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鳳萍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27/07/2024

網上直播完畢稍後提供節目重溫。 Archive will be available after live webcast


童樂居的小朋友:

 

 兩年半前,我曾經和你們分享過,香港政府準備立法加強保護兒童,新的法案《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終於在2024年7月11日經立法會審議並通過。

 

《條例草案》把兒童定義為18歲以下人士,指明社會福利、教育及醫療衞生界別的25類人為強制舉報者。他們如果在工作過程中有合理理由懷疑兒童遭受嚴重傷害或面對遭受嚴重傷害的實際風險,必須在切實可行的範圍內盡快舉報。違反規定的最高罰則為監禁三個月及罰款50,000元。

 

為配合《條例》生效,政府會為強制舉報者提供培訓,擬備實務指南,協助他們識別目標個案,及早識別、舉報和介入,同時也減少濫報的情況。此外,政府亦會增加兒童住宿照顧服務名額,在有需要時提供緊急安置。政府設立了18個月的準備期,意味着條例要待2026年1月才能生效。

 

 立法源於2018年5歲女童「臨臨」被親父和繼母虐待致死事件中,有關學校知悉事件但沒有即時舉報。 2021 法庭就案件判罪後,時任勞工及褔利局局長表示將訂立「沒有保護罪」,最快一年後立法。同年發生童樂居虐兒事件,理應保護兒童的從業人員亦犯下虐待兒童的法例。政府表示研究強制舉報虐兒條例。法例終於在今年七月通過,但仍然要等18個月才執行。由2018年發生慘劇至2026年執行新法,歷時八年實在太長了。

 

無論如何,保護兒童方面總算走多了一步,你們會感覺安全多了嗎?

 

條例有一些爭議的地方,已經討論,我只就數項公衆忽略的重點,作一些提醒。

 

《條例》針對虐待或疏忽照顧兒童的是其管養、看管或照顧者,在一般討論甚至在社會福利署提供的實務指南和網上課程,重點偏向父母作為虐待或疏忽照顧兒童的可能性。然而照顧者亦會包括學校、老師、兒童院舍社工、醫護人員等。若兒童在學校受欺凌,校方作為照顧者,應否被舉報 ? 社會福利署提供的實務指引包括一般性的原則,但對困難個案的處理,社會福利、教育及醫療衞生界別的從業人員將面對更加複雜的情境,實務指引並未能充分反映。

 

至於培訓方面,由單一部門提供課程, 難以配合25類專業從業員的工作環境,並針對具體操作。由其是及早識別方面,一位放射治療師需要和能夠具備識別虐兒的能力,有別於兒科醫生。我曾經為兒科醫學生提供培訓,他們的準備工作會較其他的醫護人員好。那麼25類專業從業員的培訓需要差異甚大,中央廚房式的訓練,能針對工作需要嗎?

 

條例註明在工作過程中有合理理由懷疑,必須在切實可行的範圍內盡快舉報,此處留有極大的詮釋和爭議的空間。25類專業從業員的工作過程、切實可行範圍均異,誰去定奪?可以想像當真的有從業人員被告,在法庭審訊時,法庭亦須傳召有關專業團體作證,去確認相關專業的工作過程、切實可行的範圍具體操作是什麼?結果可能是難以針對疏忽舉報的人員入罪,亦會造成從業人員的困擾。

 

條例的另一爭議是有關罰則方面,是太輕或太重?  在亞洲,強制舉報虐兒的措施在日本和南韓主要是透過宣傳,要求專業人員舉報虐兒事件,但沒有明確的罰則。在台灣亦有強制舉報虐兒的措施,罰則主要是罰款,未聽聞有判監的情況。因此相比之下,香港的罰則頗為嚴重。其實不論是判監三個月或三日,對專業人員的執業資格已經造成巨大影響,我認為重點是在法庭判案之前,應該交由有關專業團體,按其專業操守及程序處理。

 

針對上述各項問題,我相信25類專業從業員均有所屬的專業團體,應該由專業團體制定條例的具體執行措施。專業團體有其專業操守,他們可以將舉報虐兒納入專業操守的範圍,提供具體定義、執行指引、判定專業操守的機制及原則、按違規的程度定立相關罰則,嚴重違法的個案,則可以轉介至法庭處理。專業團體亦可以針對相關專業人員的工作環境,提供針對性的培訓,而並非由中央廚房式的統一處理。對各個專業人員而言,若有足夠的指引和培訓,而自己所屬的專業團體,按照其工作情況作出判斷,他們亦會心服口服,減少無所適從的感覺。

 

我認為未來18個月政府應該與相關的專業團體討論執行措施,提供足夠的資源,由專業團體提供指引和培訓,制定專業守則,如是者,總比每一次事件出現時,直接進入司法程序。

 

保護兒童和預防家庭暴力,需要清晰全面的政策,並非單一措施例如強制舉報,就能解決這些重大的問題。當然,能向前走出一步,亦是非常重要,但政府要改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不能等每次發生慘劇時,就拿出一項新的措施,花若干年的時間,才能制定執行,再等到下一宗慘劇時,又再探討其他措施。其實20年前我已經提出了一籃子保護兒童和預防家庭暴力的建議,提交了報告給政府。政府可以主動探討和制定一個全面性的政策,有效地保護兒童和預防家庭暴力。

 

童樂居的小朋友們,我相信你們、家庭、專業人員和政府,都有共同願景,相關的專業人員,亦會盡一分力,希望你們可以在安全、信任的環境下成長!

