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曾卓然、范永聰
細訴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重新認識中外歷史。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自稱:「少年時已(意尚未成年),不肖,浪跡江湖時,髪尚被面」。據史書記載,芝龍少時聰明英俊,氣宇軒昂,性情蕩逸,不喜讀書,而臂力過人,喜歡耍拳弄棒。其父做過泉州府庫吏,有五個長到成年的兒子;分別以龍、虎、豹、麟、鳳為名。
芝龍是兄弟中的大哥,父親過世後,成為一家之主。明天啓元年(1621),鄭芝龍十七歲,帶著兩個弟弟芝虎、芝豹跑到廣東投奔在澳門做生意的母舅黃程。葡萄牙人自嘉靖年間以澳門為居留地,發展對華貿易,形成了廣州-澳門-馬尼拉的三角航線,由於明朝政府不准許葡人到內地,他們只能僱用福建海商作代理,到廣州購貨,稱為「攬頭」或「閩攬」。些福建攬頭會說葡語,作風進取強悍,而且人數眾多,每到貨場都集齊人馬,配備刀槍,收購貨物事在必行。官員也畏懼幾分。
鄭芝龍在澳門學習經商,增長了見聞,而且逐漸學懂葡語,又受洗皈依天主教,教名為尼古拉斯·賈斯帕(Nicolas Gaspar)。但他仍燒香拜神,先後娶了五房妻妾,完全不守天主教戒律。
天啟三年(1623)七月,鄭芝龍受母舅黃程的派遣,搭乘當時最有勢力的大海商(海盜)李旦的船,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和鹿皮前往日本交易。這趟旅程,改變了鄭芝龍的人生,也讓鄭成功來到世上。
李旦,福建泉州人,又名李習,年輕時從福建往呂宋經商,由於與西班牙人關係良好,接受天主教洗禮,取名安德魯(Andrea Dittis),從事呂宋-中國-日本九州貿易,成為馬尼拉富甲一方的華人領袖,被稱為「華人甲必丹」(即歐洲語言captain首領的譯音)。 1603年馬尼拉爆發排華暴動,大批華人被殺,但李旦逃過劫難,其後轉往日本九州發展。當時日本剛從戰國時代(1467至1590年)的動盪恢復統一,豐臣秀吉在大阪建立幕府,1615年豐臣政權被德川家康取代,在江戶(今東京)成立德川幕府。日本各地藩主實力仍雄厚,尤其是九州各藩:薩摩(今鹿兒島)、熊本、平戶(今長崎西部)、唐津(今長崎北部)等藩,天高幕府遠,仍保持經濟、軍事自主,各藩在轄區內開闢海港、吸引外商(包括中國福建、浙江商人、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商人,朝鮮、琉球商人等)發展貿易。並且藉幕府名義,發給「朱印狀」作為準許貿易憑證。
李旦以平戶及長崎為根據地,從事「朱印狀」貿易。 1614至1625年間,李旦擁有二十七艘「朱印船」,往來北至日本九州,南至中國澳門及占城國、呂宋之間海域。在日本人、歐洲人眼中他是海上國際貿易商、絲綢茶葉瓷器代理商、財力雄厚的金主;在明朝朝廷眼中,他是海盜、黑幫首領。
年輕的鄭芝龍追隨這位海商(海盜)頭子到了日本平戶。明朝有文人記錄李旦、鄭芝龍的八卦故事,寫道「李習(旦)者,閩之巨商也,往來日本與夷狎(與夷人友好),遂棄妻子娶於夷。芝龍少年姣好,以龍陽事之」,即兩人有男同性戀關係,姑妄聽之。
鄭芝龍到日本平戶不久,結識了一位日本女孩田川女孩。田川姑娘名喜,是平戶人,她生於田川家,後來母親改嫁給從福建泉州移居平戶的華人鐵匠翁翊皇,因此也稱「翁氏」。未幾,鄭芝龍與田川氏(翁氏)成婚,1624年8月,長子出生,取名「福松」,即日後的鄭成功。之後又生下第二子,取名「七左衛門」,過繼給田川家。
1624年(明天嘖四年)年底,鄭成功出生後不久,鄭芝龍與李旦離開平戶,原因不明。有說法是李旦被平戶藩主驅逐出境,另一個說法是李旦應荷蘭人邀請,調停荷蘭與明朝之間的矛盾。年幼的福松(鄭成功)仍留在平戶,由母親田川氏(翁氏)撫養。
李旦及鄭芝龍船隊停靠在另一家海商(海盜)集團所建立的港口今日台灣中部的北港(今台灣雲林縣北港鎮一帶),海盜的首領名顏思齊,家鄉是漳州府海澄縣青礁村(今屬廈門市海滄區)。顏思齊年輕時參加海商(海盜)集團,由於精通武術,性格豪爽,很快成為領袖之一,為了方便在馬尼拉經商,受洗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祿(Pedro,即英語的Peter),歐洲人稱他為「中國的伯多祿」。他集結了一大群海商(海盜),在今日台灣西岸中部北港一帶建立了十個村寨,招募福建農民開墾耕種,兼作為貿易根據地,號稱“十寨”,每個村寨各有寨主,與顏思齊結拜為兄弟,鄭芝龍是其中之一,此外有陳衷紀、楊六、劉香等,尊顏思齊為首領。當時日本人稱他為「甲螺」;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稱他為「甲必丹」意思是首領。
