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香港電台網站 1949-59年 1960-69年 1970-79年 1980-89年 1990-99年 網上中華五千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共展開土地改革、思想改造、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運動,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又整肅黨內外的敵對勢力。由於急於早日富國,中共領導人推動土法煉鋼、人民公社、公共食堂、大躍進等消耗龐大、效益極低的集體經濟活動,結果導致經濟出現嚴重的問題,全國民不聊生。
 
 

1. 導論及三大戰役

  1949 年初,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的全面內戰,已到達最後的決勝階段。國民政府軍隊在三大戰役中被中共軍隊打得潰不成軍...

2. 歷史新頁

  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政府總統蔣介石在危急關頭宣告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擔任代總統。 蔣介石雖然下野,但是仍然支配國民黨主力軍隊、黨務以及龐大的官僚集團...

3. 建設新中國

  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受到他們的政治理念和革命經歷影響,自信新政權能帶領中國離開貧窮落後、肅清貪污腐敗、擺脫西方列強的欺壓和支配...

4. 土地改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層必須面對無可迴避的問題︰怎樣把中國治理好?怎樣令中國人民從長期戰爭後復原?怎樣使中國社會擺脫落後貧困...

5. 翻身的日子

  1950年冬季開始,土地改革在2億6000萬農業人口的新解放區展開...
6. 韓戰爆發  
  1950年中,朝鮮半島爆發震驚世界,而且直接觸動當時世界兩大政治陣營軍事較量的戰爭——朝鮮戰爭(韓戰)...
7.韓戰與冷戰
  中國大陸解放後,南韓是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在東亞大陸上唯一的橋頭堡,失去南韓,西方陣營只能後退到西太平洋沿海島嶼,同社會主義陣營的較量亦會變得被動...
8.抗美援朝
  西方國家軍事介入朝鮮內戰,令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深感威脅,除了因為朝鮮半島與中國東北地區山水相連,朝鮮局勢變化勢必對中國構成影響外...
9.韓戰結束
  1950年韓戰爆發,同年10月8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發出了「給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命令」,命令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
10.台灣本土人與外省人的矛盾
  根據中國古代歷史文獻,最早與台灣有關的記載是三國時代,當時稱為「夷洲」。台灣的原住民,種族來源並不一致...
11.國民政府遷台
  1948年底,中國國民黨軍隊在華北戰場節節敗退,政局十分危急,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領導層,將國民政府內的可移動資產轉移到台灣...
12.國民政府遷台(二)
  蔣介石打算將台灣當作國民黨最後的據點,從國民黨的叫法,稱為「反共復國基地」。但是,在1949年國民黨領導層剛到達台灣時,台灣的情況十分混亂...
13.社會主義改造
  根據共產主義理念,工人階級是社會上最先進的階級,工人階級的勞動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主要力量,由工人階級領導,以工人階級利益為本位的政權,是真正的民主政權...
14.知識份子思想改造運動
  中國共產黨革命勝利前,全國的主要電台、通訊社、報紙,絕大部分由國民黨控制。主要的大學都是國立大學或外國教會主辦的教會大學,不少教授曾留學歐美日本...
15.文化教育改革
  新中國成立後,中共接管了所有原國民黨政府的國營、黨營電台、通訊社、報社、國立學校,改派共產黨員擔任行政領導工作。至於民辦報紙、出版社、電影公司,教會學校等,仍然照舊運作...
16.計劃經濟
  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勝利後,所面對的問題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如何提高社會經濟,提升國力...
17.一五的成果
  中共中央為加速工業發展,提高國民生產總值,於是仿效蘇聯編制「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一五」)...
18.中蘇友好
