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鳳萍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13/04/2024

課程發展議會STEAM教育常務委員會主席吳大琪教授-二十一世紀科技革命對教育的挑戰

同學們:

我為你們這一代人感到難過,因為你們這一代將要面對的困難會比我們這一代人面對的大得多。

我們很幸運地出生在一個社會穩定、經濟快速增長的時代,我們要成功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努力工作,不需要太擔心未來。我們的父母感到快樂,因為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都比他們好得多。

往前看,這個安穩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你們正面對一個以科技為主導的社會革命,就像工業革命將人類從農業社會帶入工業社會一樣。然而社會的變化將比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的過渡要快得多。它將在未來10-20年內發生,工業革命需要超過一個世紀的時間完成。

你們將面對一個在科技和經濟上迅速變化的世界。在人工智能的帶動下,科技的快速發展將消除許多現有的重複或文書性工作,並創造新的工作類型。這些新工作確切是什麼我們還不清楚,只知道未來工作將需要分析創新技能和瞭解別人的同理心,而這些技能不是現有大多數工作的需要,也不是今天學校課程主要教導的技能。

STEM教育模式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考慮我們下一代需要什麼教育才能在即將到來的未來世界取得成功,並相應地調整目前的教育策略。我們現在的課程教導的是適合我們當今世界的知識和技能。然而,現今的世界將迅速消逝。為了我們下一代能夠在未來的世界中取得成功,我們需要考慮建構一種新的教學模式。

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是基於一套成熟的課程和教學法加上公平的公開考試。這是一個有效、公平的制度,使我們的學生能夠系統地學習一套成熟的知識和技能,在過去的大半個世紀裡,該體系在培養香港的優秀人才方面非常成功。它教授許多重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在未來仍然很重要,例如語言和數學、科學、人文和藝術的基礎知識。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都習慣了這個體系。

該系統的最大弱點是缺乏靈活性去應對快速變化的未來,它假設存在一套成熟穩定的共同技能和知識。然而目前我們仍不知道未來世界這些成熟穩定的共同知識和技能是什麼,或者是否仍然存在。只知道現有學校課程教導不足以應對未來世界的需要。

面對這種困難的局面,教育局做出了一個決定,引入STEAM教育,目標是

• 準備我們的學生,新科技將在未來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你想從事什麼樣的職業,包括藝術、音樂和文學。

• 對新科技(例如人工智慧)的優點和限制有一些基本認知。

• 培養學生的基本科學和工程思維技能,為他們從事創新科技相關領域的工作做好準備。

• 讓學生有獨立的自學能力 ,可以在迅速變化的社會自我學習新技術和知識。

STEAM教育也進行了創造性的教育模式改變,它邀請了大量不同工作領域的專家來帶領中學生進行STEAM相關研究題目,讓學生對現實世界有關STEAM的工作有更好的理解。每所學校都必須為它的學生提供STEAM學習體驗。它還將科學成為獨立科目納入小學課程。然而,STEAM並不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考試科目。我們希望大家明白,紙筆考試將不是未來考察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

下一代的未來

作為一名學生,我現在會感到迷茫。我聽從家長和老師的建議做一個“好”學生,努力學習,期望畢業後能夠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這些都是謊言嗎?未來是如此不確定,以至於我獲得了大學學位,仍然要繼續奮鬥學習新知識? STEAM教育更令人困惑。它不是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的一部分? 如何公平地評核我們?還是大學根本不重視STEAM教育?

這些壓力和不確定性,加強了現在年輕人的迷茫和沮喪感覺。

要幫助我們的學生,除了依靠心理學家和社會工作者,也許我們應該嘗試更清楚地向學生和家長解釋未來世界的改變。我們理解學生的迷茫,學生現在要面對這些教育改變,是因為我們希望他們能夠更好地裝備自己面對不一樣的未來世界。

挑戰越大,機遇也越大,我希望在不遠的未來能看到更多快樂,為成就感到自豪的香港年輕人。

老師

吳大琪

2024年4月13日

13/04/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2 - 04
2024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委員、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社區組織幹事 阮淑茵——冀香港有照顧者為本的政策及服務 讓基層照顧者能有喘息空間

主持人:張鳳萍

*標題由編輯所加

田叔你好: 

你已經走了3年還是4年,彷彿是很久以前的事,但關於你和你太太的片段我還是歷歷在目。想起你第一個畫面就是年過80的你每天拖著瘦小的身軀,踏著細碎的步伐,為患血癌的太太去領免費飯,一般人走十五分鐘的路,你要用差不多一小時行。還有每次與其他年長護老者開會,提到要找代表表達護老者的心聲,你都會毫不猶豫,主動答應接受不同傳媒訪問,每一次聽你發言或者接受訪問,你的聲音雖然微弱但好堅定,我知道你為的是希望所有基層的年長護老者,可以有一天領到政府的護老者津貼及有需要時能獲得多一點照顧。 