當時台灣島仍是明朝東方的「化外之地」,沒有全島的名稱,一般文書稱之為「小琉球」,以別於明朝藩屬琉球國(大琉球,今日本沖繩縣),葡萄牙人稱之為「福爾摩沙」即美麗之島。島上不同地方各有名稱,其中一處名「大員」在今台南市一帶,為後來「台灣」名稱的來源。居民是數以百計以漁獵為生的原住民部落,各有首領,互不統屬(近代學者歸類為「平埔族」及「高山族」,語言不同,族源不同),島上的無政府狀態為海盜建立據點提供便利,而歐洲武裝商人亦對之虎視眈眈,1622年荷蘭人試圖佔領澎湖,被明水師(海軍)驅逐之後,向東佔據鹿耳門(今台南市)一帶,設立殖民地。據明朝福建官府的報告,「思齊剽掠海上,倚為巢穴(指北港)」,荷蘭官員向東印度公司(駐地在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報告,顏思齊是「惡名昭彰的海盜」,可見顏思齊集團實力非常雄厚。他在福建沿岸還有一個重要據點,就是廈門島。
1625年7月,李旦離開北港,返回日本平戶,不久後在平戶逝世。李旦的兒子李國助(洋名奧古斯丁)無法得到其他頭目支持,鄭一官(芝龍)被推舉為新首領。同年10月,顏思齊在山區打獵時得病死去,鄭一官又接管了北港的顏思齊集團。一年之內,鄭一官成為中國沿海兩大海商(海盜)集團的首領。究竟有什麼隱秘,已不得而知。
鄭成功出生這一年(1624年·天啟四年)明朝及週邊地方發生一些大事:
明朝政局-司禮太監魏忠賢權力擴大,朝中大臣楊紋、左光鬥、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等彈劾魏忠賢,被魏黨(閹黨)藉故逮捕入獄,死於獄中,被稱為「東林六君子」。閹黨乘機清除異己,在南方各省興起大獄,打擊東林士大夫。
後金-天命汗奴爾哈赤接連攻陷明朝遼陽、瀋陽、義州、錦州等四十多城鎮,遷都遼陽,1625年又遷都沉陽。明朝退守山海關、寧遠城(今遼寧省興城)。
荷蘭-明朝水師擊走佔領澎湖之荷蘭人,荷蘭人退往台灣,逐步建立殖民統。
日本-德川幕府禁止西班牙人到日本經商及傳教。
主持人:曾卓然、范永聰
沙賈汗(1592-1666年)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五位皇帝,統治時期為1628-1658年。他被譽為「建築大師」,在其統治期間,莫臥兒建築藝術達到了巔峰。沙賈汗時期不僅是建築的黃金時代,也是莫臥兒帝國文化和藝術全面繁榮的時期。
沙賈汗最著名的建築成就無疑是泰姬陵(Taj Mahal)。這座為紀念他摯愛的妻子慕塔茲·馬哈爾(Mumtaz Mahal)而建的陵墓被認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泰姬陵建於1632年,歷時22年完工。它融合了波斯、中亞和印度的建築風格,以其完美的對稱性、精緻的大理石雕刻和鑲嵌工藝而聞名。泰姬陵不僅是一座建築傑作,也像徵了沙賈汗對妻子的深厚感情,被視為「永恆之愛」的象徵。
位於德里的紅堡(Red Fort)是沙賈汗另一個重要的建築項目。始建於1638年,紅堡是沙賈汗將首都從阿格拉遷至德里後的新皇宮。這座宏偉的建築群融合了波斯和印度風格,以紅砂岩為主體,內部裝飾有精美的大理石雕刻和寶石鑲嵌。紅堡不僅是皇室居所,也是帝國政務中心,體現了莫臥兒帝國的權力和榮耀。
位於德里的賈瑪清真寺(Jama Masjid)是沙賈汗建造的最大清真寺,也是印度最大的清真寺之一。建於1644年,歷時14年完工。這座宏偉的建築可容納25,000名信徒,其三個大圓頂和兩座尖塔成為德里天際線的標誌性景觀。
沙賈汗時期的建築風格被稱為「沙賈汗風格」,其特點包括大量使用白色大理石,取代了之前常用的紅砂岩;精細的寶石鑲嵌工藝(pietra dura);複雜的幾何圖案和花卉設計;優雅的拱門和圓頂;以及完美的對稱性和比例。
沙賈汗不僅推動了建築藝術的發展,也大力支持其他藝術形式。微型畫(Miniature painting)在這一時期達到了新的高度,畫作更加精緻和寫實。音樂藝術進一步發展,宮廷音樂家的地位提高。珠寶製作和寶石鑲嵌工藝達到了巔峰。
在文學方面,沙賈汗時期,波斯語詩歌在宮廷中盛行。沙賈汗本身就是一位出色的詩人。同時,印地語和其他地方語言的文學也得到了發展。
雖然沙賈汗主要以其建築成就而聞名,但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鞏固了莫臥兒在德干地區的統治,成功抵禦了波斯薩法維王朝的入侵,並在中亞地區擴大了影響力。
沙賈汗時期,帝國經濟總體上保持繁榮。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特別是與歐洲的貿易。然而,大規模的建築工程也給帝國財政帶來了巨大壓力。
1657年,沙賈汗病重,引發了他的四個兒子之間的繼承戰爭。最終,三子奧朗則布獲勝,並在1658年廢黜了沙賈汗。沙賈汗在軟禁中度過了生命的最後8年,據說是在阿格拉堡中遙望著泰姬陵。
沙賈汗的統治被視為莫臥兒帝國的文化巔峰。他留下的建築遺產不僅是印度的驕傲,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他的奢華統治也為帝國留下了沉重的財政負擔,為後來的衰落埋下了隱患。儘管如此,沙賈汗時代的文化成就仍然是莫臥兒文明最為輝煌的象徵,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