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監製:唐敏明 主持團隊:鄭萃雯、梁凱寧、黃婉曼、鄧智偉醫生、胡志遠醫生、容樹恒醫生、蘇藹欣醫生、董光達醫生

    22/06/2022

    目前,本港約有70萬名糖尿病者,即佔總人口的1成,每10名港人便有1名患者。糖尿病有年輕化趨勢,香港人經常外食的生活習慣與糖尿病有何關係?確診糖尿病之後,是否只會越來越嚴重而不能逆轉?

    主持:梁凱寧、胡志遠醫生

    嘉賓:周振中醫生(分泌及糖尿專科)


    集數

    EPISODES
    • 撞聾與耳鳴

      撞聾與耳鳴

      不少長者都會出現撞聾及耳鳴等毛病,究竟成因是甚麼?背後可能隱藏著甚麼疾病呢?
      另外,除咗聽力之外,耳朵出現問題亦可引能導致我們感到頭暈,究竟問題在哪裡?又如何治理呢?今集的醫生與你,會請來耳鼻喉科專科醫生,為大家講解常見的耳朵問題以及教大家保護耳朵的注意事項。

      主持:羅鈺文、董光達醫生
      嘉賓:麥志強醫生(耳鼻喉科專科)

      07/06/2023
    • 【醫學.人】冼維正

      【醫學.人】冼維正

      深切治療部(ICU)是醫護團隊與死神搏鬥的戰場。冼維正醫生(SIMON)直言,當年因為看見ICU醫生像飛虎隊一樣「好有型」,將垂危的病人拯救過來,而立志要成為深切治療科專科醫生。走過二十多年的行醫路,現在的他是香港大學深切治療醫學部的總監,擔當部門發展以及培訓醫科生的重任。熱愛跑步的SIMON平時會跑步減壓,他與同是跑手的主持黃秉康醫生邊跑邊說,暢談大家在行醫路上的經驗,到底可以為病人、為自己,跑得多遠呢?

      主持:黃秉康醫生
      嘉賓:冼維正醫生(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深切治療醫學部臨床副教授)

      06/06/2023
    • 器官捐贈知多啲

      器官捐贈知多啲

      對於器官捐贈你了解有多少?有些人以為只有健康的身體才可以捐贈器官;有些人又擔心移除器官後,儀容會受損;年輕人就認為自己年紀尚輕,不需要這麼早下決定是否捐出器官,究竟當中孰是孰非?大愛精神如何在受贈的康復者身上體現出來?從死亡邊緣掙扎到回復正常生活,當中的感受又如何?今集請來香港器官捐贈行動組召集人周嘉歡醫生以及受贈者來分享。

      主持:蔡雪瑩、羅英勤醫生
      嘉賓:周嘉歡醫生(香港器官捐贈行動組召集人)

      31/05/2023
    • 【醫學.人】黃秀娟(下集)

      【醫學.人】黃秀娟(下集)

      2019年,香港中文大學内科及藥物治療學系黃秀娟教授和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在政府InnoHK平台支持下,成立香港微生物菌群創新中心及生物科技初創公司,當中的過程和困難是如何克服?今集【醫學.人】,黃秀娟教授亦分享她專長的炎症性腸病研究,以及她如何身兼醫生、科學家、教授、企業家和母親多個角色,永不言倦地追尋夢想,成為「微生物獵人」的科研之路。

      主持:黃婉曼、蘇藹欣醫生
      嘉賓:黃秀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内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

      30/05/2023
    •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是常見的神經痛症,經常被誤認為蛀牙或神經壞死,女性發病機會較高,大多成因不明,部分個案源於腦血管壓着神經線,患者會間歇性感覺一邊面劇痛,尤如觸電或刀割,影響生活。今集會詳細講解有關成因、治療和紓緩方法!

