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籠分類
觀賞燈

宮燈

我們常見的有四角、五角、六角和八角形的宮燈。一般用布或綢製成。燈籠寫上四字成語或詩句。以山水、花鳥、仙女或好意頭的花紋為主。現在可以在正月十五酬神儀式、大宅或戲棚上也可找到。

走馬燈
亦有稱影燈、騎馬燈等。燈上圖案多以戰爭場面為主要題材。走馬燈的轉板設有齒輪,中間的主要內容轉動著,十分美麗。古時以綢布製作,現在多被塑膠所取代。

祭祀燈(喜事)

字姓燈

字姓燈一般用竹篾編製而成,左右兩邊均寫上姓氏,如「陳宅」、「陳府」、或只寫單姓。一般會掛在大戶人家、神廟、祀堂的大門外。

添丁燈
主要用紙和竹蔑紮成,上面寫上的字句一般與添丁有關。每逢舉行添丁傳統儀式時,在祠堂上便會擺放添丁燈。

祭祀燈(白事)

白燈籠

用於白事的燈籠,一般樣式是白色竹篾紙燈籠,身上寫上藍色字,如姓氏、歲數(較年長的先人)。舉行悼念儀式時,一般掛於靈堂前或外。另外,亦有孝子賢孫會手持孝燈,又稱「買水燈籠」,目的是引領先人過橋。

幡杆燈籠

在打醮時,如太平清醮、盂蘭會等便有機會看到。一般會把青竹削成枝,然後串上白燈籠,吊掛在竹杆上;亦有一些做法是和草帽及欖形燈籠一起吊起,用於祭祀及宗教儀式中。

祈福燈籠 紗燈

用薄紗、鐵線、竹等物料製成的燈籠,呈南瓜形。傳統大戶人家在新年或元宵節掛在大門或屋角上。亦有用於神誕,如天后誕、觀音誕等;在打醮時和在戲棚也不時見到。由於紗燈顏色鮮艷,所以多作裝置用途。

放河燈
一般用於放生、佛教儀式,亦有安魂超渡,祈願預卜和觀賞娛樂等多種意義。以彩紙造成船形燈或蓮花燈,裝上蠟燭或燈草,然後在河中放出。

孔明燈
在台灣,又名:天燈,常用於祈福和節慶儀式。一般許願者會在天燈上寫上祝願,燃點天燈內的火種後,天燈便會升上高空,祈求上蒼聆聽許願者的願望。

中秋燈

擬形燈

中秋節燈籠顏色艷麗,外形多樣。一般傳統的燈籠有楊桃、金魚、馬及兔燈籠等。它們大多以動物(生肖) 及好意頭的物品為主,用來祝賀節慶及喻意吉祥。

無骨燈
在中秋,我們常常看到的風琴式紙燈籠便是無骨燈籠。它們是沒有竹篾支撐的,用時只要從燈籠頂部及底部抽開便能使用。但是這類燈籠不是手製而是以機械生製的。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