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史宦者傳論
中華文化 古文觀止 香港電台網站 作者介紹 朗讀原文 收聽全部內容 春秋戰國 漢朝 魏晉南北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第2段 原文

蓋其用事也近而習,其為心也專而詞解。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後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於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不若起居飲食、前後左右之親為可恃也。故前後左右者日益親,則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於帷闥詞解,則嚮之所謂可恃者,乃所以為患也。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雖有聖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詞解而起,至詞解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後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譯文

這是因為他們為皇帝貼身辦事,得以熟知皇帝的習性,他們一心專注於取悅皇帝而對人殘忍。所以他們能用小小的良好表現來使人滿意,又能用小小的忠誠以鞏固別人對他的信任,於是就使皇帝必定信任而親近他們。等到他們獲得皇帝的信任,然後就利用福禍利害的說法來恐嚇並控制他。這時候,雖然有忠臣賢士在朝為官,可是皇帝卻認為他們與自己很疏遠,及不上起居飲食方面都在自己前後左右的人可親。因此,那些總是在皇帝身邊的宦官日益親近,忠臣賢士日漸疏遠,因而使皇帝的勢力越發孤單。皇帝的勢力愈孤單,害怕大禍降臨的心理便逐漸急迫,而控制皇帝的宦官,他們的權力和地位便愈加牢固。於是皇帝的安危,取決於宦官的喜怒,禍患就潛伏在宮廷裡,那些以前認為是可靠的人,卻是禍患的根源啊。等到禍患已經很深了,皇帝才發覺,想與疏遠的大臣圖謀身邊親近的宦官,如果行動太慢,禍患就會愈來愈深;行動過急,宦官則會脅制皇帝作為人質。縱使有聖人智者,也無法替皇帝謀劃對策了。謀劃了也不能實行,如能實行也不會成功,鬧得厲害了,則兩敗俱傷。最嚴重的是使國家滅亡,其次是送掉自己的性命,而且讓一些野心家藉誅除宦官而起事,直到找出所有宦官,斬盡殺絕,讓天下人大快人心才了結。這是從前的史書所記載,宦官的禍害經常如此發生,並非一朝一代的情況。

其他段落: 第1段 第2段 第3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