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04/07/2022

    科技進步,智能手機已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社交媒體及通訊應用程式保安亦需注意,稍一不慎騙徒就會有機可乘。
    騙徒會假冒受害人的親友發送手機短訊,聲稱較早前於網上註冊了一個帳戶,需要第三方協助認證,屆時只需要受害人將收到的驗證碼轉發給騙徒即可完成。受害人不虞有詐,在收到驗證碼後便轉發予騙徒,隨即便發現自己的某通訊應用程式即時被人更改帳號密碼,導致無法登入。稍後受害人便收到友人致電,稱收到由受害人發出的短訊要求協助購買點數卡,此時受害人驚覺通訊應用程式已被黑客入侵操控。


    集數

    EPISODES
    • 手機社交媒體軟件帳戶被盜騙案

      手機社交媒體軟件帳戶被盜騙案

      科技進步,智能手機已成為大家生活的一部分,但與此同時社交媒體及通訊應用程式保安亦需注意,稍一不慎騙徒就會有機可乘。
      騙徒會假冒受害人的親友發送手機短訊,聲稱較早前於網上註冊了一個帳戶,需要第三方協助認證,屆時只需要受害人將收到的驗證碼轉發給騙徒即可完成。受害人不虞有詐,在收到驗證碼後便轉發予騙徒,隨即便發現自己的某通訊應用程式即時被人更改帳號密碼,導致無法登入。稍後受害人便收到友人致電,稱收到由受害人發出的短訊要求協助購買點數卡,此時受害人驚覺通訊應用程式已被黑客入侵操控。

      04/07/2022
    • 電話騙案-猜猜我是誰

      電話騙案-猜猜我是誰

      騙徒手法層出不窮,市民要小心提防!而當中「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是本港其中一類最常見的騙案。
      騙徒會隨意致電受害人,當電話接通後,會說出「我呀!記唔記得我?」等類似說話,一旦事主以為是某位親友,甚至直呼其名時,騙徒便會立即冒認。隨後騙徒會訛稱於外地遇上意外或因犯法被拘捕,然後要求受害人匯錢應急,藉以騙取受害人金錢。

      27/06/2022
    • 求職騙案 - 數據生產員

      求職騙案 - 數據生產員

      求職騙案是常見的騙案,但隨著科技進步騙徒會利用社交媒體行騙,有受害人因遇上網上求職騙案而招致損失。受害人在手機接收到一個招聘兼職的短訊,他被帖文上的「無需學歷」、「無需工作經驗」、「高額佣金」等字眼吸引,於是致電短訊上所提供的電話號碼查詢。騙徒假冒數據公司職員,透過即時通訊程式向受害人展示公司相關的證明以及吿知工作內容。任務期間需要在指定網頁裡執行生產數據任務及需要將錢存入指定的銀行賬戶。騙徒聲稱受害人成功生產一定數量數據後,便能取回投入的資金及佣金。
      受害人隨後依從騙徒所提供的網站(釣魚網站)開設帳戶,以進行生產數據任務。受害人在完成任務後聯絡騙徒領取已投入的資金及佣金時,騙徒即以不同藉口推搪,最後更失去聯絡。

      20/06/2022
    • 假冒虛擬銀行職員騙案

      假冒虛擬銀行職員騙案

      騙徒行騙手法層出不窮,早前有市民遇上假冒虛擬銀行職員而招致損失。騙徒於街上身穿印有銀行商標的恤衫,假冒虛擬銀行職員設立推廣攤位。
      受害人途經推廣攤位,騙徒上前進行推廣以及吿知受害人只要填寫個人資料開戶,便可領取超市禮卷,騙徒見受害人表示對開戶有興趣,於是隨即使用自己的手提電話拍攝受害人的身份證以及住址證明聲稱用作登記。除此之外,騙徒稱需要受害人的容貌作開啟虛擬銀行帳戶之用,因此為受害人的容貌作拍攝以完成登記程序。受害人不虞有詐向騙徒提供所有資料及拍攝一切所需相片後,再領取禮卷便離開。受害人及後致電相關虛擬銀行查詢開戶情況,得知該銀行從未於上述地點進行推廣活動,原來騙徒已利用受害人個人資料向其他財務機構借貸及將借款轉帳到另一個本地銀行戶口。

      13/06/2022
    • 電話騙案 - 假綁架

      電話騙案 - 假綁架

      假扮官員的電話騙案手法層出不窮,除了騙去受害人錢財外,騙徒更會假扮綁架受害人,詐騙受害人父母繳交贖款。騙徒首先會利用陌生來電致電受害人,向受害人自稱是公職人員,並訛稱受害人在境外犯法,為增加可信性,騙徒甚至會偽造通緝令及凍結資產令等網上文件,及後由另一騙徒扮演的內地執法人員,會聯絡事主聲稱調查案件需要繳交保證金為理由,要求受害人轉帳金錢到騙徒提供的內地銀行帳戶內。其後騙徒又以調查案件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手機通訊軟件登入帳號及密碼,再指示他關閉其手機定位系統及關機,並且立即搬離現有住處以及不要外出。騙徒隨即登入受害人的通訊軟件帳號,假扮受害人向父母表示自己被人綁架及要求繳交贖款。