  1950年代,中國和蘇聯處於外交的蜜月期,除了是兩國的執政黨都奉行共產主義外,更重要的是中蘇需要結成同盟,應付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
19.外交政策
  1950年代,新中國除了確立和蘇聯集團各國的同盟關係外,又開始嘗試推動外交活動。不過,由於美、英等國家的制裁,新中國的外交活動空間十分有限...
20.公私合營
  1950年代初,新中國政府仿傚蘇聯推行計劃經濟,不過,在新中國建立初期,政府所能夠掌握的資源主要來自農村,而當時的中國農村普遍貧窮,生產力薄弱,人口眾多...
21.資本主義國有化改造
  1954年初,各省、市黨委和政府官員向私營工廠、商店的東主施壓,推行公私合營。在公私合營大潮之下,數以百計的工廠、百貨公司、餐廳等變成公營企業...
22.三反五反運動
  1956年9月,中國共產黨舉行的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標誌著中共建立政權七年來,基本上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的農業、工業、商業,已經由私有制變為公有制...
23.三反五反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之初,執政者特別強調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在社會意識形態的領導地位,致力於建立社會主義的道德規範和文化生活,以及社會主義法制...
24.文化新風
  1942年5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在延安召開文藝工作者座談會,出席座談會的80多人,絕大部分是著名作家、藝術家、電影工作者、新聞工作者和學者...
25.文化藝術一元化
  1949年革命成功後,延安文藝座談會毛澤東講話的精神,更加推展到全國,而且從文化領域擴展到其他領域,甚至成為全國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6.文化人南下
  1949年底,解放軍南下廣東,廣東全省解放。不過,香港和澳門仍然保持西方國家殖民地的地位...
27.新亞書院的成立
  錢穆,別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世代以耕讀傳家,所以年少已經熟讀傳統經典,18歲開始便在鄉村小學教書,由於學問淵博,後來被著名學者顧頡剛推薦到北京大學擔任歷史系教授...
28.百花齊放
  1956年9月,毛澤東在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指出:許多黨內同志中間仍然存在著主觀主義、官僚主義、宗派主義的思想和作風,不利於黨內團結,以及黨和人民的團結...
29.引蛇出洞
  1957年4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整風運動的指示》,表示共產黨以「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原則接納批評...
30.反右
  1959年6月6日,毛澤東向黨內發出《中央進行加緊風的指示》,強調北京的情況證明各民主黨派、高等學校和許多機關中露出一大批反動思想和錯誤思想,反動分子乘機活躍...
31.民族自治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根據中國政府的鑑別和區分,公元2000年時全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以漢族人口最多,佔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
32.邊疆管治
  清朝末年,西方列強意圖瓜分中國,各自將勢力伸展到中國邊疆的少數民族地區,如俄國勢力進入新疆,英國勢力進入西藏,利用少數民族的語言、宗教、文化跟中原漢人的差異...
33.解放軍進駐拉薩
  西姆拉會議後,中國中央政府的勢力無法進入西藏,而西藏建立本身的軍隊、貨幣、郵政,而外交事務則由英國操縱。西藏派遣大批貴族子弟到印度和英國學習...
34.西藏的宗教領袖
  西藏和平解放後,西藏地方政府各級機構照舊運作,官員照舊留任,寺院保持自主,十四世達賴喇嘛仍然是西藏地方的宗教和政治首領...
35.平息西藏叛亂
  青海、西康的土改聲勢十分猛烈,令西藏本土的貴族和上層喇嘛大為震動,西藏各大寺院暗中組織武裝力量,準備抗拒中共在西藏推行土地改革...
36.三面紅旗
  1957年底,反右運動進入尾聲。反右運動的嚴厲化和擴大化,使黨內外所有不同意見受到壓制,黨領導人的一言堂及家長作風得到助長,黨內外阿諛奉迎的風氣越趨濃烈...
37.大躍進
  1958年5月,共產黨第八屆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八大二次會議) 中,正式提出「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38.人民公社
  1958年初,毛澤東發動全國人民進行「大躍進」運動,目的是憑藉全國人民的力量,提高中國的生產力...
