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
紮作小知識
【旺季】以往花牌製作業在農曆新年前夕會比較忙碌,因為各商鋪都會以花牌在歲晚「收爐」前作宣傳促銷之用。現在,花牌主要用於廟誕活動中,因此在農曆三月及七月會比較繁忙。
【花牌】用途花牌除了多用於廟誕及商鋪開張外,在長洲,人們也會用它作公告之用,例如:旅行、通報婚訊、尋人啟事等等,成了當地人的傳統特色。
【製作時間】製作一個大型花牌,一般來說最少需時15-20天,當然隨著花牌複雜度及大小會有所不同。
【螢光色紙】我們一般常見的花牌多以螢光色油寫字來突出字形,而長洲花牌則以螢光色紙為底,這也算是長洲島上獨有的特點。
【孔雀頂】花牌常以孔雀為頂,因為孔雀的造型與傳說中的鳳凰和朱雀相似,象徵吉祥,而它設於頂部表現了重要的地位。
【英文花牌】英女皇訪港期間,在愛民邨懸掛了一個巨型花,當中以英文字句:「Welcome Queen and Prince」,表示歡迎。
【兜肚】「兜肚」位於花牌上的底部,由於形狀是梯形,像盛載財寶的器皿,喻意留住自己的財富、聲譽等等。
【花牌字】花牌上的字除了以色油寫之後,原來以往也有用棉花造字;到了今天,亦有人用電腦打字,可見時代的變遷。
【花牌應用】以往花牌行業較為興旺,除了酒樓、髮型屋會定造花牌外,鞋鋪、銀行、裙褂鋪、藥材鋪,即使豬肉檔也會有人定造花牌來慶祝新張、公告等。
【花牌組合】花牌的排列並沒有固定的部件,只因應放置花牌的位置、空間,以不同的幾何部件整合而成,但每個花牌均講求對稱、平衡為本。
【傳統獅和馬拉獅】傳統的醒獅多以歷史人物為藍本:劉備、關公、張飛為主。而顏色配搭亦以相關人物的性格來配襯,一般來說黃色代表劉備、紅黑代表關公而黑白代表張飛。以往用料上乘,造工精美,講求耐用,因此較重身而價錢貴。現在越來越多人採用馬拉獅,因為它較輕身、價錢便宜,而顏色、款式變化多樣,適合不同場合及節慶使用。
【做獅頭最繁忙的月份】全年均十分繁忙。特別是農曆新年及廟誕多的季節。例如:新界區的洪聖爺誕、區誕及打醮等。而最少做獅的月份是七月。
【什麼是採青】傳統「採青」有反清復明的說法,「青」代表清朝,「採」有拿掉的意思。現在採青多喻意為龍精虎猛、生意興隆的象徵。「採青」所用的「青」多以生菜為主,與音相近,有生財之意。
【點睛是什麼】點睛的含義有為醒獅富予生命的象徵。一般由長輩執行點睛,以紅色的硃砂在左眼、右眼、脷、額頭、角及尾部上色。以往多用硃砂,現以紅色顏料代替。
【造獅時最花時間的部份】據紮作師傅所說「寫」這個部驟較費時,上顏色及畫花絨十分講究師傅的手工及耐性。
【龍的長度】龍一般多有九至十節,以七人舞動;而最長的可以高達百節,稱為「巨龍」。
【喪事用的獅】喪禮上也會有人聘請人舞師(大多是社會地位高的人)。獅身一般以黑白灰為主。而舞者則多穿著舞衣為主,儀式結束後獅頭及舞衣一併火化。舞師的動作有別於喜慶,喪獅會做出跪拜等哀怨動作,以拜別逝去的長輩。
【龍珠的作用】龍珠的用處是引領龍頭前進。除了有龍珠外,有些舞龍的場合亦會有日月牌、鳳等同行。
【獅頭上的角】有竹筍角 (尖頂、佛山裝)、拳角(拳頭、鶴山裝)、亦有鷹角(鷹頭)、龍角、山鷄角及象拔角。
【一個獅頭有多重】一般為3-5磅,以往也有10多斤的獅頭,但現在已沒有了。
【最受歡迎祭品是哪幾類】隨著社會的改變,祭品也由主要的「妹仔」、大屋改為新式潮物,例如新款手提電話、遊戲機、相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為主。有些人更會訂造一些指定的產品,講求手工精細、像真度高。
【祭品用途的改變】現在亦有不少人喜愛新式紙紮品的精細及像真度,便買下來收藏。因此現今紙紮品已不限於祭祀用途,更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紙製藝術品。
【新式紙紮祭品著重什麼】新式手紮品講求像真度,因此製作前先要搜集好資料,蒐集產品的相片及尺吋。製作過程十分仔細,例如有些紙紮遊戲機的電池和筆也可以分拆出來,務求每個製成品都要像真實一樣。
