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搜尋
Search
電視
鏗鏘集
特戰榮耀
醫生與你
馭鮫記
新聞天地
電台
音樂情人
瘋 Show 快活人
輕談淺唱不夜天
Made in Hong Kong 李志剛
少寶與文狄
熱門
ENG
/
繁
/
簡
電視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
在新分頁開啟
電台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一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二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三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四台
在新分頁開啟
第五台
在新分頁開啟
普通話台
在新分頁開啟
港聲
在新分頁開啟
灣聲
在新分頁開啟
節目主持人
在新分頁開啟
無障礙播放器
在新分頁開啟
新聞
在新分頁開啟
WEB+
在新分頁開啟
WEB+主頁
在新分頁開啟
e-Learning
在新分頁開啟
中華文化
在新分頁開啟
歲月.港台
在新分頁開啟
認識《國家憲法、基本法與國安法》
在新分頁開啟
RTHK Everywhere
在新分頁開啟
重溫
在新分頁開啟
APPS
在新分頁開啟
我們
在新分頁開啟
其他集數
白內障 Live
【醫學.人】霍泰輝 (上集)
糖尿病 Live
足底的毛病 (2)
足底的毛病 (1)
【醫學.人】葉柏強 (上集)
點解年紀唔大都會無記性
李立業(疫情工作點滴)
疫情後情緒上如何重拾正軌
精神健康系列「心晴對話」7
電視直播
所有集數
醫生與你
電視直播
醫生與你
【醫學.人】葉柏強 (下集)
23/06/2022
內容
CONTENT
監製:唐敏明 主持團隊:鄭萃雯、梁凱寧、黃婉曼、鄧智偉醫生、胡志遠醫生、容樹恒醫生、蘇藹欣醫生、董光達醫生
23/06/2022
相片集
現任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葉柏強醫生,2009年加入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多年來從事臨床及培訓醫科生工作。葉柏強醫生特別關注兒童0-8歲的腦部發展,近年積極推動基層兒童健康成長計劃。不一樣的童年經歷造就了今天的葉柏強醫生,他又是如何走上兒科醫生之路?
主持:鄧智偉醫生、鄭萃雯
嘉賓:葉柏強醫生(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
Tag:
doctor and you
,
醫生與你
,
白內障
,
預防
,
健康
集數
EPISODES
白內障 Live
視覺模糊、影像對比度變差、色覺偏黃偏暗就是患上白內障的先兆?年老退化就會有白內障、還是有其他原因?確診後是否一定要做手術、手術後會復發嗎?今集請來眼科專家為大家解開種種迷思。
主持:鄧智偉醫生、鄭萃雯
嘉賓:周伯展醫生(香港眼科醫學院前院長)
29/06/2022
收看
【醫學.人】霍泰輝 (上集)
霍泰輝教授70年代畢業於香港大學醫學院,後於中大獲取醫學博士學位,專研新生兒科,學成後在英國、加拿大行醫數年,是國際享負盛名的新生兒科專家。回望過去四十年,教授盡心盡力搶救及醫治新生嬰兒,當中有很多動人及難忘故事,令教授對生命、人生有更深刻的體會。
主持:胡志遠醫生
嘉賓:霍泰輝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前院長、香港中文大學前副校長)
28/06/2022
收看
【醫學.人】葉柏強 (下集)
現任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葉柏強醫生,2009年加入香港大學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多年來從事臨床及培訓醫科生工作。葉柏強醫生特別關注兒童0-8歲的腦部發展,近年積極推動基層兒童健康成長計劃。不一樣的童年經歷造就了今天的葉柏強醫生,他又是如何走上兒科醫生之路?
主持:鄧智偉醫生、鄭萃雯
嘉賓:葉柏強醫生(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
23/06/2022
收看
糖尿病 Live
目前,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者,即佔總人口的1成,每10名港人便有1名患者。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香港人經常外食的生活習慣與糖尿病有何關係?確診糖尿病之後,是否只會越來越嚴重而不能逆轉?
