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古今風雲人物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細訴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重新認識中外歷史。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最新

    LATEST
    14/09/2024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三)︰德里蘇丹國

     
    德里蘇丹國統治北印度長達三個世紀(1206-1526年),為莫臥兒帝國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礎。這一時期見證了伊斯蘭文化與印度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塑造了獨特的印度-伊斯蘭文明,並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為後來的莫臥兒帝國提供了寶貴經驗。

    德里蘇丹國始於1206年,由奎布丁·艾巴克(Qutb-ud-din Aibak)建立。在其三百多年的統治中,共有五個王朝更替:奴隸王朝(Mamluk Dynasty, 1206–1290)、哈爾吉王朝(Khalji Dynasty, 1290–1320)、圖格拉克王朝(Tughlaq Dynasty, 1320–1414)、賽義德王朝(Sayyid Dynasty, 1414–1451)和洛迪王朝(Lodi Dynasty, 1451–1526)。

    在政治制度方面,德里蘇丹國引入了伊斯蘭行政體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伊克塔制(Iqta system)。這一制度將土地分配給軍事和行政官員,作為他們服務的報酬,同時也作為徵稅和管理的單位。伊克塔制為後來莫臥兒帝國的曼薩卜達里制度(Mansabdari system)奠定了基礎。

    經濟上,德里蘇丹國促進了農業發展和貿易繁榮。蘇丹們鼓勵開墾荒地,改善灌溉系統,引進新的農作物品種。同時,他們也維護和擴展了貿易路線,促進了與中亞、西亞和東南亞的商業往來。這些經濟政策為後來莫臥兒帝國的繁榮提供了重要基礎。

    在文化方面,德里蘇丹國時期見證了印度-伊斯蘭建築風格的形成。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古特卜塔(Qutub Minar),始建於1199年,完成於1220年。這座73米高的宣禮塔融合了伊斯蘭和印度本土的建築元素,成為德里的標誌性建築。此外,波斯語在這一時期成為宮廷和文學語言,為後來莫臥兒時期波斯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

    然而,到了16世紀初,德里蘇丹國已經開始衰落。內部矛盾加劇,外部威脅增加,特別是來自中亞的入侵者。最後一位蘇丹易卜拉欣‧洛迪(Ibrahim Lodi,?-1526年)在位期間,帝國已經處於分裂狀態。

    德里蘇丹國的遺產對莫臥兒帝國產生了深遠影響。莫臥兒統治者繼承了蘇丹國的許多制度和文化傳統,同時也吸取了其衰落的教訓。例如,阿克巴大帝(Akbar the Great)在制定宗教政策時,就充分考慮到了蘇丹國時期宗教矛盾激化的教訓,實行了更為寬容的政策。

    總的來說,德里蘇丹國作為莫臥兒帝國的前身,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為後者的建立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理解德里蘇丹國的歷史,對於全面把握莫臥兒帝國的興衰具有重要意義。


    14/09/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重溫

    CATCHUP
    X

    包拯 (四)︰開封府尹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慶曆六年(1046年)正月,包拯完成出使契丹任務,準備回國,契丹官員忽然摒退左右,向包拯作出投訴:宋朝邊境的雄州(即舊日的瓦橋關,升格為州,是宋朝面對契丹的邊防重鎮。今河北省雄縣,近年設立雄安新區)新開東南便門,招納不少契丹南京(即幽州,又稱燕京,今北京市舊城廣安門一帶)奸細,要求包拯「說與雄州」(即提醒雄州官員,不要收集契丹情報。意思是不要破壞兩國友好)。包拯即時反駁:雄州假如真的招納奸細,己早有城門,新開東南城門,與兩國友好何干?貴國是否疑心過重?

