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電台與32位演藝鋼琴家 揭開鋼琴曲目的新約

    簡介

    GIST

    監製:林建南


    香港電台與32位演藝鋼琴家
    揭開鋼琴曲目的「新約」

    貝多芬對世界帶來重大影響,他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在音樂史上被譽為「鍵盤作品的新約」。
    香港電台與32位香港演藝鋼琴家一同揭開這部鋼琴曲目的「新約」。
    13集一小時音樂為主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全集》由香港電台及香港演藝學院聯合製作。

    最新

    LATEST
    09/04/2022
    相片集
    相片集

    音樂巨匠貝多芬,對世界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在1795年至1822年間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被譽為「鍵盤作品的新約」。當中除了反映了古典音樂由古典派過度浪漫派的過程,更能從中找到貝多芬生活和心境的蛛絲馬跡。

    本集將由鋼琴家陳思慧及黃家正分別演奏貝多芬第二十及第二十九鋼琴奏鳴曲,並分享他們在貝多芬樂曲所領悟的事。

    陳思慧:「貝多芬在我人生學習鋼琴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作曲家。」
    黃家正:「貝多芬作品上的結構和創新都令我讚嘆不已,這亦是他永垂不朽的原因。」

    陳思慧十歲時以優異成績考獲倫敦聖三一學院鋼琴LTCL演奏級文憑。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學生,2021第二屆世界E鋼琴比賽第二名。

    黃家正於2014年曾入圍吉娜.巴考爾國際鋼琴比賽準決賽及於首爾年輕音樂家遴選中勝出。2019巴塞隆拿第65屆瑪莉亞‧卡納爾斯國際鋼琴比賽中奪得季軍。他的音樂歷程曾在得獎紀錄片《音樂人生》中記錄下來。

    重溫

    CATCHUP
    03 - 04
    2022
    RTHK 31
    • 第十三集: 第二十鋼琴奏鳴曲(陳思慧)及第二十九鋼琴奏鳴曲(黃家正)

      第十三集: 第二十鋼琴奏鳴曲(陳思慧)及第二十九鋼琴奏鳴曲(黃家正)

      音樂巨匠貝多芬,對世界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在1795年至1822年間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被譽為「鍵盤作品的新約」。當中除了反映了古典音樂由古典派過度浪漫派的過程,更能從中找到貝多芬生活和心境的蛛絲馬跡。

      本集將由鋼琴家陳思慧及黃家正分別演奏貝多芬第二十及第二十九鋼琴奏鳴曲,並分享他們在貝多芬樂曲所領悟的事。

      陳思慧:「貝多芬在我人生學習鋼琴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作曲家。」
      黃家正:「貝多芬作品上的結構和創新都令我讚嘆不已,這亦是他永垂不朽的原因。」

      陳思慧十歲時以優異成績考獲倫敦聖三一學院鋼琴LTCL演奏級文憑。現為香港演藝學院學生,2021第二屆世界E鋼琴比賽第二名。

      黃家正於2014年曾入圍吉娜.巴考爾國際鋼琴比賽準決賽及於首爾年輕音樂家遴選中勝出。2019巴塞隆拿第65屆瑪莉亞‧卡納爾斯國際鋼琴比賽中奪得季軍。他的音樂歷程曾在得獎紀錄片《音樂人生》中記錄下來。

      09/04/2022
    • 第十二集: 第三十一鋼琴奏鳴曲(張緯晴)及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張韜)

      第十二集: 第三十一鋼琴奏鳴曲(張緯晴)及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張韜)

      音樂巨匠貝多芬,對世界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在1795年至1822年間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被譽為「鍵盤作品的新約」。當中除了反映了古典音樂由古典派過度浪漫派的過程,更能從中找到貝多芬生活和心境的蛛絲馬跡。

      本集將由鋼琴家張緯晴及張韜分別演奏貝多芬第三十一及第三十二鋼琴奏鳴曲,並分享他們在貝多芬樂曲所領悟的事。

      張緯晴:「貝多芬在這首作品表達了對世界的一份愛和包容,在逆境中掙扎總會得到勝利。」
      張韜:「貝多芬是個熱愛大自然的人,很多東西都本應該很簡單,人與人之間亦應該反璞歸真。」

      張緯晴在2017年范.克萊本國際鋼琴⼤賽中,成為首位晉身決賽的香港鋼琴家,並獲得觀眾大獎,又於2019年榮膺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年度藝術家(⾳樂)。她曾與各⼤樂團合作,並於各大著名音樂廳舉行獨奏會,演藝⾜跡遍布世界各地。

