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古今風雲人物

    簡介

    GIST

    主持人:曾卓然、范永聰

     
    細訴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重新認識中外歷史。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最新

    LATEST
    19/04/2025

    王冠與十字架 — 亨利八世到查理一世 (十)︰新秩序 — 共和理念的勝利

     
    1640年,經歷了長達11年的「個人統治」後,查理一世(Charles I)因財政困境,被迫重新召集議會。然而,議會並未滿足他的徵稅要求,而是著手削減王權,推行一系列改革。王權與議會之間的矛盾迅速激化,進入了無可挽回的狀態。1642年,內戰終於爆發,英格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動盪。

    長期以來,王室與議會在權力劃分、財政控制、宗教政策等方面的衝突不斷升級。議會通過了《大抗議書》(Grand Remonstrance),批判國王專制,提出改革建議。查理一世拒不妥協,甚至試圖以武力逮捕議會領袖,導致雙方徹底決裂。

    戰爭初期,王室軍隊與議會軍隊勢均力敵。王室軍隊依賴傳統貴族和支持君主制的勢力,而議會軍隊則得到倫敦和東南部富庶地區的支持,並逐漸形成了以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為首的新型軍隊。

    內戰不僅是權力之爭,更是宗教與意識形態的對抗。清教徒與高教會派之間的矛盾,反映在戰場上各自的立場。戰爭給英格蘭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和痛苦,但也促進了政治思想的激烈碰撞。


    1649年,查理一世(Charles I)被處決後,英格蘭迎來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政治實驗——共和國(Commonwealth of England)的建立。傳統的君主制被廢除,上議院被解散,英格蘭首次成為一個沒有國王的國家。這場革命性的變革,標誌著共和理念的勝利,也為歐洲的政治格局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在奧利弗·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的領導下,英格蘭面臨著重建政治、經濟和社會秩序的挑戰。共和國初期,面臨內部的宗教分歧和政治派別的鬥爭,外部則有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反對勢力。克倫威爾以強硬的軍事手段,征服了愛爾蘭和蘇格蘭,實現了對整個不列顛群島的控制。

    內部政治上,殘餘議會(Rump Parliament)的合法性和效率備受質疑。1653年,克倫威爾解散了殘餘議會,隨後成立了「護國政體」(Protectorate),自己擔任「護國公」(Lord Protector)。這一舉措,實際上確立了軍事獨裁的統治。

    共和國時期的宗教政策相對寬容,但仍對天主教和傳統的聖公會進行限制。經濟上,頒布了《航海法令》(Navigation Acts),加強了對海上貿易的控制,與荷蘭爆發了第一次英荷戰爭,為英格蘭的海上霸權奠定了基礎。

    然而,共和國的實驗最終未能長久持續。內部的政治矛盾、經濟壓力和民眾對嚴苛清教徒統治的不滿,為王朝復辟埋下了伏筆。

    19/04/2025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預告

    UPCOMING
    26/04/2025

    左宗棠 (一)︰湖南舉人

     
    清朝嘉慶十七年十月初七日(1812年11月10日),左宗棠出生於家鄉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左家段村,他的祖父左人錦、父親左觀瀾都是鄉村塾師,收入十分微薄,左宗棠出生時,左氏一家十口,生活非常艱難。宗棠年幼時,十分聰穎,由祖父教導讀書識字,直至六歲,父親左人錦在省城長沙設館授徒,宗棠與兩位兄長到長沙跟隨父親學習儒家經典及科舉考試的八股文。父親對三兄弟教育甚嚴,希望他們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二哥宗植及大哥宗棫先後考中秀才,但大哥宗棫體弱多病,年僅二十五歲便去世;二哥宗植後來雖然高中湖南省鄉試(省級考試稱為鄉試)舉人第一名,亦即「解元」,但之後多次赴京考試失敗,官運蹙滯,鬱鬱不得志。

    道光七年至九年,宗棠十六至十八歲,長兄、母親、父親先後去世,原本十口之家,只剩下宗植、宗棠兄弟及寡嫂、幼侄相依為命。為償還父親債務,兩兄弟設館授徒,並且準備科舉考試。宗棠的讀書書興趣,不限於應考八股,他對地理、歷史、戰略、甚至邊疆情況興趣極深,比起其他長沙年輕士子,學識更豐富。當時,任職江蘇布政使(江蘇省民政及財政主管)的著名學者賀長齡,和他曾任湖北省學政(省教育主管)的弟弟賀熙齡守孝在家,宗棠登門求教,向他們借書閱讀,得到賀氏兄弟賞識,成為賀氏兄弟門生。