      06/06/2022
    • 網上投資騙案 - 利用假投資應用程式

      網上投資騙案 - 利用假投資應用程式

      網上投資騙案是常見的騙案之一,騙徒手法層出不窮,但往往得手,原因是他們看通受害人心存貪念。
      騙徒首先利用社交媒體或即時通訊軟件接觸受害人。當騙徒和受害人混熟之後,騙徒會表示自己是投資達人,並向受害人傳送一些投資獲利的截圖,令受害人信服。及後騙徒向受害人推介一些虛假的投資應用程式,並聲稱掌握程式的買賣規律,可以分享給受害人以幫助其賺錢。受害人表示感興趣後,騙徒便向受害人發放一條假連結,以供受害人下載虛假投資程式,這些程式會指示受害人將款項或加密貨幣存入指定的個人銀行戶口或電子錢包,然後在投資程式進行買賣。起初,騙徒讓受害人獲利,並將利潤存入受害人的銀行戶口,以獲取受害人的信任。之後,受害人加大投資,但當向客服申請取回本金及利潤時,被不同藉口拒絶,例如系統故障等,客服甚至指示受害人要存入更多錢,才可以一次過將本金及利潤取出。受害人最後血本無歸。

      30/05/2022
    • 投資騙案 - 唱高散貨

      投資騙案 - 唱高散貨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在不同的媒體都充斥有關金融投資的資訊,而市面亦有不同的投資渠道,在互聯網盛行既時代,詐騙集團會利用相關途徑行騙。
      詐騙集團會先在低位買入一些低市值或低流通量的股票,因為這些股票較易被操控。另一邊廂,騙徒會開設一些以「投資教室」為主題的社交媒體群組,並主動將市民加入群組,或在社交媒體貼文,引市民加入。騙徒會在炒股群組中,提供一些投資建議和股票推介,有時更會假扮投資專家,提供獨家貼士。初期,騙徒會推介一些走勢好的大價股,讓追隨者買入後能獲得蠅頭小利。之後,騙徒就會推介一些被詐騙集團操控的股票,吸引散戶投資者大規模買入,從而在短時間內製造大量需求,令股價持續攀升。騙徒會要求投資者在買入後提供截圖,讓他們把截圖轉發給幕後主腦,賺取佣金。當詐騙集團已沽清手上的股票後,股價就會在高位一哄而散,令接貨的群組組員損失慘重。

      23/05/2022
    • 電話騙案 - 假冒官員(惡意程式及假合同)

      電話騙案 - 假冒官員(惡意程式及假合同)

      假扮官員的電話騙案十分常見,但當中手法層出不窮,騙徒首先會利用有+852字頭的假冒本地來電,向受害人自稱是公職人員,訛稱受害人在境外犯法,為增加可信性,騙徒甚至會偽造通緝令及凍結資產令等網上文件,及後由另一騙徒扮演的內地執法人員,會聯絡事主並發出一個虛假的法院網站連結及指示受害人登入連結及輸入銀行帳戶及密碼等,作背景及資產審查。其後假扮特務的騙徒會聯絡受害人要求見面,並會交手機予受害人要求將使用中的電話卡插入新手機內使用,因為手機已安惡意木馬程式,可以截取由銀行向受害人發送的一次性密碼。因此,騙徒可以在受害人不知情下匯走其户口內之存款。而假冒內地執法人員的騙徒亦都多次要求受害人到銀行分行,作大額轉帳到騙徒指定戶口以脫罪。為免銀行職員對巨額匯款起疑,騙徒製作虛假生意合同給受害人,指使受害人稱匯款為生意用途,以應對銀行職員的查詢。

      16/05/2022
    • 網上投資騙案 - 假冒投資經紀商利用真正的交易平台行騙

      網上投資騙案 - 假冒投資經紀商利用真正的交易平台行騙

      網上投資騙案是常見的騙案之一,騙徒首先利用社交媒體或即時通訊軟件接觸受害人,當騙徒和受害人混熟之後,會表示自己是投資達人,並向受害人傳送一些投資獲利的截圖,令受害人信服。隨後騙徒會向受害人推介虛假網上經紀商。這些經紀商自稱是利用一些合法和知名的投資平台為顧客進行交易,所以看似可信。騙徒指示受害人聯絡經紀商的客服,及後受害人依從客服的指示將款項存入指定的個人銀行戶口作投資。
      在投資過程中,受害人看到由假經紀商在合法投資平台進行的交易紀錄,以為自己獲利。但是,當受害人欲取回本金和利潤時,客服便以不同理由推卻,甚至要求受害人再繳付款項。在另一些個案,這些虛假網上經紀商在取得受害人的投資授權後,會操控受害人的投資戶口進行虛假買賣,直至將受害人的投資戶口結餘輸清光。

      09/05/2022
    • 裸聊勒索

      裸聊勒索

      科技進步,騙徒會利用社交媒體行騙勒索,他們會透過社交平台、交友軟件、約會軟件或即時通訊軟件,以性感美女頭像結識男網友,當建立網友關係後,騙徒以藉口誘使受害人在網絡攝影機前裸露或作出不雅動作,期間錄影整個過程。最後騙徒會以受害人裸露影片進行勒索,他們會指示受害人購買點數卡、禮物卡、加密資產或轉賬到海外銀行,否則會將影片傳送給其家人和朋友。

      02/05/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