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隴集團在西魏丞相宇文泰帶領下,深刻融滙多民族的血脈和文化,並由蘇綽相助連接起周禮的思想制度源流,由此振興西魏王朝的故事。關隴集團縱橫百年,此後衍生出四朝,為中國歷史的再度輝煌做好了準備。
深受漢文化薰陶的北魏第七任皇帝拓跋宏,帶領自己的民族鮮卑族,主動發起變革,融入漢文化。他以健勇無畏的開拓、以前瞻創新的理想,重啓中國北方大地新的生機,拉開了民族融合波瀾壯闊的大幕。
琅琊王司馬睿與摯友王導,歷經國家顛簸,南下建立新政權,使得中原的政治和文化命脈得以延展,南方迎来了一次新的大開發,南北方的文明深度融合,中國歷史由此調整了書寫的重心。
東漢年間無畏的探險者班超,在西域的土地上書寫了新的歷史。他執着、孤勇的血性和非凡的政治軍事才能,讓中斷了幾十年的駝鈴聲在絲綢之路上再度響起。
如果說秦王朝為中國的國家制度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底盤,那麼漢朝則鑄就了一個恒久的框架。漢,這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平民創立的國家,在漢武帝劉徹改革治理下,帶着青春朝氣,奏響了千古不絕的强音。大一統的國家制度和以儒家為核心的意識形態得以確立,如同兩根堅實的支柱,令中國在世界東方長久屹立。
兼併六國之後的嬴政,需要一個新的稱謂,由他而始,千秋萬代。自認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的嬴政,把“皇帝”作為自己的稱謂。“皇帝”這個中國兩千年多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呼就此誕生。
把孔子奉為精神導師的荀子,與多數固守傳統的士人不同,有着更開闊的胸懷與視野。他不排斥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也不偏信儒學先輩的觀點。荀子提出“性惡論”,與孟子的性善論爭針鋒相對,認為人並不是因為本性中無法避開道德才有道德,而是因為人知道應該具備道德,所以才努力向善。
出身平民的墨翟,對機械技術和自然科學懷有異於常人的熱愛與鑽研。他曾是孔子的信徒,卻又漸漸成為儒家的批評者。墨子認為,儒家華而不實的觀念並不利於社會發展,能够廣泛應用的精巧器械才更能順應時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