    道光十二年,宗棠考中湖南省舉人,並且與由父親生前約定婚約的周詒端小姐完婚。周家富裕,而宗棠貧寒,於是宗棠入贅周家,暫時寄居湘潭縣岳母家中。之後幾年,宗棠兄弟三次上京赴考,都落第而歸,周夫人深明大義,對宗棠勉慰有加。宗棠亦以多年教書積蓄,在周家附近租屋居住,擺脫「入贅」窘境。

    重溫

    CATCHUP
    02 - 04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十一)︰奧朗則布——帝國版圖的極限擴張

    主持人:曾卓然、范永聰

     
    奧朗則布(1618-1707)是莫臥兒帝國第六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真正強大的統治者。他的統治時期(1658-1707年)見證了帝國領土的最大擴張,但同時也埋下了帝國衰落的種子。奧朗則布的統治充滿矛盾和爭議,他的政策對莫臥兒帝國的未來產生了深遠影響。

    1657年,沙賈汗病重,引發了皇子們之間的繼承戰爭。奧朗則布通過一系列軍事行動和政治陰謀,擊敗了他的兄弟們,並最終在1658年登上皇位。他軟禁了自己的父親沙賈汗,直到後者在1666年去世。

    奧朗則布是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官,在他的統治下,莫臥兒帝國達到了最大的領土範圍。 1660年代,他征服了阿薩姆(Assam)和孟加拉東部。 1670年,他吞併了馬拉塔王國的部分領土。 1685年,他征服了比賈普爾(Bijapur)。 1687年,他征服了戈爾康達(Golconda)。 1689年,他佔領了馬拉塔首都拉伊加爾(Raigad)。到了17世紀末,莫臥兒帝國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次大陸,疆域從阿富汗延伸到印度南部。

    在行政改革方面,奧朗則布進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他重組了曼薩卜達裡制度(Mansabdari system),加強了稅收制度,特別是土地稅的徵收。他還改革了司法系統,推行更嚴格的伊斯蘭法律。

    奧朗則布的宗教政策是其統治中最具爭議的部分。他重新徵收非穆斯林人頭稅(jizya),限制非穆斯林的宗教活動,包括禁止建造新的寺廟。他甚至下令破壞一些印度教寺廟,在其遺址上建造清真寺。奧朗則布也推行更嚴格的伊斯蘭教法。這些政策導致了帝國內部宗教矛盾的加劇,特別激怒了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

    在經濟政策方面,奧朗則布主要集中在增加稅收和控制開支。他加強了土地稅的徵收,限制了宮廷的奢侈開支,並鼓勵貿易,特別是與歐洲的貿易。然而,持續的戰爭和宗教政策對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

    與他的前輩們不同,奧朗則布對藝術和文化的態度更為保守。他禁止宮廷音樂和舞蹈,限制微型畫的創作,特別是人物肖像,並減少了對非宗教藝術的贊助。但他支持伊斯蘭教法學和宗教文學的發展。

    儘管帝國版圖擴張,奧朗則布的統治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在希瓦吉(Shivaji)的領導下,馬拉塔人成為帝國南部的主要威脅。奧朗則布的宗教政策激怒了錫克教徒,導致了持續的衝突。曾經是帝國重要支柱的拉吉普特人開始疏遠中央政權。南方的征服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德干地區持續動亂。

    奧朗則佈在位近50年,是莫臥兒帝國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然而,他晚年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 1707年,他在德干去世,帝國隨即陷入繼承危機。

    奧朗則布的統治是莫臥兒帝國歷史上的轉折點。他成功地將帝國疆域擴展到了極限,但同時也為帝國的衰落埋下了種子。他的宗教政策激化了帝國內部的矛盾,而持續的戰爭耗盡了帝國的資源。奧朗則布過世後,莫臥兒帝國迅速走向衰退。

    然而,奧朗則布的遺產是複雜的。他是一位能力出眾的軍事指揮官和行政管理者,在位期間帝國的稅收和軍事實力達到了頂峰。但他的宗教政策和對文化藝術的態度與莫臥兒帝國的傳統相悖,最終削弱了帝國的凝聚力。評價奧朗則布仍然是印度史學界的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反映了莫臥兒帝國複雜的歷史遺產。

    香港電台第一台

    09/11/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