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鳳萍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23/03/2024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總監陳澤群教授——推動銀髮經濟 建立活齡社會

Alan:

從1996我畢業至今,你已經協助十多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取得博士學位。你雖然年過70,仍然思維清晰,論點獨到,不遺餘力地服務學生和學系。

Alan,我想同你分享近期銀髮經濟在香港之情況。特首李家超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提到要發展銀髮經濟,提高長者生活質素,推動產業發展和商業活動。其實歐盟委員會於2014年已經發表了一份有關銀髮經濟的報告,中國國務院於今年一月亦發布了針對銀髮經濟促進老年人福祉之文件。香港在這個議題上,明顯起步較遲,現在還沒有一份指導性的政策文件。

銀髮經濟是指一切與長者有關的經濟活動,包括就業、教育、社會保障、醫療、樂齡科技、餐飲和娛樂等。正如國務院文件指出,「銀髮經濟是向老年人提供產品或服務,以及為老年階段做準備等一系列經濟活動的總和」。

香港是個自由經濟體系,一向以發展工商業為主,部分人士重視短期利益,我們要慎防把銀髮經濟簡單地視為「銀髮市場」,視長者祇是一個消費群體,單單推出消費產品,促使他們花費。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會忽視了長者在經濟方面的角色、貢獻和需要。

近年來,聯合國衛生組織和一些老年學學者,認為銀髮經濟內容應包含「積極樂頤年」和「長者友善社區」,透過發展銀髮經濟,促進長者的健康和改善他們的生活質素。

香港長者有多方面的經濟活動,他們於就業、工作培訓和居家安老都需要進一步協助。怎樣去提升長者就業率,可能是本港銀髮經濟要處理的重要議題。2021年本港的長者勞動人口為百分之14.6%,日本為25.2%,韓國為37.5%。近年,香港政府提高了公務員的退休年齡,由60歲改為65歲,可是,政府並沒有要求其它公營機構跟從,大部分社福機構和中小學員工的退休年齡,仍然為60歲。另外,八間政府資助大學的退休年齡亦有不同,有些是60歲,有些則是65歲。

由於部分私營公司和公營機構的退休年齡仍然為60歲,很多身體健康和有能力的員工被迫離開崗位,令本港的人材荒更為嚴重。所以,政府有責任提高公營和資助機構60歲以上之員工之就業機會,將退休年齡提高至65歲。

除了提高退休年齡外,政府亦需提升年長員工的技能,職業培訓亦應從中年工人開始,而不是等他們步入老年。

Alan,我於英國的學生大約有4份之一是35歲以上,他們有些是兒女上中學後,進入大學校園,接受專業培訓。香港政府設立持續進修基金,提供$25,000予合資格人士就讀認可課程。如果是一些短期,而又非專業課程而言,這款項當然可以提升在職人士之部分技能,但目前的政策,無法協助年長工人或剛完成家庭照顧責任的婦女,就讀曰間、年期較長和費用較高,諸如護理、物理治療和社會工作課程。原因是專上學生資助計劃祗幫助30歲以下的全日制學生,30歲以上人士則需要利用個人積蓄,才可以讀日間課程,成為專業人士。

Alan,我今年農曆年前和英國訪港的友人會面,得知他太太以前照顧子女同時,接受護理培訓。他自己現在已退休,但太太仍然在醫院做護士,他的經驗顯示,多年後可以見到英國政府對投資成年學生之成果。香港政府可以借鑑其它國家之經驗,提高對婦女和年長工人的培訓資助,使他們可以就讀年期較長和學費較高的專業課程。這樣,我們年長的員工,才能有更好的技能,從式微的工種轉向市場需求的新工種,或者是從低技術職位轉向高技術職位。

另外,銀髮經濟必須和社會發展結合。香港政府向來支持居家安老,鼓勵長者在家中安享晚年。雖然政府推出社區照顧服務券,但並不是每種服務在每區都有。另外,現在還沒有完善系統,幫助長者和家人選擇最佳的機構和合適的服務。所以,當局可以針對現時社區照顧產業不足問題,協助企業建立社區需要的服務和幫助社福機構運用更多科技於服務上。政府亦可以支持科技公司推出智能軟件,幫助使用者快速找到合適服務。

科技的創新促使智能安居成為居家安老之發展方向,近幾年內地亦提倡「智慧養老」。Alan, 我數個月前探訪江門市,當地政府委託一間非政府機構為長者家庭安裝了測度漏煤氣、水浸和緊急求助的設施。香港政府於這方面可以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支持企業研發適合本地居家安老的智能設施,提供援助予低收入家庭添置樂齡科技產品。

香港社會一向重視經濟利益和短期成效,我們要避免銀髮經濟發展祇是變成銀髮市場,將長者視為純粹消費者,忽略了他們於就業、培訓和居家養老的需要。祗有把銀髮經濟和社會發展結合在一起,我們才能發揮長者之工作潛能,推動居家安老產業,並且同時促進經濟發展和長者之福祉。


澤群

2024年3月24日

23/03/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1 - 03
2024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教授——沒有足夠的數碼素養或會影響行使一些重要的公民權利

主持人:張鳳萍

*標題由編輯所加

大哥﹕

早前與你談起近期城中熱話,ChatGPT對教育方面的影響時,你問這方面的科技發展與我近年在數碼素養的研究,特別是有關如何應對數碼鴻溝的方案會否有所影響。你這個提問很有眼光和深度,亦是近期社會各界就人工智能,亦即AI,討論時少有提出的思考。在此,我和你分享多一點香港學生在數碼鴻溝方面的狀況及其影響,並和你探討一下個人對你提出有關AI問題的一些思考。

