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製:唐敏明 主持團隊:鄭萃雯、梁凱寧、黃婉曼、羅鈺文、蔡雪瑩、鄧智偉醫生、胡志遠醫生、董光達醫生、黄秉康醫生、羅英勤醫生、蘇藹欣醫生
今年5月6日為世界哮喘日,哮喘是香港常見的慢性氣管疾病,因為約一半的哮喘患者在10歲或之前已首次發作哮喘,往往被認為是一種兒童疾病。其實哮喘可以在任何年齡首次發作,如果哮喘是在成人或老年才首次出現,則稱為成人哮喘或遲發性哮喘。長者可能誤以為氣喘或間歇性出現呼吸困難是正常的衰老現象,因而延誤診治﹔又或因有慢性支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冠心病等疾病,令診斷及治療上遇到更多困難。然而有研究顯示,65歲或以上的長者比起65歲以下的人士,哮喘惡化的速度明顯較快。
本集請來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詳細講解如何及早發現及治療遲發性哮喘。
嘉賓︰何重文醫生(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主持︰羅英勤醫生、鄭萃雯
相信不少人都試過條頸有點腫。究竟,「頸腫腫」是否淋巴出了問題?其實,頸部出現淋巴腫脹有很多原因,可能是頸部周邊的炎症引起,又或受病毒或細菌感染,最嚴重的是淋巴腫瘤令淋巴結腫脹,或身體其他地方患癌而擴散至頸部淋巴。本集請來專科醫生講解如何辨識頸部淋巴問題,讓市民了解多一點,減少「估估下」,及早求醫。
主持:鄭萃雯、黃秉康醫生
嘉賓:王維揚醫生(威爾斯親王醫院耳鼻喉科部門主管)
所有柏金遜症患者都會手震?
❌手震只是柏金遜症的常見症狀,但並非所有患者都會出現。
老人家才會患上柏金遜症?
❌雖然柏金遜症主要影響老年人,但也有 45 歲以前發病的年輕型柏金遜症患者。
柏金遜症只會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
❌柏金遜症還會引起許多非運動症狀,例如認知障礙、焦慮、抑鬱、失眠和疼痛等。
柏金遜症是香港第二大常見的腦神經系統疾病,僅次於阿茲海默症,全港約有一萬二千名患者。本集我們邀請了內科專科醫生解開柏金遜症的各種迷思,解釋不同的診斷、治療和護理方法,又教大家如何留意不同的端倪,及早發現柏金遜症的早期徵兆,並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
主持:胡志遠醫生、羅鈺文
嘉賓:彭彥茹醫生(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