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古今風雲人物

    簡介

    GIST

    主持人:曾卓然、譚家齊

    '
    由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電台收聽
    香港電台第一台,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播出。

    Podcast 收聽或訂閱
    https://podcast.rthk.hk/podcast/item.php?pid=287&lang=zh-CN

    瀏覽香港電台文教組「藝文一格」網頁
    rthk.hk/artitude
    '

    最新

    LATEST
    02/12/2023

    明崇禎帝 (八)︰誅殺袁崇煥

    '
    崇禎二年六月,袁崇煥斬殺毛文龍之後,威名大振。十月,崇禎帝以袁崇煥防備後金、守邊有功,進封他為「太子太保」。然而,後金天聰汗皇太極,已在崇禎二初,聯同部分蒙古部落,打敗蒙古最強的霸主察哈爾部林丹汗,長城以北的蒙古部落(即所謂「漠南蒙古」,或其後所稱的「內蒙古」)相繼歸附後金,於是後金勢力,直達長城邊外。

    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親自率領後金、蒙古將士號稱十萬人,繞道蒙古,從喜峰口進入長城內,攻掠北京附近遵化、順義、香河、永平、灤州等城邑,並屯兵於北京城南南苑,北京為之恐慌戒嚴,歷史上稱為「己巳之變」。崇禎帝急召袁崇煥勤王,十一月十六夜,袁崇煥趕在後金部隊前到達北京,駐軍廣渠門外,袁入城謁見崇禎帝,得崇禎帝慰勞。皇太極亦因後援不繼,挾持大量人畜財物撤退出長城返回蒙古。

    北京城突遭兵災,流言四起,指責袁崇煥縱敵擁兵,與後金勾結。而皇太極亦施反間計,暗示早已與袁有密約。崇禎帝降旨逮捕袁崇煥,經過半年多的審判,崇禎三年袁崇煥仍被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的罪名遭判凌遲之刑,於北京西市行刑。當時北京全城百姓視袁崇煥為叛徒,恨之刺骨,爭啖其肉。

    誅殺袁崇煥之後,並無為明朝帶來安寧,東北邊疆形勢日見艱困,而更嚴峻的是,西北方陝西的民變,不斷擴大,動搖明朝的國本。

    晚明民變的星星之火,起始於天啓七年(1627年)三月,陝西大旱,澄城知縣張斗耀不顧饑民死活,仍然催逼税,白水饑民王二聚集數百人衝入縣衙,殺死張斗耀,揭開了明末民變的序幕。隨後,陝北各地流氓、失業農民紛紛響應,由崇禎元年至三年,陝西各地,有一百多股叛民,其中以高迎祥、王嘉胤勢力最強大,高迎祥手下有李自成、張獻忠,都是強悍的亡命之徒。

    明廷令三邊總督楊鶴採用「剿撫兼施、以撫為主」的戰略,希望盡快剿平叛亂,但叛民四出流竄,隊伍不斷擴大,楊鶴因剿寇失敗罷官入獄,洪承疇繼督陝西,改用「以剿堅撫,先剿後撫」方針,集中兵力進攻陝西流寇。
    '

    02/12/2023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預告

    UPCOMING
    09/12/2023

    明崇禎帝 (九)︰陝西流寇

    '
    崇禎二年(1629年),後金天聰汗皇太極率領數萬兵馬繞過山海關,經內蒙古進入長城,侵擾北京外圍,北京震動,宣布戒嚴。崇禎皇帝大為震怒,把後金縱兵入關的責任歸咎遼東督師袁崇煥,而且袁崇煥被告發曾經與後金天聰汗私下通信,被崇禎帝凌遲處死。由於袁崇煥與東林黨人關係密切,閹黨舊人,乘機翻案,朝中爭論不休。崇禎帝對大臣失去信任,稍有過失便免職、治罪,大臣不能久任,施政搖擺不定。崇禎在位十七年,曾有四十八位殿閣大學士(俗稱宰相),多數不能久任。其中較著名的,有周延儒、溫體仁、文震孟、徐光啟、孫承宗、楊嗣昌等。

