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監製:何重恩

    01/04/2023

    在香港前途問題上,香港有參與的機會嗎?

    97年前,在香港前途問題上,香港本身有沒有參與的機會呢?#立法會商界(二)議員#廖長江先生會為大家重溫《基本法》起草工作歷時四年零八個月的過程。

    市民提問:藝人#何婉盈
    專家解答:#立法會商界(二)議員#廖長江先生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集數

    EPISODES
    • 第六十六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地點篇】

      第六十六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地點篇】

      特首李家超重視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原因是甚麼?

      2019年,國家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不但有#300平方公里,亦覆蓋30公里長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容納#250萬人生活和工作,可見對都會區發展的重視。


      市民提問:地產界#岑廸樺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陳月明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31/05/2023
    • 第六十五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人物篇】

      第六十五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人物篇】

      未來十年,土地供應的預測和藍圖是怎樣計算出來?

      因為香港土地房屋短缺問題困擾香港社會多年,本屆政府組建#「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及#「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負責統籌造地至建屋所有環節,而預計#未來十年「熟地」供應約有3,280公頃,提速、提效、提量加快土地房屋供應。

      市民提問:演藝界#胡渭康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陳沛良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30/05/2023
    • 第六十四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導言篇】

      第六十四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導言篇】

      關於九七後#土地契約問題,特首李家超於2022年的首份施政報告,特別提到重奪#土地供應主導權,成立#「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和#「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又簡化法定和行政程序,來加快土地及住屋供應滿足需求。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29/05/2023
    • 第六十三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總結篇】

      第六十三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總結篇】

      九七前的#土地契約,總結兩個關鍵,一是#中英聯合聲明,每年限批出#五十公頃來確保香港土地在九七後仍有足夠供應,二是中英雙方就興建#赤鱲角新機場擔心燒光庫房儲備而產生爭拗。其中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99年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亦引起不少爭議。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28/05/2023
    • 第六十二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過程篇】

      第六十二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過程篇】

      1999年3月前賣地計劃撥出六十四公頃土地,是如何計算出來?

      立法會議員謝偉銓認為回歸25年,#特區政府並沒做好管理及開發土地工作,令使用及批地出現不少浪費延誤,因過去政府對#土地儲備方面的工作都缺乏目標、政策及數據,更導致現時可供發展的土地儲備嚴重不足,故提議精簡法定及行政程序。



      市民提問:香港大學學生黃家慶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謝偉銓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27/05/2023
    • 第六十一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事件篇】

      第六十一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事件篇】

      董特首曾說要應付來港工作人士的住屋需要,今天如何看這個判斷呢?

      #董特首曾說要應付來港工作人士的住屋需要,時至今日,香港仍然是世界上#居住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如果要吸引更多國際專業人士來港工作定居,就必要能夠提供宜居的生活環境。增加土地供應可謂不二法門,亦有助於解決社會的深層次矛盾,且聽聽#立法會議員嚴剛怎樣說。


      市民提問:社福界方富正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嚴剛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26/05/2023
    • 第六十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時間篇】

      第六十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時間篇】

      董特首提出十年土地規劃,當時最大的阻礙性因素是甚麼?

      #董特首當年提出十年土地規劃,遇到困難多不勝數,當年#金融風暴令香港經濟全面逆轉,#失業率持續飆升,#負資產湧現,政府推行的政策於困惑的環境之中難以發揮功效。而港英年代的高地價政策,亦令住宅物業被炒賣,違背住屋初心。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指隨後的樓市辣招,才將過熱的樓價撥亂反正。


      市民提問:香港大學學生盧立雅
      專家解答:#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25/05/2023
    • 第五十九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地點篇】

      第五十九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地點篇】

      「確保工商業有足夠土地」並不是當時的公眾焦點,結果如何?

      其實1997年回歸,當時特首董建華於#《施政報告》曾指出會規劃包括#白石角科學園、#九龍塘工業科技中心、#屯門工業邨及#商業園四個工商業園區,但最後卻因#金融風暴及SARS衝擊下,只建成其中兩個園區。到底最後情況怎樣?交由立法會議員洪雯細述。


      市民提問:商界沈慧林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洪雯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24/05/2023
    • 第五十八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人物篇】

      第五十八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人物篇】

      回歸前,#中央如何判斷香港是否有足夠土地?
      由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擔任主席的策略發展委員會,有來自金融、工商、基層等界別人材,委員更從教育、經濟、房屋等多方面提供意見,興建科技園及科技工業中心,又提議加快公共房屋及私人房屋的建設,且聽聽#立法會議員李梓敬怎樣講。


      市民提問:金融服務界黃仰芳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李梓敬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23/05/2023
    • 第五十七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導言篇】

      第五十七集:「土地」在1997年前的視野【導言篇】

      #九七前關於土地的處理,於地少人多的香港來講,肯定是焦點,單看回歸前批出了近#3000公頃土地,及至首任特首發表的第一份施政報告,足見證土地對香港發展的重要性,除要確保工商業都有足夠土地外,還要顧及一般巿民的住屋需求。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22/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