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19/04/2025

協青社執委、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及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崔永康——支援與識別輟學青年

各位親愛的香港市民:

當大家聽到「輟學青年」,第一時間會想起什麼?「讀不成書」?「問題學生」?「邊青」?「隱青」?可能大家普遍已對這個群體有一些看法,但其實在我接觸的眾多輟學青年口中,我了解到他們不是不想學習,而是找不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和道路。每當看到這樣的年輕眼神,我都需要思考一個問題,這些本應在課室裡朝氣蓬勃的少年,為何要過早地與校園告別?

站在香港教育的十字路口,我們是否曾認真思考過:我們的社會能否真正接納孩子的獨特性?2020年,協青社啟動了「酷學青年計劃」,正是希望為這些被主流教育體系遺忘的孩子,點亮一盞希望之燈。四年來,我們陪伴431位輟學青年走過迷茫,見證著他們重新找回自我價值和人生方向的歷程。

根據協青社的服務經驗推算,香港至少有2萬名潛在輟學青年,佔整體學生人口的3.15%,其中60%更是15歲以下的孩子。這些數字背後,是2萬個家庭的牽掛,2萬個青少年的潛能,2萬個可以完成的夢想。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鮮活的生命故事。他們中的許多人,並非完全不上學,而是採取「策略性缺席」 — 每週只去學校一兩個小時,避開教育局「連續七天不上課才需申報」的規定,使他們在統計上成為隱形的一群。

您或許會問:這些孩子為何會離開學校?從我們接觸的個案中,可以歸納為三個主要原因:成就感不足、內在動機缺乏和學校資源不足。當一個孩子長期在學業上體驗不到成功,當課堂內容與他的興趣和能力嚴重脫節,一顆對知識充滿好奇的心便會慢慢冷卻。如果再缺乏及時的支援和理解,離開學校就成了他們眼中唯一的選擇。

輟學不僅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更會為社會帶來沉重代價。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搜集的數據,到2030年,全球學童輟學及技能不足問題可能引致每年超過124兆港元的社會成本。這個天文數字包括了個人收入減少、醫療開支增加、犯罪率上升等直接成本,以及稅收流失、福利支出增加等間接成本。但比起冰冷的數字,更令人心痛的是那些被標籤、被邊緣化的年輕生命。他們漸漸內化社會對他們的負面評價,自我效能感和幸福感不斷下降,陷入惡性循環。
要支持這些青少年,我們發現需要重視「個人化及興趣為本」的理念,提供多元活動如文化與藝術、運動與競技等,讓這類青年從興趣中重拾學習熱情。我永遠記得一位少年第一次完成一杯拉花咖啡時的笑容—他綻放出在校園中從未有過的自信光芒。我們不僅關注興趣發展,更注重將興趣銜接至職業導向訓練,配合家庭及情緒輔導,全面支援每位青少年的需要,輔助他們學會認識自己、自主學習、設定目標、管理情緒、處理關係,以至於逆境自強,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成為社會繼續進步的動力。

親愛的香港市民,面對輟學青年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解決方法的一部分。教師可以多留意學習動機低落的早期警號,及時轉介有需要的學生;家長則需要包容、支持子女,避免負面標籤;學校可與非政府組織合作,提供多元發展機會;政府可以檢視及完善現有的識別機制;商界亦可透過企業社會責任支持青少年多元發展。透過「政」「商」「民」「學」「研」多個方面,一同幫助輟學青年。

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改變看待這些青少年的眼光。他們不是「問題學生」,而是擁有無限可能的未來之星。要認識每個孩子的獨特性,相信和尊重他們自己綻放的方式。因為每一個被點亮的生命,都將照亮我們整個社會的未來。

協青社執委
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及應用社會科學系系主任
崔永康教授
2025年4月19日

19/04/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2 - 04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律師會會長陳澤銘律師——總結律師會工作 應對未來的挑戰

*標題由編輯所加

親愛的父親:
自2023年初新冠病毒的防疫措施全面撤銷後,我一直未兌現陪你坐飛機外遊的承諾。因為香港律師會會務實在太忙。現在,我的香港律師會會長任期只剩下幾天,我答應在我卸任會長後會盡快跟你乘坐飛機到上海一遊。
這幾年,我忙於香港律師會理事會的工作,陪你的時間便少了。尤其是2021年當選會長之後,我深感任重道遠,時刻不敢鬆懈。因為我一直謹記在成長的路上,你和媽媽的教誨。
 
