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透過書信形式,分析社會現象,細訴個人感受。



最新

LATEST
09/12/2023

香港大學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教授——香港將步入下一波流感病毒活躍期 市民應盡快接種流感疫苗

致2023年港大醫科畢業生:

轉眼間,你們已畢業,並且開始見習行醫六個月,從醫學生變為醫生,確是你們人生中一個重大的里程碑。不但如此,你們在過去4年也和全港市民一起經歷了新冠疫情從大流行變為風土病的旅程,確實驚心動魄,永世難忘。你們作為醫學生到2023年畢業成為醫生,當然比市民更加清楚,如何應對疫情。走出大流行的先決條件,個人的層面當然是接種疫苗,做好個人衛生健康措施,包括戴口罩、勤洗手。社會層面,便是隔離及社交距離,雖然十分令人苦惱,但在疫情高峰時,卻是必不可少。我們也明白接種疫苗的目的,是減低感染後發生嚴重病情,而不是防止感染。現在大家亦已親身體驗到,無論打多少加強針,最終也難逃感染新冠病毒,只要病情不嚴重,還是可接受的。背後的原因,現今己比較清晰,我們的抵抗力,大概分為抗體,和細胞免疫,打針或感染後產生的抗體會隨着時間而減少,跌到一定水平後,便會喪失抵抗力,相反,我們的細胞免疫力,是有記憶和能長時間存在,雖然不能阻斷感染,但感染後,卻能在短短一兩天,便大量產生強而有力的T細胞,大大減低新冠病毒的殺傷力。現今大多數市民已不單感染過新冠病毒,而且有些人感染第二、第三次,病情一次比一次輕微。有些人甚至是感染後沒有病徵的。故此世界衛生組織也明確指出,只有長者及有嚴重疾病的病人今年需要打加強針。希望你們能向市民解說清楚,還須要謹記醫生的責任不單只是治病,還包括教育病人,管理好他們的疾病和打預防針。

當下雖然我們已走出新冠疫情大流行,但自今年初,因為逐步取消社交距離及口罩令,其他呼吸系統的細菌病毒又有機會在我們社區人群傳播,引致不少市民感染、發燒咳嗽、肌肉酸痛,需要在家休息,不能上班上學,還有不少長者及幼童因為併發症需要入院,令人憂心。 

今年2023年初主要的病菌是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流感病毒,一起輪番肆虐,當然還有其他的病毒,包括腸病毒、鼻病毒,在人群傳播,使一個人有機會同時感染兩或者三種病菌,引起更加嚴重的病情。到下半年,我們又碰上肺炎支原體,病人數目遠比以前多,肺炎支原體還有耐藥性的問題,令整個社會困擾不堪。很多市民都不明白其所以然,所以作為醫生的你們,應擔起向市民解說的重任,令他們明白背後原因及應對方案後可放心些許。其實以上現象在我們周邊的國家地區,包括中國大陸、韓國都在發生中,估計是因為新冠疫情大流行時,我們亞洲人的社會都嚴格遵守隔離措施、戴口罩甚至不能上班上學,令所有呼吸系統的傳染病基本上都沒有發生,我們絕大多數人從2020至2023年初都沒有機會碰過這些病菌,抵抗力下降了。三歲以下的兒童根本從出生後,就從來沒有碰過這些病菌,完全沒有抵抗力。所以今年初隔離措施逐步取消後,不同的病毒細菌便乘虛而入,短時間內感染大量人群,令社會及醫療服務受壓。有些人戲稱這現象為“免疫債”,英文為Immunity

debt,過去三年多累積的債,為數不少,現在短短要一年多還清債務,確是辛苦。另一種比較中性的稱呼是免疫差距,英文為Immunity

gap,措辭比免疫債雖然可能比較恰當,但不夠傳神貼地,令大眾市民容易明白記上心,故我還是比較喜歡用免疫債向市民解說。「債是要還的,不還是不可以的」,故我也希望同學向市民解說疾病及健康問題時,盡量從他們能明白能理解的角度去考慮如何解說。 

當然還債是辛苦,但幸好香港已經歷過新冠疫症大流行,懂得如何在還債時保護自己,家人及我們的社群,例如在人群密集及係封閉空間時戴口罩,故此我們現在還能如常生活、上學上班。

今日2023年已到最後一個月,氣溫也開始下降,香港及周邊地區將會步入下一波流感病毒活躍期。所有已知的研究及數據,都提醒我們要盡快接種流感疫苗,尤其是長者,長期病患及兒童,以減低明年初流感病毒肆虐期間,對我們的傷害,也就是減低重症死亡,入院人數,還有減少在學校以及院舍的爆發,希望你們作為最前線的醫生能教育市民盡快接種流感針。另外,十萬支的新冠病毒XBB加強針已抵港,希望居住在院舍的長者及傷健人士能盡快接種,因為他們是最脆弱的群體,更加是一同住在比較封閉擠擁的宿舍。 

最後謹記你們作為醫生的使命是扶死救傷,並且尊重病人的意願,一定要向市民解說清楚,他們的病因,病情及可以應對的方法,要和病人一同作出決定如何走下去。我們醫護工作者是病人的同行,不是主宰者。 

謙卑的心確是不錯的處世做人之道,同學們,我們互勉之。 

 

劉宇隆

2023年12月9日

09/12/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10 - 12
2023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主席杜淦堃——投資前應該先參考投資三部曲