田叔,經過你和其他護老者的努力,社會現在多了討論護老者的困難,政府亦開始關注照顧者,政府委託了理工大學做「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照顧者的需要及支援顧問研究」,2022年公佈了研究報告,接著施政報告亦出現有關照顧者的篇幅,今年10月會將照顧者津貼計劃恆常化,並且金額提升至3000元,本來是一個很值得高興的進展,可是,我們認識一班基層護老者仍然未合資申請護老者津貼,因為仍有四大申請門檻未放寬,領綜援及長者生活津貼、領傷殘津貼的照顧者仍是不合資格申請,並且要5年前開始申請長期護理服務才合資格。所以我們認識一班基層、經濟困難的照顧者至今仍然是領不到護老者津貼。可是你知道,身為基層年長照顧者,當家中有體弱家人要照顧的時候,便明白為何護老者津貼那麼重要,田叔你曾經參與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17年有關基層年長護老者的研究,裡面近8成受訪護老者表示,需要照顧家中體弱長者後開支增加,最大開支分別是藥費、交通費及保健食品費用。 

而基層護老者的經濟壓力絕對不容忽視,我們認識另一位年長護老者,照顧患認知障礙症的丈夫,因為經濟困難而在照顧時增加不少壓力,婆婆開始照顧體弱丈夫已導致抑鬱症病發,每次陪丈夫看病都是一次艱苦的旅程,因丈夫身體弱又脾氣不好,每走幾步便嚷著要坐下休息,疫情期間更因不願戴口罩而經常同婆婆爭執,雖然坐的士會相對較輕鬆,但因經濟困難,要節省金錢,婆婆多數寧願選擇承受壓力,帶患認知障礙症的丈夫坐公共交通工具去醫院或診所覆診。兩年前,因種種壓力及身體情況影響,婆婆「爆血管」入院,清醒後不是關心自己的病況,而是關心丈夫是否有人照顧食飯及食藥,這反映香港護老者的另一個困境,當照顧者有病或有急需時,沒有緊急支援服務可以幫忙,以致照顧者即使自己患病或有事,都「死頂」,導致身心疲累,壓力非常大。 

香港仍然未有照顧者為本政策,及沒有一個官方統一的照顧者定義,當照顧者有需要時要到不同部門或服務單位,經歷多次不同標準的評估及審查,這些繁複或不成功的經驗會阻礙有需要的護老者對外求助。而且未有全港照顧者的統計數據,未能對應問題而作完善政策及服務規劃,特別未有具體措施去發掘及支援高危的照顧者家庭。今年10月政府會設立支援專線,讓照顧者有需要時可以透過熱線電話尋求協助,可是若背後的支援服務無改善,未必能真正支援到有實際需要的護老者,政府現時提供約230個指定日間暫託名額和約330個指定住宿暫託宿位,並將於2023至24年度增加約30個日間暫託名額,雖然即將會增加暫託服務名額,但供應遠遠未能應付需求,而照顧者面對不同類別及程度的需要,除了仍然需增加更多現有服務的名額,亦需要發展其他類型服務,特別是發展社區資源。 

我們機構香港社區組織協會最近有一個小規模的計劃:長者社區保姆計劃,希望政府參考於各區進行類似的計劃,由社工及其他專業人士為社區中有心服務長者的婦女提供訓練及支援,善用她們不用照顧小孩的時間,協助同區有需要的年長護老者。田叔如果你仍在就好,我可以介紹計劃給你,長者社區保姆計劃的婦女會定期聯絡及家訪護老者家庭,提供關懷及了解日常生活需要,她們可以協助買餸、陪診、上門暫託、緊急支援及連繫社區資源等等,甚至為每位長者進行簡單認知障礙評估及訓練,經職業治療師評估及指導,婦女上門陪同長者及護老者做復康運動訓練,按照每一個護老者家庭的需要提供合適的服務,參加計劃的長者同護老者心情都好好多,護老者又可以有機會喘喘氣。 

我經常想,如果香港有照顧者為本的政策及服務,基層年長護老者如果有護老者津貼,有更到位的緊急支援服務及暫託服務,還有長者社區保姆計劃,你和其他幾位已離開的護老者生活會有甚麼不同?會否可以過得輕鬆一點?感覺到世界更多關心和溫暖?會不會不用在病患、擔憂及悔疚中離開?會不會可以有時間更加關心自己多一點?年長護老者可不可以過更快樂安心的晚年?不會再於新聞報導見到有關照顧者的悲劇? 

田叔,祝願你在另一個世界可以和太太過得愜意自在,不用再承受身心痛苦,希望你也能祝福及看顧其他仍在盡心盡力照顧家人的基層年長照顧者。

 

阮姑娘敬上

2023年5月27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27/05/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