    同一時間,由於地方官互相推卸,官軍討寇不力,令陝西流寇不斷擴大。據當時地方政府向朝廷報告,陝西、山西的流寇首領名單為:「紫金梁(王自用)其首也,餘八大王(張獻忠)、掃地王、邢紅狼、黑煞神、曹操(羅汝才)、闖將(李自成)、撞塌天(劉國能)、滿天星、老回回(馬守應)、闖王(高迎祥)、點燈子(趙四兒)、不沾泥(張存孟)、一陣風、九條龍、劉九思、映山紅、催山虎、沖天柱、油裏滑、屹烈眼」等幾十股,到處流竄攻掠,時分時合,官兵無力征剿。

    明朝三邊總督老將楊鶴招撫流寇失敗,被逮下獄死,崇禎四年十月,崇禎帝改派以心狠手辣著稱的延綏巡撫洪承疇接任三邊總督,全力征剿陝西境內流寇。大部分流寇往東渡過黃河進入山西省,李自成是其中之一,他在山西與舅父「闖王」高迎祥會合,自稱「闖將」,隊伍不斷擴大。崇禎六年官軍圍攻山西流寇,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率衆逃到河南省,又被圍困。

    然而次年初(崇禎七年1634)後金軍再從內蒙古進入長城,侵擾北京、直隸、山東等地,大肆劫掠。明朝急調洪承疇等將帥率師救援。洪承疇離開之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乘機率衆突圍。是年六月,新任五省總督陳奇瑜召集陝西、鄖陽、湖廣、河南四路巡撫發兵圍剿,流寇見明軍雲集,逃入陝南車箱峽之中,被明官軍封鎖出口,人疲馬乏,糧食不繼,情勢危殆,李自成用謀士顧君恩之計,向官軍詐降。但李自成一出峽谷脫險,立刻殺死護送官兵,再次叛變。史稱「車箱峽之變」。

    崇禎八年(1635年)各路流寇聚集在洛陽一帶,共十三家七十二營(高迎祥、張獻忠、老回回、羅汝才、革裹眼、左金王、改世王、射塌天、橫天王、混十萬、過天星、九條龍、順天王等)在河南滎陽(今鄭州市郊滎陽縣),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方略。會後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率部攻下鳳陽,斬中都守將朱國相,掘開明皇室的祖墳,焚毀太祖曾經出家的皇覺寺。鳳陽失守,崇禎皇帝為之震怒。

    但李自成與張獻忠因爭奪鳳陽皇宮的戰利品而結怨,分道揚鑣;李自成領部屬西走鄖陽、陝西;張獻忠率衆南下湖廣,出沒蘄、黃、潛、桐之間(今湖北蘄州、黃岡、潛山、桐城等縣市)。

    重溫

    CATCHUP
    X

    卡斯特羅與哲古華拉 (十)︰哲古華拉喪命

    主持人:曾卓然、譚家齊

    '
    在卡斯特羅的前半生中,來自阿根廷的哲古華拉曾是他的最忠實革命戰友,兩人一同出生入死,哲古華拉甚至是守護領袖入睡的三名護衛之一,更率領革命軍主力部隊佔領古巴首都夏灣拿。但其後兩人在取得政權後,逐漸因政見不合而分道揚鑣。

    哲古華拉認為不少昔日革命戰友生活日漸腐化,因此於1965年離開古巴,前往中南美洲鄰國玻利維亞,從事革命活動。他於1967年在玻利維亞遭政府軍士兵擒獲,隨即遭到處決。

    近來有古巴記者披露當年卡斯特羅拒絕批准拯救行動,坐看哲古華拉喪生。這指控是否屬實難以深究,但假使卡斯特羅展現儘力營救的姿態,不論成功與否,世人都會肯定他對昔日同生共死的革命兄弟,確是盡了道義而無可指責。但卡斯特羅根本懶得展示自己的清白,這或許是站在權力巔峰的人,思考的方法與革命同志不再一樣?又或者是政治路線的分歧,早已深深地淹蓋了他們的朋友之義?一切一切,已是不得而知。
    '

    香港電台第一台

    23/09/2023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