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14/06/2025

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麥勁生教授——香港非遺月2025

親愛的Tom:

 

自從你到外國進修,不經不覺已有好幾個年頭沒有見面了。讓我跟你談談我的近況。

 

這段日子,正職之外,我為特區政府擔任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為保護及推廣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出一分力,轉眼已經五年。2025年對香港非遺保育來說是一個新的里程碑,皆因本年六月舉行首個「香港非遺月」。我很想藉著這個特別的日子,與你分享非遺保育的價值、挑戰與展望。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早於2003年締訂,成員國至今已經有184個,在你身處的地方肯定亦都受到重視。非遺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是各社區、群體(或個人)的生活所產生出來的社會實踐、觀念、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和文化場所,形式可說是多元化的,而且世代相傳,會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轉化,生生不息,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身份認同感和持續感。你在西貢長大,應該看過客家麒麟的表演吧。遇有喜慶,客家麒麟就會出場,求風調雨順,各人家宅平安。世紀以來,香港社會改變了很多,但麒麟仍然守護著他的社群。

 

香港的多元文化背景孕育多樣性的非遺項目,包羅萬有,用俯拾皆是來形容絕不為過。有一些你早有較深刻的瞭解,好像粵劇和南音,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等,另一些已經與你的生活密不可分,就如港式奶茶製作技藝、木傢俱製作技藝、涼茶和傳統曆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傳承這些非遺,不僅是對文化根基的珍視,也是對未來世代的責任。

 

我特別想跟你講一下香港非遺的地緣特質。雖然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分佈在不同的區域非遺項目,反映該地區或社群的特質、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等,而這些元素又往往賦予該地區及社群一種身份認同,加強彼此間的聯繫。我一再跟你說非遺和身份認同的關係並無誇大。你可以看到每到一些地區的傳統儀式和節慶,例如:天后誕、洪聖誕、太平清醮,整個地區的人士,包括部分已遷離該地區的人士都會趁機眾首一堂,共同策劃節目,一起歡渡節日,身處當中的人都強烈感受到自己是群體的一部分。我所說的身份認同感相信你會明白吧。

 

如你現時身在香港,你就會享受到以「香港處處有非遺」為主題的「香港非遺月」。這一場文化盛會正是呼應非遺的多元性和地區性,透過舉辦一系列的精彩活動,包括考察活動、嘉年華、同樂日、展演、高峰會、講座及工作坊等,讓市民及旅客認識香港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我有幸作為開幕典禮的主禮嘉賓,於當日短短半小時的典禮上已欣賞了南音演唱、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舞獅及英歌表演。典禮過後參觀場外的非遺嘉年華,更是目不暇給,長洲飄色及舞龍巡遊、太極和詠春的示範、龍船舞、各式各樣的互動攤位涵蓋潮州話、舞瑞獸體驗、毛筆製作、灰塑、花牌紮作技藝等。

 

我知道非遺辦事處為「香港非遺月」打造的「非遺精華遊蹤」,精選及推介六個地區,包括油尖旺、荃灣、大埔、沙田、東區和離島區。公眾可參加非遺考察活動,深入這些地區,探索與非遺有關的豐富又多元的傳統手工技藝或文化項目,真正感受到「香港處處有非遺」。

 

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遷,以及人口流動,非遺在不斷演變及再創造,過程中也面對不少挑戰。為此,政府於近十多年來投放更多資源於保護、研究、教育及推廣非遺,由2015年成立的非遺辦事處統籌,已經做出可觀的成績。2014年公佈的首份非遺清單和2017年公佈的香港非遺代表作名錄已經于2024年更新。特首的《施政報告》更明確指出要推動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以及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今年首創的「香港非遺月」,透過建立「品牌式」平臺,加強市民及旅客對非遺的認識,亦鼓勵他們親身參與及體驗非遺的文化內涵及樂趣。

 

除了政府的推動,社區和公眾的參與傳承保護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2024年《施政報告》亦提出每年檢視香港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傳承人,並舉辦不少於30場傳承、培訓、推廣和文化交流活動。而2019年開始的「非遺資助計劃」也推動本地社區人士及團體,共同參與非遺的保護、研究、傳承、教育及推廣工作。此外,也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網絡平臺、社交媒體、人工智慧、虛擬實景等等的技術,協力記錄及推廣非遺,讓更多人接觸到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擴大其影響力,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非遺的保育工作。

 

你和我都是讀歷史的,當然明白文化傳承和一個民族發展的關係。你不在香港,未能親身參與「香港非遺月2025」,但資訊普及的今天,即使遠隔重洋,稍後定有方法一睹盛況。我希望你欣賞這些節目的同時,重新思考非遺的價值與意義,和我們承傳文化的責任。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可以再跟你呷口咖啡,面對面詳談!保重!

