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香港電台網站 1949-59年 1960-69年 1970-79年 1980-89年 1990-99年 網上中華五千年
主題簡介 專題討論  

歷史小字典
人物 政治
費利民 共產黨
改革開放

返回

 

1980年代後期,中國大陸經過差不多十年的改革開放之後,出現了不少新生事物及新生現象。這些新事物、新現象,有些是正面的,例如責任承包制、個體戶、外資企業等等,對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社會經濟,發揮相當大的作用。但是隨着經濟不斷發展,人民對財富、物質的需求越來越高,政府對私有制的約束放寬,一些有能力的人,通過種種關係和手段,將社會資源,轉化為私有財產。而這些有能力的人,多數是享有特權的共產黨高級幹部,或者是高幹子弟。80年代後期,中國大陸出現數以百計的「官商」,即是由高級幹部以及高幹子弟控制的商業公司,從事物資倒賣、進出口貿易,從而獲得豐厚利潤。其中以中信、光大、康華、華陽四家公司規模最大,稱為「四大官商」。絕大多數老百姓亦即是廣大的農民、工人、國營、公營事業單位的職工、基層黨員、幹部等,只能夠領取微薄的工資,生活壓力非常沉重。

中國的改革開放雖然已推行差不多十年,到了80年代後期,政府仍然控制市場,亦即是幾乎所有物資的供應以及價格,由政府控制。但是由於容許個體戶的運作,於是出現黑市交易、官商倒賣,亦透過黑市市場進行買賣。因而推動物價上漲。

據諾貝爾經濟奬1976年得主費利民指出,1988年中國官方公布的通貨膨脹引起的物價上升幅度是17%,實際的漲幅可能更多。而銀行儲蓄利率是7%。但是中國政府盡一切力量抑制物價上漲,以減低政治危機。因此對政府構成巨大的壓力。

 
經濟危機 中華文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