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製:唐敏明 主持團隊:鄭萃雯、梁凱寧、黃婉曼、羅鈺文、蔡雪瑩、鄧智偉醫生、胡志遠醫生、容樹恒醫生、蘇藹欣醫生、董光達醫生、黄秉康醫生、羅英勤醫生
隨著年紀愈大,骨質密度逐漸下降,甚至出現骨質疏鬆,發生骨折的機會便大大提高。骨質疏鬆沒有明顯的病徵或警號,長者、步入更年期的女性、缺乏運動或攝取鈣質不足的人士更需要特別注意,即使遇上比較輕微的碰撞,也有可能出現骨折。這類因骨骼衰退而引致的骨折,一般會統稱為脆性骨折。
本集請來骨科專科林欣婷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脆性骨折的成因、治療方法及預防貼士。
主持:梁凱寧、黃秉康醫生
嘉賓:林欣婷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風濕科主管譚麗珊醫生,2019榮獲歐洲抗風濕病聯盟(EULAR)頒發榮譽會員大獎,是此獎項自設立以來首位歐美國家以外的得獎學者。多年來,她帶領團隊尋求突破,包括利用高科技儀器幫風濕病患者及早發現病情,從而進行合適的治療。
譚教授對科研、教學以及診治,都全心全意投入大部份時間,縱使從醫路上遇過不少難關,但她總不言倦,因為沿途有同伴的支持。這些同伴包括病人、團隊同事,以及親人。一直以來,丈夫都默默守候支持着她,讓她做幸福太太去追尋夢想呢﹗
主持:黃婉曼
嘉賓:譚麗珊醫生(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風濕科主管)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風濕科主管譚麗珊醫生,2003年獲選為「2003 亞洲英雄」,新婚無耐毋懼沙士,自願到隔離病房工作,走在抗疫最前線,見證過生命起落。這段經歷令譚教授了解到面對未知的病痛,作為醫生更需要不斷探索的心。
早在讀書時期,她已經很有好奇心,造就了果斷勇敢的性格,為未來的醫學生涯打下堅實基礎,譚教授憑着耐心和毅力診治每一位病人,與病人一起以生命影響生命。
主持:黃婉曼、胡志遠醫生
嘉賓:譚麗珊醫生(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及風濕科主管)
黃志基教授除了擔任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還於香港政府重點項目InnoHK旗下的「醫衛大數據深析實驗室」擔任首席科學家。他與六十多位研究員組成科研團隊,跟世界各地的學術機構,甚至國際衞生機構合作。黃教授除了利用大數據研究「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藥物在全球使用的情況外,亦分析新冠疫苗的安全性。2022年,黃教授更獲頒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表揚他在抗疫方面的貢獻。
黃教授多年來四出奔波,經常到世界各地開會和講課。在2014年和2022年,他更先後兩次發現患上淋巴癌。今集【醫學.人】,黃教授分享他如何在信仰和家人支持下戰勝病魔,以及他如何堅持科研,為公眾健康和醫療系統把關!
主持:黃婉曼
嘉賓:黃志基教授(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羅肇群簡寶玲基金教授)
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黃志基教授,在英國攻讀藥劑,畢業後成功研發出第一種獲歐盟兒童藥品銷售許可的兒科口服腦癇藥物。留英發展20多年後,黃教授決定於2011年回流香港,他多年來都醉心教學,又利用醫療大數據及臨床試驗方法進行不同的研究。
然而,黃教授年少時卻是一位問題少年,與家人關係疏離,又經常逃學,令學校非常頭痛。他性格剛烈,曾因耍脾氣而缺考會考英文口試,令英文科不合格,升學止步,只能到連鎖快餐店工作。
今集【醫學.人】,黃教授邀請他的中學老師和同窗,還有他的學生和同僚,與他細說人生的數個轉捩點,分享他是如何下定決心,發奮圖強,最終成為國際藥劑學的權威!
主持:黃婉曼
嘉賓:黃志基教授(香港大學藥理及藥劑學系系主任、羅肇群簡寶玲基金教授)
今日癌症的治療比以往更多元化,亦更個人化,病人的壽命亦比以往更長。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的陳林教授慶幸自己的習醫歷程剛剛好見證肝癌的治療發展,亦帶領了本地的醫學研究。到了人生的中場,他希望把握有魄力的日子,做到一些改變世界的研究,造福病人。
嘉賓:陳林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