主持:梁凱寧、胡志遠醫生
嘉賓:周振中醫生(分泌及糖尿專科)
22/06/2022
收看
足底的毛病 (2)
究竟「二趾長過公,唔死一世窮」?還是「二趾長過公,最終會成功」?這方面我們無從稽考。不過有時腳趾生得不好,都會令我們痛入心,就例如拇趾外翻。想舒緩拇趾外翻的痛楚,患者可以怎樣做?有人選鞋以外觀為主,但有人卻認為「幸福如穿鞋,鬆緊自明」,穿鞋最著重舒適。到底怎樣才是一對適合的鞋?專家為大家一一解說。
21/06/2022
收看
足底的毛病 (1)
一雙腳承載著人體全身的重量,雙腳出現問題,可謂牽一髮動全身,甚至痛楚難當。在眾多足患之中,除了常見的扁平足及足底筋膜炎外,大家又可聽過蹠骨痛?今集找來專家逐一解說扁平足、足底筋膜炎及蹠骨痛。
20/06/2022
收看
【醫學.人】葉柏強 (上集)
兒科專科葉柏強醫生,於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加入前線抗疫工作,協助醫治確診及重症的兒童個案。葉醫生亦於第五波疫情高峰期參與協助社區疫苗接種工作,當中有哪些難忘經歷及得著?站在抗疫最前線,葉醫生又如何舒緩壓力、在疫境新常態下保持能量,繼續守護兒童的健康成長?
主持:鄧智偉醫生、鄭萃雯
嘉賓:葉柏強醫生(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
16/06/2022
收看
點解年紀唔大都會無記性
點解人會變得「無記性」?昨天發生過的事都有機會遺忘?年輕人或中年人都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不是因為老化和自身疾病的影響,還會有甚麼因素令人變得善忘呢?睡眠?情緒?由精神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解答。
主持:梁凱寧、胡志遠醫生
嘉賓:王明爍(精神科專科醫生)(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主席)
15/06/2022
收看
李立業(疫情工作點滴)
【焦點討論】
新冠肺炎疫情一波又一波,前線員工疲於奔命,曾經參與抗疫工作的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醫生,與大家分享其抗疫期間在亞博前線的工作感受及經驗、在急症室工作的點滴、以及疫情下種種反思等等。
主持:鄭萃雯、黃婉曼
嘉賓:李立業醫生(醫院管理局總行政經理)
【自煮生活】
疫情持續,很多人都選擇留家抗疫,以致在家多了很多空閒時間。
主持黃婉曼(Icy)曾到日本修讀國際知名的麵包課程,一向廚藝了得,而且非常注重飲食健康,今集會聯同營養師介紹一款適合大人小朋友的美食-「牛奶淮山泥」,煮法非常簡單,大家不妨可以嘗試在家烹調,與小朋友嘆一個健康的下午茶﹗
主持:黃婉曼
嘉賓:黃兆章(註冊營養師)
【抗疫保健茶療】
飲用保健茶,可以令人精神爽利,保持健康。可是選擇保健茶就如相親,錯配了會令不良的體質如火上加油。今集請來中醫師為大家分清體質寒熱,選擇相應的茶療,適時增強免疫力。
濕熱體質:
食材-生薏米、燈芯草
寒濕體質:
食材-茯苓、陳皮
嘉賓:楊明霞博士(註冊中醫師)
14/06/2022
收看
疫情後情緒上如何重拾正軌
【焦點討論】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市民生活迎來翻天覆地的轉變,心態上亦要不斷調節。近日疫情漸見緩和,到底如何重整步伐,同時又要以正向心情面對疫情的變化?精神科專科醫生分享疫情期間如何增進自我的身心健康。
主持:梁凱寧、黃婉曼
嘉賓:崔永豪(精神科專科醫生)
【自煮生活】
很多人都會藉著在家抗疫的空餘時間,在家「煮返幾味」,一來可以消磨時間,二來又可以吃得健康。
主持黃婉曼(Icy)曾到日本修讀國際知名的麵包課程,一向廚藝了得,而且非常注重飲食健康,今集會聯同營養師介紹一款輕食菜式-「麻醬蝦仁沙律」,鼓勵大家要多吃疏菜,保持腸胃健康﹗
主持:黃婉曼
嘉賓:黃兆章(註冊營養師)
【抗疫保健茶療】
飲用保健茶,可以令人精神爽利,保持健康。可是選擇保健茶就如相親,錯配了會令不良的體質如火上加油。今集請來中醫師為大家分清體質寒熱,選擇相應的茶療,適時增強免疫力。
氣虛體質:
食材-淮山、黨參
陰虛火旺體質:
食材-玉竹、白合
嘉賓:楊明霞博士(註冊中醫師)
13/06/2022
收看
##TITLE##
##DESC##
##DATE##
收看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