    包拯奉使回朝之後,改任戶部判官,主管財務,三年之後,再調任知諫院,即諫院長官。當時包拯五十二歲。

    皇祐二年(1050年)春,朝廷爆發了棘手的「冷青案」。事緣開封城忽有一個名為冷青的人,自稱是真宗皇帝的私生子,也就是仁宗的弟弟,令朝野震動。由於仁宗是真宗的獨子,而他已到中年,仍未有子嗣(仁宗有多個公主,但所生皇子都夭折),冷青的出現,威脅了仁宗的皇位繼承。仁宗命包拯處理此案,包拯接旨後,縝密調查,得出結果:冷青之父名冷緒,娶冷青母,先生一女,再生冷青,由此證明,冷青不可能有皇室血統,以「大逆不道」罪,判處極刑。

    然而,包拯隨後以知諫院職責,多次彈劾仁宗的寵妃張貴妃伯父張堯佐(貴妃父早逝,由伯父撫養),指控他濫權不法,稱他為「真清朝之穢污,白晝之魑魅」。仁宗不予理會,照樣對張堯佐加官晉爵,引起御史、諫官及其他大臣群起彈劾,仁宗雖然不高興,但指示張堯佐自律約束。包拯卻因此掛上「龍圖閣直學士」館職(銜頭),外放為河北都轉運使(主管河北路的財政。宋朝的路,相當於省)。在此期間,包拯的獨子包繶病逝。年近六十,老年喪子,悲莫甚焉。

    包拯在河北都轉運使任上,有喪子之痛,要求朝廷免去都轉運使繁重職務,「乞便郡」(即要求調任政務較簡單的地方州郡),於是調任揚州知州。但不久,因包拯舉薦的人犯了錯誤,包拯要承擔舉薦失當的責任,被連坐降職。這時,老朋友歐陽修上書為包拯鳴寃,力陳包拯正直清廉,「清譽天下皆知」,豈能以小過棄之!希望仁宗能把包拯置之左右。仁宗接納歐陽修意見,先任命包拯以刑部郎中官銜知江寧府,即今日的南京。不久,調回京城,擔任人所熟知的「權知開封府事」,即民間所傳的「開封府尹」。

    開封府,又稱南衙,初建於五代後梁開平元年(公元907年)。後梁太祖朱溫(朱存忠)以他發迹的根據地汴州為都城,號稱「東都」,把汴州升格為「開封府」,管轄十五縣,其中浚儀、開封兩縣衙門都在開封城內,是為附廓縣。其後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都是開封府。開封府行政長官為「開封府尹」,一般由皇子、皇弟或重臣擔任。皇子、皇弟出任開封府尹,地位相當於皇儲,有繼承帝位的暗示。

    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陳橋兵變取得帝位建立宋朝之後,以開封為國都,稱為「東京」,開封府建置不變,管轄十六縣(開封、祥符、尉氏、陳留、雍丘、封丘、中牟、陽武、延津、長垣、東明、扶溝、鄢陵、考城、太康、咸平),祥符(原浚儀縣)、開封兩縣仍然同為附廓縣。

    宋太祖任命皇弟晉王趙光義為開封府尹,其後晉王繼位為宋太宗,太宗又先後任命皇弟魏王趙廷美、皇子元僖、元侃為開封府尹,廷美、元僖有過失被廢,元侃繼位成為宋真宗,改名趙恆。自此之後,「開封府尹」官名虛懸,沒有大臣敢擔任,開封府行政長官改稱為「權知開封府事」。

    據現存的北宋《開封府題名記》所載,自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到徽宗崇寧四年(1105年)一百四十六年間,開封府先後有長官一百八十三人次,其中,宋太宗、宋真宗、宋欽宗三位皇帝都曾潛龍在此,都是府尹;大臣任職的先後有呂餘慶、寇準、呂夷簡、包拯、歐陽修、范仲淹、蘇軾、司馬光、蘇頌、蔡襄、蔡京等名臣,官銜都是「權知開封府事」。

    宋仁宗嘉祐元年十二月(1057年1月),包拯以龍圖閣直學士任權知開封府事,至嘉祐三年六月離任,前後只有一年有餘。這一年半左右的職務,卻在民間記憶中,成為包拯的「終身之職」,什至包拯就等於開封府尹。

    香港電台第一台

    17/08/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