 

陳高凌教授

2024年7月27日

 

重溫

CATCHUP
05 - 07
2024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大學護理學院護理學教授陳肇始——基層醫療健康計劃在推出後 需要可衡量及監察成效的評估機制

主持人:張鳳萍

*標題由編輯所加

親愛的陶怡,

我重返校園不經不覺已超過一年,工作雖然繁重,但重投學術研究工作與年青團隊及學生們共同努力,展開多個科研項目,亦為醫療衛生的課題,繼續貢獻,所以我也很開心。最近,我開展了一個《耆青連心樂融融》的研究計劃,目標要招募1,000名香港大學的醫護學生,到全港18區探訪10,000名長者,為長者提供健康評估及健康介入活動,加強與長者溝通,並引入電子健康素養的概念,協助長者更好地關顧自己的健康。在這段期間我們已探訪了接近3,000名長者,在其中一次的探訪期間,一位長者帶著一疊厚厚的覆診紙向我展示,這些紙張見證了他長期與各種慢性疾病的鬥爭。他亦與我分享每次為了覆診而進行的遠征經歷。他的經歷讓我深深體會到慢性疾病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市民對基層醫療的迫切需求,更體現出疾病預防的重要性。這也讓我更加堅信,我們需要一個更加完善和連貫的醫療管理系統,並要強化在社區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為醫院服務把關,亦令有真正需要的市民更快得到醫療服務。

這位長者的故事讓我更加確信,政府即將推出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是多麼的重要。這個計劃是「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的其中一個重要項目。我深信,計劃不僅能夠改善香港市民的健康狀況,還能夠為我們的醫療系統帶來長遠的好處。

在香港,我們面臨著人口老化和慢性疾病病患率上升的挑戰。慢性疾病的治療和管理對於基層醫療來說確實是一個重要的起點。根據衞生署最近發布的人口健康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在香港15至84歲的人口中,慢性疾病的發病率仍然很高。尤其令人關注的是,調查中提到的高膽固醇、高血壓、肥胖和超重等疾病的發病率都呈現上升的趨勢。其中,高膽固醇血症的發病率最高,高達51.9%。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我們必須更加注重預防疾病。這正是「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核心目的。事實上,許多國家已經認識到基層醫療健康的重要性。例如,在英國,他們的「家庭醫生制度」已經存在了數十年,並且在病患的日常健康管理中發揮了核心作用。在澳洲,他們的「家庭醫療計劃」也提供了一系列的預防性健康檢查和疫苗接種,以確保公眾的健康。而在新加坡,「社區健康中心」為市民提供了一站式的醫療和健康服務,市民無需跑到不同的診所或醫院,便能夠得到全面和專業的服務,亦可減少醫院的壓力。

這個計劃旨在加強以地區為本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從而改變現有的「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和觀念。政府最終目標是改善市民的整體健康狀況,提供更便捷和連貫的醫療服務,並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基層醫療系統。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計劃有三大重點:

以預防為重,強調疾病的預防和早期發現。 以社區為本,加強地區康健中心的角色,提供更好的基層醫療服務。 以家庭為中心,強化「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概念,特別是在慢性疾病管理方面。

相信透過這個計劃能夠培養病人與其家庭醫生之間的長遠醫護關係,並提供更加全面和協調的護理,亦強化地區康健中心及其護理人員守護市民健康的角色。

此外,吸煙是慢性疾病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雖然香港的吸煙率已達到單位數字,約為9.5%,但仍然有大約60萬人處於吸煙導致的健康風險中。長期吸煙會導致多種健康問題,例如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嚴重傷害,增加患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其次,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並引致多種癌症,呼吸系統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因此,為了預防和管理這些慢性疾病,吸煙人士必須要盡快戒煙,以減低患病及死亡的風險。政府現正推出一個全面的控煙策略公眾諮詢,希望你會支持及向政府提交意見令我們達致活力健康及無煙香港。

慢性疾病往往需要長期的治療管理及監察。所以政府需要投放資源於基層醫療健康以減輕長遠的醫療開支。在2017年政府展開基層醫療健康新里程,以改革性的思維在18區建立地區康健中心,並吸引大家登記成為會員,你又登記了嗎?。這些康健中心提供了三層的康健服務,為市民的健康把關。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即將展開,透過參加這個計劃,我們可以獲得更加專業和全面的醫療照護,從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其次,這個計劃強調預防疾病和早發現早治療。透過計劃,大家可以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和風險評估,從而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並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市民是計劃的主要受益者。期望你和家人朋友都積極參與,不僅可以獲得更加專業和全面的醫療照顧,還可以為自己的健康出一分力。此外,你們的反饋和建議將幫助政府不斷完善計劃,確保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務。

項目推出後亦需要衡量和監察其成效確保計劃可持續發展。因此,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評估機制,以確定計劃的目標是否已經達到,並找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亦提出要改善數據互通及健康監測,例如可以通過定期的健康調查來了解市民的健康狀況和慢性疾病的發病率。這些數據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基層醫療服務是否已經達到了預防和管理慢性疾病的目的。其次,可以通過市民的反饋來了解他們對基層醫療服務的成效及滿意度,例如問卷調查、面談等等。通過這些反饋,可以了解到市民對於康健中心的服務期望,並根據數據來進一步改善服務。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數據收集和分析系統,以確定計劃的各項指標是否已經達到,包括了市民使用基層醫療服務的情況以及康健中心的運作狀況等等。

我好開心在香港大學的「杜鵑(1972)基金」慷慨捐助下,成立了香港大學基層醫療健康教研中心,致力開展以實證為本的研究和健康監察的大數據分析,推廣基層醫療健康知識,以及培育新一代基層醫療健康的專業人才,為實現全民健康覆蓋和可持續發展的健康社會作出貢獻。

最後,我期望大家積極參與基層醫療健康服務,為自己的健康,為醫療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及將香港建設為更健康的社會。

陳肇始
2023年9月30 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30/09/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