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作與文化 (祭品篇)
盂蘭節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盂蘭節,俗稱鬼節,人們為了祭祀先人和無依的孤魂野鬼都會準備香燭、金銀衣紙等作拜祭之用。一些社團組織更會舉辦大型的「盂蘭勝會」,除了有誦經以超渡亡魂外,更有紙紮祭品如大士王、城皇、馬神等紙紮神像。相傳青面獠牙大士王是觀音的化身及各鬼魂的首領,因此後世人會以大士王作管理及鎮攝鬼魂。盂蘭勝會中亦會上演神功戲,免費供市民欣賞。使盂蘭節成為了祭祀及祈求神明保祐的傳統習俗。

  放大
盂蘭節
清明節

清明節除了是中國節氣之外,也是代表中國人重視慎終追遠的節日。每逢清明時節,孝子賢孫都會化寶燒衣以供奉祖先。除了在物質上會燒一些金銀衣紙,也會在精神上把思念之情寄託在紙紮品上,向逝世的親人表達追念之情。最常見的紙紮品有房屋、食物及日常生活用品等,希望藉著紙紮品的供奉,讓先人享受比生前同樣舒適的生活。

  放大
新潮清明節祭品
太平清醮

打醮是在華南地區很盛行的大型酬神儀式,而在香港的漁村及市區依然保留著這種傳統習俗。打醮目的是為了向不同神明祈求消災解難、也祈求神明保祐村民富貴長壽、風調雨順和合家平安的意思。在太平清醮打醮的環節,祭大士王是醮會的重頭戲,以他為幽魂分衣施食,以求幫助他們超渡。鬼王的主要職責是在場上維持秩序,把搗蛋鬼吃掉。所以把鬼王送走也表示讓幽魂一起送走,社區便會回復安寧。

  放大
太平清醮

天后誕

天后寶誕又稱天后誕,是在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舉行的。由於以往香港是一個漁村社會,而漁民相信天后能保祐他們在海上的平安,因此香港及南海一帶的廟宇往往也是供奉天后的。在天后誕,「搶花炮」可算是別具特色的一個環節,每個「花炮」有不同意頭,搶到合意的「花炮」即表示得到神靈庇佑,未來一年將會風調雨順。由於時代的改變及安全理由,現在的「花炮」是以抽韱形式來進行分配的。

  放大
天后誕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