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製:張詠賢
情深.發明:禤彥勳
「80後」香港發明家禤彥勳,自小愛畫四格漫畫、創作故事、組拆家電。就讀傳統名校的他,雖自小患讀寫障礙,學業成績屬中下游,但他沉醉於自己的小小發明世界,父母也為了支持他,更由大屋搬小屋,放手讓他追發明夢。
因祖母中風及祖父行動不便的經歷,喚起了他關懷弱勢社群的熱心。就讀中六時,留意到一則柬埔寨人拾地雷拆散賣錢為生而被炸斷腿部的新聞,看見社會不公平,於是啟發了他發明人工智能腳。
這項發明為他帶來多項科學界殊榮,並引領他追求科學專業。先入讀中大物理系學士,再在本地及英國深造碩士,至2015年回流香港,並成立初創公司,致力研發抑制柏金遜症手震問題的機械手臂,但後期卻因市場窄、投資成本太高而無法投產,期間疫情肆虐,眼看基層一罩難求,他轉而生產本地口罩,紓緩市面「口罩荒」問題。
「我試故我在」:陳易希
「IT人」是否都不擅溝通、較內歛被動、整天埋首電腦?資訊科技從業員的工作是否如他們自嘲為「IT狗」那樣,形象刻板、不受重視、充滿辛酸?「星之子」陳易希或許可以打破坊間對他們的定義和印象。
三十三歲的陳易希,已經從少年發明家搖身一變成為創科公司創辦人。創業十年,他的公司年收入達千萬港元,打破不少創科公司靠初創基金營運兩、三年便結業的宿命。他謙稱自己不是特別具生意頭腦,然而,憑著他的潮流觸覺和知名度,加上他的營運模式—一邊為大企業提供服務,賺取較穩定的收入;一邊自行開發適合中小企的應用程式,幫助他們以較相宜的價格走向數碼轉型,從而提升競爭力。
陳易希在少年時代已經一舉成名,外界難免對他有既定印象,除了好奇心旺盛、喜歡砌砌拆拆,和有顆小行星以他命名之外,他到底在做甚麼?又是個甚麼人?本集節目會帶大家看他上天下海……認識陳易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