 

你的老師

麥勁生

2025年6月14日

 

14/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4 - 06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大學醫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曹延洲基金教授葉柏強醫生——農厝新年提升體質 預防流感重症的好方法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樂樂:
自從妳和姐姐參加了兒科醫學會為幾百個長期病患和身體有殘障的兒童舉辦的聖誕「同行一加一」活動到迪士尼遊玩,讓有病的孩子夢想成真後,已有一個多月沒見面了。今個冬天妳和家姐,爸爸,媽媽都身體健康嗎?
記得三年前,妳剛上幼稚園就在農曆新年期間感染新冠,引致嚴重氣管發炎,需要在我們病房用了好多天氧氣。可能因為妳早產後有過慢性肺病,感染新冠後復原得好慢,令到妳爸爸媽媽和大家都很擔心妳。

眨眼間,快到蛇年的農曆新年。最近天氣轉冷,因感染流感而需要收入兒科病房的幼童大幅增加。最近更有一名未接種流感疫苗的幼童同時感染甲型流感和肺炎鏈球茵引發嚴重肺炎,需要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想起樂樂妳體質欠佳,且未完成接種流感疫苗,真的令我們有點擔心。
早前,我出席了一所我很喜歡的教會中學的畢業禮,有機會穿上我剛拿到的醫學博士袍頒授畢業証書給每一位臉上充滿自信的同學,以及與畢業生分享了一些鼓勵說話。畢業禮後,我才發現原來我所頒發畢業榮譽獎項的年青人當中,竟然有一位是我十多年前急救的早產嬰兒。當年在深切治療病房和他一起走過的日子殊不簡單。看見他能排除萬難,克服挑戰,我心中湧出了一股暖流,非常感恩。
見證患病的小朋友康復成長是我們作為醫生的福氣,也令我惦記同樣是早產的樂樂妳,不知妳最近有否預約接種流感疫苗呢?妳打算農曆新年和爸爸媽媽到日本旅行,當地流感爆發嚴重,出發前一定要做好準備。今年是妳第一年接種流感疫苗,與其他九歲以下第一年接種的小孩同樣是需要接種兩劑疫苗,期間相隔四星期。
今年一月中流感開始爆發,部分沒有接種流感疫苗的長者和幼童感染後發生肺炎、肺積水等嚴重併發症,個別幼童更有可能因流感引發可致命的腦炎。今年六個月至六歲的幼童流感疫苗接種率很不理想,我們非常擔心他們沒辦法建立足夠的免疫保護屏障。
流感主要透過咳嗽、打噴嚏或談話時透過口水傳播,但亦可以透過小孩雙手直接接觸患者的分秘物而傳染。感染流感後通常會出現發燒、咳嗽、流鼻水、喉痛、肌肉痛,疲倦等症狀。一般會在一星期內康復。但對於免疫能力較弱的長者、幼童和長期病患者,流感可能會引致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
今年流感高峰期最快可能在2月份出現。現時北半球多個地區包括日本、南韓、中國大陸、新加坡以及歐美國家,均出現流感疫情,當中以H1N1甲型流感為主。隨着農曆新年接近,外遊到日本等流感爆發嚴重的地方人數增多,不少港人可能會於外地染病後把病毒帶回港,大家需要多加小心。
最近,我們留意到同時感染流感和其他病毒,如人類呼吸道合胞病毒以及肺炎鏈球菌等病菌,會對患者帶來更嚴重的併發症和更高的風險。樂樂妳出生時因為早產不足磅,需要在醫院使用呼吸機和氧氣好一段時間,出院後出現早產相關的慢性肺病。妳本身肺部和氣管底子較弱,如果不幸感染流感會更加嚴重。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季節性流感及併發症最有效的方法。根據歐美地區的研究,流感疫苗可以減低整體人口感染流感風險四至六成,和大幅減少併發症。接種流感疫苗不只可以保護自己,更能夠保護家人,大大減低流感在社區和學校內傳播的風險。
樂樂妳今年剛升上小學一年班,已適應學校新環境了嗎?妳在新學校有沒有經常與同學一起做運動?多謝妳和姐姐及媽媽早前參加了我們在啓德體育園舉辦的香港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35週年頒獎禮和啓德體育園同樂日。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是香港大學聯同教育局和兒童健康基金合辦的大型運動項目,今年有來自六百多間中小學超過二十萬學生參加。當日妳們和接近八千個參加的學生都非常興奮和投入,除了有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主講提升體適能對學習的重要性,還有奧運冠軍江旻憓跟大家分享其堅毅不屈、屢敗屢戰的精神。
在過往幾年,我們留意到大部份香港中小學生運動時間不足。世界衞生組織建議5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應在一星期,平均每天累積最少60分鐘中等至劇烈強度的體能活動。新冠疫情穩定,社會復常後,學生上學日每天運動量略有回升,但能達到世衛要求的香港小朋友只有大約7至8%,超過9成學生未能達標。我們在啓德體育園發佈了香港學生近年的體適能狀況。香港的小朋友在過往十多年體適能明顯倒退,比亞洲和其他地區更有非常大的差距。
香港小朋友剛升讀小學,大約六歲時的體適能表現跟其他地區非常接近。當香港小朋友慢慢長大,到中學大約十二歲後,他們跟其他地區,如中東,澳洲等地孩子的差距越來越明顯,整體體適能表現比中國內地主要城市差百分之二十以上。
除了接種流感疫苗外,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和體能鍛煉,可以有效地增強體質,提高孩子的免疫力預防流感感染和相關併發症。父母應多跟小朋友一起參與戶外活動,在陽光下做運動。同時,家長要讓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儘量避免他們養成過量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接種流感疫苗,透過運動和均衡營養增強體質,加上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這個農曆新年預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最後,預祝樂樂妳們一家蛇年新年快樂,身體健康!
葉柏強醫生
2025年1月25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25/01/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