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智園團隊:
去年年中,記得我們一班同事非常興奮,因為我們收到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來信,接受我們一個籌備已久的計劃書——賽馬會「智康健」腦退化檢測及社區支援計劃。
我們耆智園是一間專門為照顧腦退化症人士服務的機構,我們推出這個計劃是以「及早檢測、及早確診、及早介入」為目標,透過醫社合作的模式,在基層醫療以及社區層面,協助懷疑有腦退化症的人士接受診斷及支援。
這個計劃為期4年,由我們賽馬會耆智園以及中文大學醫學院主辦,聯同7間社福機構合辦,包括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基督教靈實協會、九龍樂善堂、博愛醫院、聖雅各福群會、東華三院,以及仁濟醫院社會服務部。這個計劃是香港歷年來,最大型讓初期腦退化症人士,以及他們家人的支援項目。
政府公佈2023年全港人口有750萬,當中65歲以上的人口已佔21%,(即157萬人),所以我們香港正式已經進入超級老齡化的階段。根據中文大學十多年前做的一項調查,社區居住5000名的長者當中,發現每10個70歲以上的長者,便有一名長者患有腦退化症,而大部分都是早期的及未有診斷。所以我們推算現在應該有數以萬計的長者,是有早期的腦退化症,但是未有診斷的。
何解腦退化症如此難診斷呢?第一個實際的理由,就是暫時來說,腦退化症的診斷及治療,都是要靠專科醫生——老人科、精神科及腦科,相信大家都知道政府專科輪候時間並不短,找私家專科診治的費用不菲,所以有很多長者或者家人都會等一等,而這些專科醫生的數量其實都是有限,尤其是在公立醫院,為了要應對日益增多的腦退化症的人士,我們需要培訓更多在社區工作的家庭醫生為腦退化症診斷及治療。
斷症的第二個困難在於腦退化症的症狀較不明顯的,所以很多長者未必會意識到自己有問題。就算是有些意識的時候,他們都未必承認,同時家人亦缺乏對腦退化的症狀的認知。
為何及早診斷腦退化症如此重要呢?
第一,藥物可以幫助腦退化症的人士減慢他們的認知退化的速度。這些藥物越早用,效果就會更好。第二就是可以提供更多時間予病人及其家人作心理的準備, 策劃將來生活的安排。
事實上,身體的健康與腦的健康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早期腦退化症人士可以維持相對健康的生活,即維持社交、定期運動、食得健康、睡得好、保持心情愉快。如果有長期病患的定時服藥,這些會幫助長者維持他們的認知能力及生活質素。
一般人會覺得維持正常生活很簡單,但其實對於有認知障礙的長者,這些一切都不是簡單的事,因為他們一般都不會食得好。首先就是他們的胃口會較差,同時有偏食的傾向,比較喜歡甜食,其他的味覺會退化。睡覺會變得困難,因為他們很難入睡。入睡後亦容易醒來,導致家人晚上都要照顧他們。
另外,他們生活上的動力亦會減退,對各項活動都缺乏興趣。所以會很少外出,如果做運動就更難堅持。
很多腦退化症長者都有長期病患,例如糖尿病、高血壓。但是因為他們記性較差,往往會忘記服藥或服錯藥,導致很多後遺症。
同時,認知障礙的長者很容易跌倒,他們行路比較笨手笨腳,容易失平衡。而且他們會高估自己的能力,好多時會做一些他們不應該做的事,例如攀上爬下、抹窗、俯身執垃圾,或者過馬路時「衝紅燈」。
大大增加了他們發生意外,以及跌倒的風險,萬一跌倒,腦部可能受損,甚至會骨斷,更嚴重的就需要進醫院,入院後可能情況會急轉直下,最後要到老人院接受長期護理。
如果定人及早知道長者是有認知障礙,多留意他們日常生活的安排,以及多思考作預防性的措施,例如在廁所安裝扶手、聘請工人看管長者等,這些措施可以減慢他們的認知退化。
耆智園希望藉智康健計劃,提高大家對腦退化症的意識,同時多關注身邊的長者。簡單而言,計劃有四部曲。
第一步,鼓勵懷疑有腦退化症的人士透過中文大學早前為這個計劃開發的中大網上認知測試應用程式「EC screen」,該程式可以從網上免費下載。只需要一個平板電腦或者是手提電話,在家中或者安靜的環境下進行測試,需時大約15分鐘。測試後,程式會作出腦退化症的初步評估。
如果長者不熟悉使用電腦,家人可以從旁協助,但不可以替他們進行測試。
第二,若然長者測試不合格,我們的程式會主動邀請他們到區內的長者中心進行詳細評估。有八個不同的社福機構參加這個項目,覆蓋香港大部分的地區,所以大部分長者或家人,都可以找到他們區內參加這項目的老人中心進行評估。
第三,當長者到中心完成評估後,如果確定他們的可能患有腦退化症,我們的社工會主動去邀請他們,到受過訓練的社區的醫生診所進行診斷及跟進。
第四,合辦的單位會為確診人士及他們的照顧者提供認知訓練、心理輔導及社區支援服務。
耆智園明年便25歲,在25周年前收到這份禮物實在令我們非常興奮,我們會本著為腦退化症人士及照顧者服務的初心。
腦退化症並非其他人的問題,其實是我們所有香港人的問題。因為任何人都有老的時侯,如果香港社會對於腦退化症採取積極的態度,照顧好我們的長者及有腦退化症的人士,我相信大家對香港這地方的歸屬感一定會大大提升。
郭志銳教授
2024年10月5日
鐘豪:
爸爸上任選管會主席已超過一年,我將要面對一場更具挑戰性的選舉,即12月10號星期日舉行的第七屆區議會換屆選舉,這次是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後首場大型選舉,意義非常重大。選舉臨近,我和選舉事務處的同事亦正努力作最後衝刺,務求當日選舉能順利進行!