39.公共食堂
  毛澤東表示中國農村應該向共產主義方向發展後,中共全黨大力宣傳公社的優點,而部分農村幹部開始開辦公社...
40.廬山會議
  1958年5月,中國共產黨確定由毛澤東所倡議的「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作為全國經濟發展的指導方針...
41.彭德懷上書
  1959年7月2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毛澤東指出,大躍進的主要教訓之一是做好綜合平衡...
42.罷免彭德懷
  毛澤東對彭德懷上書大為震怒,立刻宣布召開中央委員全體會議,展開對他的批判,印發萬言書作為批判的材料...
43.金門炮戰
  1950年6月底韓戰爆發,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將國民黨所據守的台灣納入美軍保護範圍,並派遣第七艦隊13艘軍艦進駐高雄港...
44.蔣家政權
  撤退台灣後,蔣介石為鞏固最後根據地的政權,在短短幾年內,排除黨內不同派系的政治、軍事力量,以高壓手段遏制台灣本土地方勢力...
45.匪諜案
  50年代後,台灣島上不少人因為匪諜罪名而監禁,甚至判處死刑。不過,在50年代70年代,台灣國民黨當局以所謂「匪諜」逮捕定罪的人,絕大部分跟中共無關...
46.吳國楨事件
  吳國楨事件在國際上引起很大的迴響,有歷史學家認為這是美國跟蔣氏父子矛盾的表面化,同時又是吳國楨和蔣經國之間關係惡化的結果...
47.孫立人陰謀叛亂案
  孫立人是安徽人,北京清華大學畢業後赴美留學修讀土木工程,後來考入弗吉尼亞軍事學院學習。1927年結業後,遊歷歐洲、日本,然後回國,加入國民革命軍...
48.雷震案
  孫立人事件發生後4年,又發生轟動一時的雷震案。 雷震是著名政論雜誌「自由中國」的主編,而「自由中國」深受胡適的自由主義思想影響,推崇美式自由民主政治...
49.經濟調整
  1958年,毛澤東不顧現實,動員全民勞動,試圖以集體力量提高工業、農業生產總值,期望可以令中國加速擺脫貧窮落後,趕上當時世界的先進生產水平...
50.七千人大會
  1959年中,中央財經小組組長陳雲向中央建議,略為放寬對農業生產的限制。中央接納,准許農民集體餵養家禽,容許在屋前屋後、水邊、路邊種植蔬菜、果樹...
51.中印關係
  1949年12月30日,印度總理兼外交部長尼赫魯向新中國政府發出正式照會,表示印度政府願意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立外交關係,同時聲明撤消印度對國民黨政府的承認...
52.中印關係惡化
  隨著時間推延,中印關係出現了變數,其中之一便是韓戰後,中國受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制裁,在外交上十分孤立,中印建立友好關係,並未能為印度帶來預期抗衡歐洲...
53.中印邊境衝突
  新中國成立後,中印建交,雙方為了維護睦鄰友好關係,對於西藏問題及麥馬洪線的爭議擱置不問。印度政府接受西藏和平解放的事實...
54.中蘇外交關係
  由於中國共產黨在建立以及發展過程當中,都得到蘇聯共產黨的支持及幫助,兩黨之間有長久的歷史淵源以及相同的政治理念...
55.斯大林逝世
  50年代,蘇聯和東歐各國幫助中國建設的項目,規模都比較大。中國從蘇聯、東歐引進整套工業設備,為中國的工業化創造了必須的條件...
56.中蘇決裂
  1953年月5月5日,斯大林病逝,經過短暫鬥爭後,赫魯曉夫成為蘇共最高領導人...
57.科技成就
  1964 年 10月 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宣布當日下午 3時正成功試爆一顆原子彈,成為世上第五個擁有並自行研製核武器的國家...
58.科研人材 – 錢三強
  新中國要提升國力,擺脫世界強國的牽制,甚至加入世界強國的行列,必須自行發展科技、研製世界尖端的國防武器...
59.中國火箭之父 – 錢學森
  解放前,中國的航天科技非常落後,未能製造飛機、火箭,所有航空設施都是向外國購買,而且製造飛機、火箭,必須有高水平的技術和人才...
60.社會主義新成就
  新中國成立 10 多年,在政治上經歷了不少風雨,甚至震動全國人民的疾風雷暴。但是,無論執政者或百姓都期望中國能盡快擺脫貧窮落後,邁向富強...
61.十大建築  
  1959年前後,新中國雖然因為推行大躍進而導致經濟倒退,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層為了迎接建國10周年,顯示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在北京及各大城市大興土木...
62.文藝路線  
  19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狀態、科技發展、城市建設等範疇都發生巨大的變化...
63.紅色電影  
  1950至60年代,中國電影工作者主要有兩方面的來源:其中一派來自延安革命根據地,另外一派是上海等大城市的原有電影工作者...
 
podcast 中華文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