      張韜在斯洛伐克的亨麥爾國際鋼琴比賽中獲得冠軍,並獲最佳演繹亨麥爾作品獎;1997年得到維納莫特國際鋼琴賽的冠軍,是首位獲該獎項的華人。

      02/04/2022
    • 第十一集: 第八鋼琴奏鳴曲(張海量)、第十九鋼琴奏鳴曲(梁俊晟)及第三十鋼琴奏鳴曲(曾憲逸)

      第十一集: 第八鋼琴奏鳴曲(張海量)、第十九鋼琴奏鳴曲(梁俊晟)及第三十鋼琴奏鳴曲(曾憲逸)

      音樂巨匠貝多芬,對世界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在1795年至1822年間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被譽為「鍵盤作品的新約」。當中除了反映了古典音樂由古典派過度浪漫派的過程,更能從中找到貝多芬生活和心境的蛛絲馬跡。

      本集將由鋼琴家張海量、梁俊晟及曾憲逸分別演奏貝多芬第八、第十九及第三十鋼琴奏鳴曲,並分享他們在貝多芬樂曲所領悟的事。

      張海量:「貝多芬在這首作品中表達較多人性的感覺,從非常自我的觀點出發,並發洩自己的情緒。」
      梁俊晟:「貝多芬音樂上要求的音色十分嚴謹,講求每個音之間的張力。」
      曾憲逸:「這樂章的比重好奇怪,第一、二樂章都非常短,重量都放了到第三樂章,而且加入了很多唱歌的元素。」

      張海量曾獲東京亞洲蕭邦國際鋼琴大賽金獎、施坦威國際青少年鋼琴比賽冠軍、美國希爾頓.海德國際鋼琴比賽決賽獎。他曾合作的樂團包括:澳門樂團、澳門青年交響樂團、挪威特倫赫姆樂團、美國希爾頓.海德樂團,並在芬蘭庫赫莫室樂音樂節、香港樂・誼國際音樂節、澳門國際音樂節及深圳鋼琴音樂節上獻藝。

      梁俊晟九歲入讀香港演藝學院,2016年被選為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青年學者,多次與郎朗同台演出,包括2017年慶祝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二十週年慶典、2018年越南河內國家歌劇院演出等。

      曾憲逸是巴黎鋼琴學園、曼徹斯特協奏曲比賽和東京亞洲蕭邦比賽的冠軍。他是巴塞隆拿瑪麗亞.卡納爾斯鋼琴大賽、曼徹斯特詹士.莫特拉鋼琴大賽、紐約曼哈頓國際音樂比賽、鹽湖城珍娜芭候雅國際鋼琴比賽青年藝術家比賽及香港國際鋼琴比賽的得獎者。

      26/03/2022
    • 第十集: 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鍾學進)及第十一鋼琴奏鳴曲(黃蔚然)

      第十集: 第二十三鋼琴奏鳴曲(鍾學進)及第十一鋼琴奏鳴曲(黃蔚然)

      音樂巨匠貝多芬,對世界帶來舉足輕重的影響。他在1795年至1822年間創作了32首鋼琴奏鳴曲,被譽為「鍵盤作品的新約」。當中除了反映了古典音樂由古典派過度浪漫派的過程,更能從中找到貝多芬生活和心境的蛛絲馬跡。

      本集將由鋼琴家鍾學進及黃蔚然分別演奏貝多芬第二十三及第十一鋼琴奏鳴曲,並分享他們在貝多芬樂曲所領悟的事。

      鍾學進:「在這首鋼琴奏鳴曲的不同段落之中,我感受到貝多芬對不同樂器的想像。」
      黃蔚然:「貝多芬創作這首奏鳴曲是狀態最好的時候,作品很有活力,是平常看不到的他。」

      鍾學進現就讀於科隆音樂學院,隨法比奧比迪尼教授學習。他曾在世界各地演出,亦在多項國際比賽中獲獎,包括德國卡爾羅伯特克萊頓比賽及薩多爾國際鋼琴比賽第⼀名。

      黃蔚然曾榮獲澳洲新南威爾斯國際鋼琴比賽冠軍、美國第17屆希爾頓黑德島國際鋼琴比賽亞軍、第七屆霍洛維茲國際鋼琴大賽冠軍,並同時獲五項特別獎。她曾與世界各地多個樂團合作。

      19/03/2022
    • 網站獲奬:

    • 在新分頁開啟第五屆傳媒轉型大獎
    • 在新分頁開啟2014優秀網站選舉十大優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