敬愛的陳老師﹕

退休生活好嗎?還有沒有在網上買股票?您一向是位精明的投資者,相信您的投資為您帶來穩定的回報。雖然我已畢業多年,但您在經濟課課堂上,鼓勵我們要「克勤克儉」,及「只有付出才有收獲」的教誨,我還是銘記於心。這些金句對我在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投委會」)的工作,受用無窮。 

畢業後,我除了加入了法律界,亦接受了「投委會」的公職。投委會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轄下一間公營機構。我出任「投委會」主席已經兩年,我們的工作是專責提升香港的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協助公眾掌握投資理財所需的知識、態度及技能,然後作出有根據的投資及財務決定,明智理財。投委會獲得四家金融監管機構,包括香港金融管理局、保險業監管局、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及證監會,以及教育局的支持。每次投委會推出教育活動,我便想起你那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現在更加體會老師你當年的任重道遠及耐性;畢竟,教育是一項長遠的任務。 

2022 年是投委會成立十周年的重要日子。這個日子對我們別具意義,尤其是喜見多年來的理財教育工作取得令人鼓舞的進展。投委會一直定期追蹤香港人的金融理財知識和能 力 , 根據經合組織  (OECD)設計而進行的「理財能力研究」結果顯示,香港人的理財能力評分從 2015 年的 13.7 分提升至 2022 年的 14 分,是自進行研究以來的最高水平,顯示港人對基本理財的認識不斷提高。 

不過,正所謂「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雖然香港人對理財的基本認識已提高,但市場上仍然出現不同類型的投資騙局。根據警方的數字,今年上半年的本港整體罪案總數增加了三成六,詐騙案的增加是主要因素之一。而近期虛擬資產平台 JPEX 涉及的懷疑詐騙個案,受影響的市民大約有 2,600 人,涉款超過 15.8 億港元,令人震驚。 

這些事件誠然令我感到非常難過,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投委會亦把握事件引起廣泛的報導和公眾的關注,著力提供適切資源及建議,希望能提升市民大眾的防騙意識 和對投資審慎思考,提升教育效益。 

跨過第一個十年後,投委會將會繼續全力推動及加強投資者教育的工作,希望市民積極善用投委會在社交媒體平台和網站上的資源,培養良好的投資和理財習慣,定期檢視自己的投資行為和態度,彰顯老師「克勤」及「只 有付出才有收獲」的金句﹕要勤力做好功課才作投資決定。 

隨著數碼科技的進步及社交媒體越來越受歡迎,港人在管理個人理財時所面對的新機遇和挑戰不斷增加。針對新興的金融產品,好像虛擬資產為例,投委會網站早已設有虛擬資產專題網頁,提供一系列有關虛擬資產的投資者教育資訊,幫助公眾了解虛擬資產的特性和風險。希望市民能把握學習機會,作好預備以迎接金融數碼科技的新機遇。 

港人的理財知識及能力水平其實已屬國際領先水準,正如我剛才提到的「理財能力研究」,在 2020 年,香港的理財知識評分在 26 個國家及經濟體中排名第一,而行為和態度分別排名為第六位和第十四位,反映香港市民擁有良好的理財知識,但仍需積極改善他們的理財行為和態度。 

就以虛擬資產為例,我知道,在大學和初入職場的青年人當中,不少青年人都有投資虛擬資產。投委會定期進行的「零售投資者研究」發現,在受訪的投資者當中,過去一年曾買入虛擬資產的 18 歲至 29 歲的青年投資者,比例由 2021 年的一成二顯著上升至今年的兩成三,反映年輕人投資虛擬資產越來越普及。 

虛擬資產是新事物,容易吸引青年人無可厚非,我關注的是青年人投資虛擬資產的動機和態度。我們的調查發現,追求短線回報以及擔心錯失機會都是投資者投資虛擬資產的主要原因。 無論投資者選擇任何投資產品,都應該參考以下投資三部曲:

• 首先,要提高警覺,保護自己的財產。

• 此外,投資前要先了解有關產品的特性和風險,以選 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

• 最後,要謹慎投資並檢視和反思自己的投資行為和態度。

事實上,數碼科技不斷創新,金融服務高速發展,為公眾尤其是年輕一代帶來更多機遇和挑戰。青年人是社會的重要基石。對他們而言,加強理財知識、確立正確的投資態度和行為,使他們更有信心地管理自己的財務,以達成財務目標,希望實現個人夢想,至關重要。 

有見及此,投委會亦推出針對青年人而設的網上投資者和理財教育活動,冀幫助青年人提升金融理財知識,加強年輕一代掌握管理個人財務的能力,貫徹您「克儉」的金句, 好好管理及保存自己的財產。 

教育從來都沒有捷徑,教育投資者亦然。過去兩年,我深深感受到社會各界人仕對投委會的支持,一起推動投資者及理財教育,我衷心感激。 

我們希望不同持份者繼續與我們攜合作,達成投委會的使命,改善香港市民的財務福祉,不論其性別、種族、年齡或財務狀況也能受惠。這樣的話,我們將能合力鞏固香港作為世界其中一個主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陳老師,希望您在外一切安好,請緊記除了股票,也要投資在自己的健康上,期待將來可以探望您,屆時再跟您分享投委會在推廣投資者及理財教育的成果。

 

學生

淦堃上

2023年11月18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18/11/2023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