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其他集數

    內容

    CONTENT

    監製:謝瑞芳

    16/03/2015
    相片集
    相片集

    數到「菇菌」這個大家族,真的可形容為人材濟濟,不同形態、顏色、氣味、質感的菇菌,各有其獨特之處。而不同菇類都散發不同的菇香,無論清炒,生食切薄片作沙律,抑或煑湯,都能品嚐到獨特的香味。           
     
    我們吃到的食用菌,大部分都是人工培植的,要吃新鮮的靚菇,誰說只能靠外地輸入的,其實本地都有種菇場能培植出有質素的「靚菇」。
     
    價錢大眾化的「平菇」是菌類的側耳科,外型是一朵朵的側向傘型,屬於木腐菌的它,其培植料當然包括木材,本地有有機菇場以回收的玻璃瓶作為種菇的容器,回收的木碎、咖啡渣、豆渣等材料混成為培植料,種植適合於溫帶地方生長的平菇。它所含豐富的蛋白質、礦物質、胺基酸及多膅體,能加快人體代謝、增強體質,亦是減肥的好食材。
     
    相對價錢較為中產的「姬松茸」,原名「巴西蘑菇」,原本生長於巴西亞馬遜河支流一帶,大約三、四十年前,日本人把它的菌種帶回日本培植,據說於一些動物測試中,它有抑制癌細胞的作用。有位於粉嶺工廠區的飲食達人,以實踐「在地飲食」的理念,他們於廠廈內的溫室內培植這種外型圓渾可愛的姬松姬。
     
    至於深褐色帶膠質的「木耳」,其外型與大部份的菌類真的是天壤之別,但同是屬於菇菌家族的它,不單價廉且營養豐富,於中醫的角度,它有養血、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貧血、痔瘡引至出血的病症,有一定功效,作為日常膳食的食材,亦能增強體質。
     
    「菇廢」是種過菇菌的培植料,成熟的菇菌被摘去後,這些俗稱「菇廢」的培植料中仍含有菇絲及「酶」這種物質,「酶」能分解有機化合物,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系的趙紹惠博士,研究以菇廢作為過濾污染空氣的系統,她以菇廢填滿一個個不織布袋,再以這些菇廢包砌成小型屏封,放於繁忙多車的馬路邊,測試其過濾及分解污染物的功能,而結果亦顯示它能分解臭氧、一氧化碳、帶極性易揮發化學物等有損人體健康的污染物。
          
    常見的「冬菇」、「花菇」,其實也是同一種菇類,因生長速度,而令形態有所不同。我們平日大多食用曬乾或烘乾的「冬菇」,製乾過程中會令菇香更濃郁,煮出更有風味的菜式。 節目中,趙博士會教大家揀選「冬菇」小Tips!
     
    「好食德煮義」─「菇菌新攪作」大廚Gabriel運用牛肝菌為大家製作色香味俱全的漢堡。另外,廚師 Candy嘗試中西合壁,用冬菇製成西式批餅,令味覺提升之餘,亦創意滿分。而香港專業教育學院(葵涌)應用營養學的學生,嘗試利用含有豐富纖維的冬菇蒂來烹調新菜式。

    主持: Soler、蔡家富、徐詠妍
    編導: 蔡頌詩
    監製: 謝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