【大士王的用途】大士王又稱「鬼王」,負責震懾和監管前來接受分衣施食的遊魂野鬼,使他們得到超渡,而不會在陽間搗擾亂。當普渡儀式結束後,人們便會把大士王火化,藉此恭送大士王離開。
【大士王的造型】相傳大士王是觀音的化身。廣府樣式的大士王臉部是藍色的,樣貌十分威嚴,身高有十多呎,右手持「分衣施食」牌,以維持秩序;左手持一串金銀或簿子,將所見的記錄下來。
【紮作及安裝大士王的步驟】先紮好身體各部分,並以不同的色紙或手繪作裝飾。在盂蘭勝會當天,紮作師傅會把整個大士王以竹架支撐起來,再把配件如「分衣施食」牌放上。把大士王安裝好,才請觀音大使就位﹙把觀音像放於胸堂位置﹚,這樣便完成了。
【什麼是「結幡」】在盂蘭節期間,街道兩旁都會張燈結彩。目的是為了引領散落各處的遊魂野鬼到達醮會進行超渡,把彩燈掛得高高的,謂之為「結幡」。
【花炮一般由多少層數組成?】隨著時代的轉變,現今花炮的款式也層出不窮。一般是因應個別需要而定花炮的層數。花炮由一至八層不等,大型花炮的高度有達至三十至四十呎的,搭起來像一層牌樓。
【花炮的裝飾品】第一層炮躉主要以花紙和膠花來點綴。而層與層之間則以「灰線」用來裝飾,以辨別不同層數。第二層主要的材料為龍柱、山水畫、橫眉、八仙公仔、大將和燈籠,象徵雙龍出海、 花開富貴等等。中間則會擺放神像作花炮的炮膽。頂層有蝠鼠、帆船、紫微、紅布和金花等,象徴引福歸堂、家宅平安等寓意。
【標旗的用意】以往搶花炮都會以一個小炮座,內藏一枝小竹簽,射上半空後各人搶奪以求好意頭。時至今日,搶花炮的活動因危險而被取消。花炮旁的標旗,仍保存舊「搶花炮」的特色,在旗標上會寫上炮號外,亦在頂部掛上一個燈籠,模彷以往竹簽燃點後的火光。
【最受歡迎祭品是哪幾類 】隨著社會的改變,祭品也由主要的「妹仔」、大屋改為新式潮物,例如新款手提電話、遊戲機、相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為主。有些人更會訂造一些指定的產品,講求手工精細、像真度高。
【如何製作傳統燈籠?】製作傳統燈籠的材料十分簡單,一般有竹篾、沙紙、鐵絲、花紙、綢、紅繩及吊頭等等。先用竹篾或鐵絲紮作燈籠的框架,然後貼上紙或綢,燈籠的雛形便完成,再加以裝飾便大功告成。
【顏色上的禁忌】隨著時代轉變,燈籠的顏色已沒有太大的限制,顏色繽紛多樣,為節慶增添不少氣氛。但在婚宴上則以紅色燈籠為主,白色燈籠一般只會用於喪禮場合,尤以白底藍字,只會在喪禮才見到。
【花燈的寓意】傳統燈籠款式眾多,有些更會配合不同節日而有特別寓意。如中秋節常見的楊桃燈籠,寓意「洋洋得意」,而兔仔燈籠則與中國傳說「玉兔」有關,除了外表精美外亦有另一層意思。
【天燈】天燈,又名孔明燈,常用於祈福。一般會在燈上寫上祝福語及願望,然後點燈,燈籠便會慢慢升上高空,期盼願望達成。為了能順利升空,天燈的外形是特別設計的:底小頂大,底架中間放置油紙,點燃後由於裡面的熱空氣較外面冷空氣輕,便會自然上升。
【燈籠的上的內容】寫在燈籠上的文字,大多是好意頭的文字,通常以四字成語或詩句形式出現。而在繪畫方面,多以山水、花鳥、仙女或好意頭的花紋為主。
【燈籠的起源】古時的人,會以蠟燭或油燈來照明,但這些火光沒有外殼保護,容易被吹熄。後來,人們製作了燈罩來保護點燃的火光,漸漸演變成現在的燈籠。
【燈籠上掛食物】在一些開燈或祭祀儀式中,燈籠上會掛上食物如芋頭和羗,具祈福意義。當中芋頭被指有辟邪消災的寓意。
【什麼是「幡杆燈籠」?】幡杆燈籠是把青竹削成枝,然後串上多個白色燈籠,並掛在竹杆上。一般會在打醮,如太平清礁、盂蘭勝會等能找到。
【竹篾製與鐵線製】一般人會用竹篾製作燈籠,但其實亦有部分燈籠是用鐵線製成的,如祈福用的紗燈。除了這兩種常見的製法,市面上亦出現一些由機製的風琴式紙燈籠,它沒有竹篾或鐵線支撐,只要從頂部及底部抽開便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