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鐘山記
中華文化 古文觀止 香港電台網站 作者介紹 朗讀原文 收聽全部內容 春秋戰國 漢朝 魏晉南北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第1段 原文

《水經》詞解云︰「彭蠡詞解之口,有石鐘山詞解焉。」酈元詞解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詞解,聲如洪鐘。是說也,人常疑之。今以鐘詞解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詞解,始訪其遺蹤,得雙石於潭上,詞解而聆之,南聲函胡詞解,北音清越,詞解止響騰,餘韻徐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

譯文

《水經》上記載︰「鄱陽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鐘山。」酈道元認為山下接著一個深潭,微風吹動水浪時,水和石互相拍擊,發出來的聲音像洪鐘一樣,因而得名。這種說法,人們常常表示懷疑。現在拿鐘和磬放在水裡,即使有大風大浪,也不能使它發出聲音,何況是石頭呢?到了唐朝的李渤,才開始尋訪它命名所根據的原跡,在潭上找到兩塊石頭。他敲打著石頭一聽,南邊的那塊聲音深沉模糊,北邊的那塊聲音清脆高亢,木棰停敲後聲音還在縈繞,餘聲慢慢地才消失,於是他自以為找到了命名為「石鐘」的原因。可是這種說法,我更加懷疑。敲打後能發出鏗鏘聲音的石頭,到處都有,偏偏只有這裡的石山以「鐘」命名,為什麼呢?

其他段落: 第1段 第2段 第3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