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古今風雲人物

    簡介

    GIST

    主持人:曾卓然、范永聰

     
    細訴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重新認識中外歷史。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最新

    LATEST
    07/12/2024

    鄭成功 (三)︰海盜首領

     
    1624年(明天啓四年)年底,鄭成功出生後不久,鄭芝龍與李旦離開平戶,原因不明。有說法是李旦被平戶藩主驅逐出境,另一個說法是李旦應荷蘭人邀請,調停荷蘭與明朝之間的矛盾。年幼的福松(鄭成功)仍留在平戶,由母親田川氏(翁氏)撫養。

    李旦及鄭芝龍船隊停靠在另一家海商(海盜)集團所建立的港口今日台灣中部的北港(今台灣雲林縣北港鎮一帶),海盜的首領名顏思齊,家鄉是漳州府海澄縣青礁村(今屬廈門市海滄區)。顏思齊年輕時參加海商(海盜)集團,由於精通武術,性格豪爽,很快成為領袖之一,為了方便在馬尼拉經商,受洗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祿(Pedro,即英語的Peter),歐洲人稱他為「中國的伯多祿」。他集結了一大群海商(海盜),在今日台灣西岸中部北港一帶建立了十個村寨,招募福建農民開墾耕種,兼作為貿易根據地,號稱「十寨」,每個村寨各有寨主,與顏思齊結拜為兄弟,鄭芝龍是其中之一,此外有陳衷紀、楊六、劉香等,尊顏思齊為首領。當時日本人稱他為「甲螺」;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稱他為「甲必丹」意思是首領。

    當時台灣島仍是明朝東方的「化外之地」,沒有全島的名稱,一般文書稱之為「小琉球」,以別於明朝藩屬琉球國(大琉球,今日本沖繩縣),葡萄牙人稱之為「福爾摩沙」即美麗之島。島上不同地方各有名稱,其中一處名「大員」在今台南市一帶,為後來「台灣」名稱的來源。居民是數以百計以漁獵為生的原住民部落,各有首領,互不統屬(近代學者歸類為「平埔族」及「高山族」,語言不同,族源不同),島上的無政府狀態為海盜建立據點提供便利,而歐洲武裝商人亦對之虎視眈眈,1622年荷蘭人試圖佔領澎湖,被明水師(海軍)驅逐之後,向東佔據鹿耳門(今台南市)一帶,設立殖民地。據明朝福建官府的報告,「思齊剽掠海上,倚為巢穴(指北港)」,荷蘭官員向東印度公司(駐地在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報告,顏思齊是「惡名昭彰的海盜」,可見顏思齊集團實力非常雄厚。他在福建沿岸還有一個重要據點,就是廈門島。

    1625年7月,李旦離開北港,返回日本平戶,不久後在平戶逝世。李旦的兒子李國助(洋名奧古斯丁)無法得到其他頭目支持,鄭一官(芝龍)被推舉為新首領。同年10月,顏思齊在山區打獵時得病死去,鄭一官又接管了北港的顏思齊集團。一年之內,鄭一官成為中國沿海兩大海商(海盜)集團的首領。究竟有什麼隱秘,已不得而知。

    鄭成功出生這一年(1624年·天啟四年)明朝及週邊地方發生一些大事:
    明朝政局-司禮太監魏忠賢權力擴大,朝中大臣楊紋、左光鬥、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等彈劾魏忠賢,被魏黨(閹黨)藉故逮捕入獄,死於獄中,被稱為「東林六君子」。閹黨乘機清除異己,在南方各省興起大獄,打擊東林士大夫。
    後金-天命汗奴爾哈赤接連攻陷明朝遼陽、瀋陽、義州、錦州等四十多城鎮,遷都遼陽,1625年又遷都沉陽。明朝退守山海關、寧遠城(今遼寧省興城)。
    荷蘭-明朝水師擊走佔領澎湖之荷蘭人,荷蘭人退往台灣,逐步建立殖民統。
    日本-德川幕府禁止西班牙人到日本經商及傳教。

    明天啓五年(1625年)年底,中國沿海兩大海商(海盜)集團經歷了巨變,兩大集團首領李旦、顏思齊先後逝去,年僅二十出頭的鄭一官被各頭目推舉為領袖,改名為鄭芝龍,他繼承了李旦龐大的船隊,從北起日本南至呂宋、安南、占城的國際貿易網絡;又得到了顏思齊的的人馬,並且與日本德川幕府、荷蘭主管東亞軍事與貿易的東印度公司官員都有密切往來。據說鄭芝龍得到荷蘭官方授權的「劫掠許可狀」(Letter of Marque)有權截劫所有荷蘭敵對國家(或集團)的船隻,每次出海劫掠都收獲甚豐,向荷蘭官方繳納巨額劫掠稅,於是鄭芝龍集團控制了台灣海峽的過路權。他勢力最盛時,手下有四百多艘船艦,六、七萬人。