      主持:羅鈺文、董光達醫生
      嘉賓:謝日恒醫生(神經外科專科)

      24/05/2023
    • 【醫學.人】黃秀娟(上集)

      【醫學.人】黃秀娟(上集)

      近年,不少人香港人都聽過用糞便來治病。糞便看似沒用的東西,原來可以有這個大用處,當中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黃秀娟教授和她的研究團隊作出了很大努力,先後證實腸道微生態跟多種疾病息息相關,並將科研成果轉化成無創診斷工具以及微生物療法。早前黃秀娟教授更獲裘槎基金頒授首個以基金會命名的教授席—「裘槎醫學科學教授席」,表揚她在醫學研究方面的成就。今集「醫學・人」黃教授會分享她的從醫之路,怎樣由一位在馬來西亞成長的小女孩,變成紮根香港的「微生物獵人」。還有,患上難辨梭菌的嚴重患者細訴「腸道微生物移植」如何令她獲得重生。

      主持:黃婉曼、蘇藹欣醫生
      嘉賓:黃秀娟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内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

      23/05/2023
    • 老人痛症

      老人痛症

      慢性疼痛在老人家身上十分常見,而且痛症往往多於一個部位,導致日常生活大受影響,嚴重的話甚至身心都出現問題。究竟中醫可以如何治療痛症?本集請來註冊中醫師畢龍騰博士為大家詳細講解老人家痛症的成因,並建議不同治療及預防方法。

      主持:梁凱寧、黃秉康醫生
      嘉賓:畢龍騰博士(註冊中醫)

      17/05/2023
    • 【醫學.人】袁孟峰

      【醫學.人】袁孟峰

      乙型肝炎在亞洲十分常見,香港人口當中就約有7.2%患有乙肝。乙肝患者需要定期覆診,甚或服用抗病毒藥物等減低出現肝硬化、肝癌等長期併發症的風險,所以一直以來令患者頗為困擾。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講座教授袁孟峰醫生多年來研究乙型肝炎的病理和治療,其研究對傳統治療乙肝概念有革命性影響,現階段患者有望達至「功能性治癒」,不用長期服藥。目前全球大部份乙肝新藥物研究都由袁教授的團隊進行,他希望一直留港研究,以及培育下一代。本集「醫學人」與袁孟峰教授詳談他的成長、從醫和研究的心路歷程。

      主持:鄭萃雯、董光達醫生
      嘉賓:袁孟峰(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講座教授)

      16/05/2023
    • 癌症患者飲食及營養補充

      癌症患者飲食及營養補充

      對癌症患者來說,治療是一場漫長而辛苦的「戰役」。過程中,往往出現噁心、口腔潰瘍、吞嚥困難等等狀況,令病友廻避飲食。可是,營養不良會令癌症治療更難以進行,所以攝取足夠營養至為重要,不僅有助減低因治療而產生的副作用,也能維持體重,幫助身體儲存養分,增強抗病能力。

      今集,有註冊營養師翁家俊博士,講解癌症患者飲食有哪些需注意的事項,以及拆解坊間一些癌症飲食的迷思。

      主持:羅鈺文、胡志遠醫生
      嘉賓:翁家俊(澳洲註冊營養師)

      10/05/2023
    • 【醫學.人】梁偉賢

      【醫學.人】梁偉賢

      「護士是一個被祝福、有福的專業。」梁偉賢(梁SIR)從事醫護工作40多年,他覺得能夠運用知識、能力和技術,幫助有需要和在困難中的病人,是有福的。10多年前,他到印度加爾各答「垂死之家」服務,更開啟了他進行人道救援之門,自此,他多次運用護士的專業及同理心,參與海外救援工作,包括水災、風災、地震及伊波拉病毒等。梁SIR每次任務回來,都會跟同事分享,希望更多人能延續愛心使命。
      以生命影響生命,讓無助的人即使在最黑暗的一刻,都可以見到一點光。

      主持:羅鈺文
      嘉賓:梁偉賢(明愛醫院資深護師/人道救援工作者)

      09/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