政府成立專家小組,並邀請相關低空經濟企業、大學、研究中心等提供數據支持及科技研發,以促進低空經濟在香港的正常運作。亦可利用「北部大都會」的地皮,建立無人系統試飛研究中心及試飛點,支持各營運企業及大學使用。
目前,我們學校的研究團隊積極投入無人機設計、無人系統控制理論、低空風場及航空氣象預警、低空飛行器的導航及定位等研究工作,以支持香港低空經濟的發展。同時,我們亦成立低空經濟理學士碩士課程,為行業提供相關技術人才,歡迎有興趣的你們入讀。
香港在低空經濟發展的歷程中稍顯遲緩,我們更需努力,並與灣區企業保持良好合作關係,以盡快讓香港融入國家低空經濟的步伐。期望低空經濟不僅為香港提供一個嶄新的智慧都市風氣,亦帶動相關無人機工程科研、技術支援、甚至無人機技術認證及出口平台等機遇,提升香港在國際舞台的應用科技研究認可,讓香港展翅高飛。
香港理工大學 航空及民航工程學系助理教授 伍淦鴻博士
2024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