《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於今年7月10日刊憲生效,第七屆區議會由470名議員組成,當中包括88位和176位分別由地方選區和地區委員會界別選出的議員。一如以往,選舉管理委員會按照現行選舉法例的規定,作出各項選舉安排,並會監督選舉的進行,致力確保選舉在公開、 誠實和公平的原則下進行。
重塑後新一屆區議會以民生福祉為依歸,專注處理與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地區事務,是市民和政府之間一道非常重要的溝通橋樑。這方面亦令我想起前一陣子,香港面對疫情或者惡劣天氣的時候,每一個社區受到的影響,市民極需支援的情況。我相信假如我們能夠選出有能力、有承擔、有抱負、凡事想市民所想、急市民所急,真心關注社區民生和貼地的區議員,將來香港再次遇上類似挑戰,每個社區必定可以在一個健全區議會的運作下,得到更有效率、有系統的幫助和支援、更切合不同社區市民的實際需要。
投票是選民的權利、亦是公民責任,要提升地區治理效能,改善民生,選民於投票日要善用自己的一票,投票選出心目中理想的區議員,為建設社區出一分力。
選舉安排以民為本,今次區議會地方選區選舉涉及的地方選民人數約 433 萬人,屆時全港18個地方行政區共44個地方選區就設有超過600多個地方選區投票站,每名選民只能投選一名候選人,而最多選數的兩名候選人便會當選。投票時間由上午8:30至晚上10:30共十四小時。
至於地委會界別選舉,選民數目約2,500人,他們由來自18區分區委員會、地區撲滅罪行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俗稱「三會」的委員組成。地委會選舉於18區各設有一個投票站,投票時間由上午8:30至下午2:30共六小時。
地委會選舉採用「全票制」,即每名地區委員會界別選民必須投選不多於亦不少於該界別須選出的議員人數,否則選票將被視為無效。投票站會設置選票檢測系統,供選民檢查選票上所選取的候選人數是否正確。
至於住在內地或於投票日需往返內地的地方選區選民,我們亦特別在上水港鐵站附近的兩間中學設立四個鄰近邊境投票站,網上預約登記已經開始,12月5號下午6點就會截止申請。確認登記成功的選民可於投票當日帶同香港身份證正本在已登記時段到獲編配的投票站投票,當日還會有免費穿梭巴士往返上水港鐵站與鄰近邊境投票站,希望這個新安排能夠提供一個方便的途徑幫到有需要的選民返港投票。
選舉事務處已向選民發出投票通知卡及投票站位置圖等選舉文件;並在地委會界別選民的投票通知卡信封上,提醒他們要分別到兩個不同的投票站為兩個選舉進行投票,並留意投票時間。
至於點票方面,除小投票站和專用投票站外,地方選區投票站和18個地委會界別投票站同樣會於投票結束後轉為點票站。地委會界別的點票工作會在地方選區投票站晚上10:30結束後進行。
今次的區議會選舉,政府全體總動員作出廣泛宣傳,我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呼籲選民踴躍投票。社會的進步是一個互動雙向的過程。當政府正努力地於各方面為市民推出各項民生政策或措施的同時,亦都需要市民的支持,凝聚大家的力量,提升地區治理效能。我希望選民於投票當日無論大家有任何其他安排,都能夠盡量抽時間投票支持你心目中的候選人,為我們的社區注入正能量,齊心守護住香港這個一直陪伴住我們成長的家,共同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出一分力。
選舉當日,選舉事務處要調配超過30,000名選舉工作人員,於投票日負責投票、點票和支援工作。選舉工程規模的龐大程度,大大超出大家想像。爸爸真的要衷心多謝選舉事務處和其他相關部門;以及所有參與今次選舉的工作人員,感謝大家的辛勤和努力,於短短的時間內用心籌備這個大型選舉。
我亦趁這個機會再次呼籲所有已登記選民於12月10日踴躍投票,你都記得叫你身邊的朋友投票。好吧,先談到此,等選舉結束後,我再約你打波。
爸爸
2023年1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