    天啓六年(1626)年初,鄭芝龍召集手下大小頭目對福建沿海發動進攻,他自帶領十艘戰船、三艘快哨船登陸金門、厦門島,肅清敵對的海盜勢力,次年六月,又進犯銅山(今東山島)、廣東潮州南澳島等處。當時正遇上福建連年飢荒,鄭芝龍以「劫富濟貧」為口號,而且禮賢下士,吸引大量士紳、民眾投靠,聲勢大振,令明朝福建官府大為頭痛。甚至有地方官以開放貿易為條件,請求佔據大員(台灣)的荷蘭人聯手剿滅鄭芝龍。荷蘭艦隊被鄭芝龍擊敗,但每遇上明朝水師船艦,鄭芝龍都會手下留情,嚴令部屬不能令明朝將官難堪。

    天啓六、七年兩年期間,鄭芝龍擊敗了明朝水師提督俞咨皐統領的福建、浙江水師,殺死了為荷蘭收購貨物的巨商許心素;擊敗了荷蘭艦隊,重新整合中國東部海商(海盜)勢力。鄭芝龍已經成為擁有上千船艦,數萬部屬的海上勢力,可以與明朝政府、荷蘭殖民者,三方在海上博弈的重要角色。

    同一時間,天啓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領後金大軍渡過遼河,二十三日抵達寧遠城下,守將袁崇煥指揮全城軍民誓死守衛城池。後金兵屢次攻城失敗,袁崇煥以西洋「紅夷大炮」轟擊後金軍,後金軍傷亡慘重,努爾哈赤亦受重傷,撤退回瀋陽,不久傷重逝世。

    07/12/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重溫

    CATCHUP
    X

    莫臥兒帝國群英錄 (十一)︰奧朗則布——帝國版圖的極限擴張

    主持人:曾卓然、范永聰

     
    奧朗則布(1618-1707)是莫臥兒帝國第六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真正強大的統治者。他的統治時期(1658-1707年)見證了帝國領土的最大擴張,但同時也埋下了帝國衰落的種子。奧朗則布的統治充滿矛盾和爭議,他的政策對莫臥兒帝國的未來產生了深遠影響。

    1657年,沙賈汗病重,引發了皇子們之間的繼承戰爭。奧朗則布通過一系列軍事行動和政治陰謀,擊敗了他的兄弟們,並最終在1658年登上皇位。他軟禁了自己的父親沙賈汗,直到後者在1666年去世。

    奧朗則布是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官,在他的統治下,莫臥兒帝國達到了最大的領土範圍。 1660年代,他征服了阿薩姆(Assam)和孟加拉東部。 1670年,他吞併了馬拉塔王國的部分領土。 1685年,他征服了比賈普爾(Bijapur)。 1687年,他征服了戈爾康達(Golconda)。 1689年,他佔領了馬拉塔首都拉伊加爾(Raigad)。到了17世紀末,莫臥兒帝國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次大陸,疆域從阿富汗延伸到印度南部。

    在行政改革方面,奧朗則布進行了一系列旨在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他重組了曼薩卜達裡制度(Mansabdari system),加強了稅收制度,特別是土地稅的徵收。他還改革了司法系統,推行更嚴格的伊斯蘭法律。

    奧朗則布的宗教政策是其統治中最具爭議的部分。他重新徵收非穆斯林人頭稅(jizya),限制非穆斯林的宗教活動,包括禁止建造新的寺廟。他甚至下令破壞一些印度教寺廟,在其遺址上建造清真寺。奧朗則布也推行更嚴格的伊斯蘭教法。這些政策導致了帝國內部宗教矛盾的加劇,特別激怒了印度教徒和錫克教徒。

    在經濟政策方面,奧朗則布主要集中在增加稅收和控制開支。他加強了土地稅的徵收,限制了宮廷的奢侈開支,並鼓勵貿易,特別是與歐洲的貿易。然而,持續的戰爭和宗教政策對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

    與他的前輩們不同,奧朗則布對藝術和文化的態度更為保守。他禁止宮廷音樂和舞蹈,限制微型畫的創作,特別是人物肖像,並減少了對非宗教藝術的贊助。但他支持伊斯蘭教法學和宗教文學的發展。

    儘管帝國版圖擴張,奧朗則布的統治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在希瓦吉(Shivaji)的領導下,馬拉塔人成為帝國南部的主要威脅。奧朗則布的宗教政策激怒了錫克教徒,導致了持續的衝突。曾經是帝國重要支柱的拉吉普特人開始疏遠中央政權。南方的征服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德干地區持續動亂。

    奧朗則佈在位近50年,是莫臥兒帝國統治時間最長的皇帝。然而,他晚年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 1707年,他在德干去世,帝國隨即陷入繼承危機。

    奧朗則布的統治是莫臥兒帝國歷史上的轉折點。他成功地將帝國疆域擴展到了極限,但同時也為帝國的衰落埋下了種子。他的宗教政策激化了帝國內部的矛盾,而持續的戰爭耗盡了帝國的資源。奧朗則布過世後,莫臥兒帝國迅速走向衰退。

    然而,奧朗則布的遺產是複雜的。他是一位能力出眾的軍事指揮官和行政管理者,在位期間帝國的稅收和軍事實力達到了頂峰。但他的宗教政策和對文化藝術的態度與莫臥兒帝國的傳統相悖,最終削弱了帝國的凝聚力。評價奧朗則布仍然是印度史學界的一個有爭議的話題,反映了莫臥兒帝國複雜的歷史遺產。

    香港電台第一台

    09/11/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