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戲曲查篤撐
評劇
粵劇 京劇 崑劇 黃梅戲 潮劇 越劇 閩劇 高甲戲 豫劇 評劇

歷史源流︰

又稱「蹦蹦戲」或「落子戲」,河北地方戲曲之一,流行於北方,起源於河北東部的「蓮花落」。由於大受歡迎,藝人將「蓮花落」經再三改良,並吸收京劇、梆子、皮影、大鼓等音樂和表演形式,先後形成「平腔梆子戲」、「唐山落子」和「奉天落子」。

1923年,警世戲社於天津演出,由於其上演的劇目多有評古論今的新意,名宿呂海寰建議將平腔的「平」加「言」字旁,稱為「評劇」。

返回

戲劇特色︰

長於唱功,唱詞顯淺易明,吐字清楚。例如在《花為媒》的選段「報花名」中,趙麗蓉飾演的阮媽歌聲高亢嘹亮,幾十句唱詞一氣呵成,字正腔圓;至於由新鳳霞扮演的張五可,則不用高腔,歌聲玲瓏婉轉,甜潤清醇。此歌富民間風味,不但深入民心,更成為評劇名段。

返回

音樂唱腔︰

唱腔在蓮花落、蹦蹦戲的音樂基礎上,逐步吸收並借鑒梆子、京劇的唱法形成。 板腔體結構,由一板一眼、一板三眼、有板無眼,和無板無眼四種形式組成,常用的板式包括慢板二六板垛板流水板等。

返回

伴奏樂器︰

文場主要有板胡、琵琶、笛等;武場則有鑼、板鼓、梆子等。其後,又增加了銅管、大提琴、倍司等樂器。

返回

劇目︰

建國前約有一百八十六個劇目。除編創劇目外,部分劇目取材自《聊齋》、《警世通言》和《拍案驚奇》等,如《賣油郎獨佔花魁》、《楊三姐告狀》、《蘇小小》;部分則改編自蹦蹦戲、河北梆子、皮影等劇目,如《保龍山》、《大劈棺》和《秦香蓮》等。建國後,編寫了不少現代劇,如《劉巧兒》、《祥林嫂》、《奪印》等。著名劇目包括《花為媒》、《貶官記》、《楊三姐告狀》等。

返回

rthk on internet
歷史源流 戲劇特色 音樂唱腔 伴奏樂器 劇目 聲音示範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