數碼素養是指生活於數碼世代必需的能力和價值取向,以保證個人與社會的健康發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數碼工具的能力主要有五個方面:1)處理資訊和數據;2)交流協作;3)數碼創作;4)數碼安全;和5)利用數碼科技解決各種難題。我們必需留意的是:只學會使用電腦編程等技術性操作,未必能夠提升一個人的數碼素養,而是需要通過處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各種解難活動才可培養出來。

香港大學和香港科技大學在2016年底開展一項名為「數碼公民素養的學習與評估」的追蹤研究,為期五年。其重點是了解香港不同年齡段中小、學生的數碼素養水平如何,以及有些什麼因素影響其發展。為了進行這項目,團隊需要攻克的一個難題是開發能夠比較從8歲至18歲兒童到青少年的數碼素養評估工具,這套工具的成功研發亦是我們團隊在國際範疇創新性的學術成果之一。

這項目的第一次數據收集是在2019年上半年進行,對象是該學年的小三,中一和中三的學生。當時是在新冠疫情前,在香港和許多其他國家地區一樣,數碼工具在日常非電腦科技科以外的教學活動中不常使用。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學生整體的數碼素養水平不高,小三學生水平明顯比中學生低,但中三學生的水平只是略高於中一學生,並且沒有統計學上的明顯分別。最令我們驚訝的是學校之間及同一所學校內數碼素養表現的巨大差異程度。最極端的例子是某一所小學的三年級學生當中,有一半的能力較另一所中學的75%中三學生的表現為佳。

我們同時亦發現學生的數碼能力與數碼福祉有著正面關連。我們的研究發現,數碼能力表現較好的學生,更具信心處理網絡安全問題,及較少出現上網成癮的問題,而表現較差者則較可能遇到網絡欺凌及因網上活動引發的精神健康問題。另外,我們發現學生在家中是否可以使用有大屏幕數碼工具,例如平板電腦、手提或桌面電腦,與他們的數碼能力有顯著的正相關。

在疫情期間,由於學校停課,老師和學生更依賴網上學習。上述研究結果所揭示的數碼鴻溝顯然會對疫情期間學生的學習和福祉帶來更嚴重的影響。因此,當研究結果在2020年四月發表時,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亦促使不同持份者能以研究數據為基礎訂定支援學生、家庭、及學校有效面對疫下新常態的目標。例如了解到大屏幕對學生進行網上學習的重要性之後,學校、教育局及社會上不同團體都急忙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大屏幕設備。從2021年的追蹤研究結果中,我們亦很高興見到絕大部份在2019年沒有大屏幕設備的學生,都已經有合適的設備,並且能在這兩年期間追回已落後了的數碼素養水平。對於那極少數仍然沒有大屏幕設備的學生,他們的數碼素養水平卻比前更為落後。

 

項目團隊從2019年起,每年都對香港中小學生的數碼公民素養進行一次數據收集。連續四次的研究結果顯示,學生在疫情期間一般都比疫情前同齡學生的數碼素養水平大幅提升,但亦有少數學生的數碼能力比自己疫情前的水平低落。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學校內部和學校之間存在的數碼素養鴻溝更是日益嚴重,並且不斷擴大。這結果是令人非常憂慮,因為數碼素養不但對網上學習有積極貢獻,我們的研究並且發現它是抵禦網絡成癮和網絡欺凌經歷等在線風險的保護因素,從而減低學生由於各種網上活動而引發的精神健康問題。 

電子工具是雙刃劍,工具本身不能決定其影響是好是壞。我們為什麼要研究數碼公民素養呢?為的就是如果我們沒有足夠的素養,便失去行使一些重要的公民權利,包括簡單的網上預約服務、許多網上學習和娛樂機會等,有機會失去許多就業機會,並容易成為網絡行騙、網絡欺凌的受害者。區塊鏈、元宇宙等的出現為人類社會提供了新的信用系統、新的金融及商業和非商業交易模式,以至新的社交互動模式。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急速發展,為我們在資料搜尋、選擇、分析等方面,以至整合、撮要、書寫和創作均提供迄今為止最強勁的支撐工具。但是,人類要能適當駕馭和使用這些工具,而不是被它們支配,因此對公民的數碼能力提出了新的內容和要求(即人工智能素養,又稱AIliteracy)。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現時許多的基本專業服務和重複性的腦力勞動將會被人工智能取代,而沒有適應新要求下的數碼能力的人,不單會在生活、就業各方面遇到困難,還很可能失去保障自己在新環境下的公民權利。因此,我們有很大的迫切性提升數碼素養的課程內容及教學法,確保香港的基礎教育能夠為孩子的未來作充足的準備。

除了課程和教學法外,我們還需要為有關的成年人,尤其是教師和學校領導層、輔導員、家長、與教育工作有關的政府和非政府機構等,提供適切的輔助和專業發展的機會,以及繼續評估對學生學習及福祉的影響,才能打造一個為未來作好準備的教育系統的基礎。 

大哥,你提出的問題很有見地,以上只是我的初步見解,思考尚欠周密,希望日後有機會和你詳談。

 

羅陸慧英

2023年3月25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25/03/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