小時候,媽媽在一間律師樓做秘書。所以我自小便出入律師樓,覺得做律師是一份充滿正義感的工作,所以從小便培養出做律師的夢想。我亦都很感謝爸爸媽媽你們支持我去英國修讀法律。
 
過去三十年間,通過工作上的體驗,我深深明白到律師不單止是一個職業,更加重要是幫助社會、維護公義。
自從2021年以來擔任律師會會長,我和所有香港人一同經歷了一個非常不平凡的三年。在這三年,香港法律界以至整個香港都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香港目前仍然面對不少地緣政治及國際宏觀經濟影響下的困難。但我深信,以香港穩健的法律制度和「一國兩制」的優勢,我們一定可以走出難關。
 
國際化是香港的重要優勢,它就像紅血球般,深植於我們的法律界之中。缺少這個元素,身體就會貧血,變得欠缺活力。由於疫情期間的隔離措施,限制了外地律師來香港工作。可幸的是,自從2022年12月政府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以來,截至今年4月底,在香港律師會註冊的外地律師人數已回升了百分之3.3。我相信這個數字會慢慢回復到從前的水平。
 
當然,除了挑戰,還有很多令人期待的新發展。香港作為中國唯一的普通法城市,於國家發展中有著無可取代的角色。一方面,國家發展是香港法律業界的機遇,同時間,香港律師的高度國際化以及雙語能力,可以幫助國家的涉外法治建設。所以,我一直鼓勵香港律師積極探索內地的法律市場,包括報考在2021年首次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成為大灣區律師。
 
香港律師會理事會亦都自去年開始,恢復了因疫情而暫停的年度訪京活動。今年四月律師會再次訪京,我們很榮幸可以拜訪各個部委,向領導人反映香港業界和市民關心的議題。當中包括首次拜訪國家體育總局,希望為香港社會和業界探索一些新的產業,發掘新機遇。
說到體育,爸爸你應該記得除了做律師,我曾經有一個足球夢,想做職業足球員。差不多40年前我曾經代表香港青年軍踢亞洲青年賽,跟前香港足球先生李健和、山度士做過隊友。雖然後來我放棄了職業足球員的夢想,選擇了去英國讀法律,但仍然關心香港足球圈。想不到當年對體育的熱愛,現在仍然可以大派用場。
  
適逢明年的全國運動會由粵、港、澳三地合辦。香港律師擁有與運動法律相關的專業知識,可以為運動產業提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而我很高興,國家體育總局領導肯定香港體育仲裁員的語言優勢和專業法律知識,可以助力國家的體育發展。而律師會明年亦計劃舉辦一個有關運動法律的大型會議,希望令運動界別和市民明白法律服務及體育仲裁對體育發展的重要性。大家都可能記憶猶新,今年年初阿根廷球王美斯的一場在港表演賽而引申出來的法律爭議,正正證明法律和體育是息息相關的。
 
卸任在即,回顧過去三年,除了努力回應會員的發展需要,我亦盡我所能,維持香港律師會的獨立性、專業性,以及捍衛法治。
 
律師並不是一份普通的職業,我們有社會責任,要維繫香港社會的法治。正正因為有這一份使命感,身為律師會會長,我當然向律師會員負責,但亦同時向市民負責,甚至向整個香港負責。
 
雖然法治並無統一的定義,但普遍人都認同,司法獨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知法守法,以及保障人權,都是法治中最重要的元素。而律師專業自主,亦是維繫司法獨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些核心價值都是我在任會長期間致力維護的。
 
法律是講求證據、講事實的,法律並不能夠憑感覺。如果每個人都只用主觀判斷,就會造成社會上的爭拗。談到香港法治情況,不如我們看一些客觀的事實:
 
(1) 雖然法治不是一個適合量化的概念,但一些由獨立智庫做的研究,仍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就像以美國為基地的世界正義工程World Justice Project發布的2023年全球法治指數,香港在亞太區排行第六,反映香港的法治仍然穩固。
 
(2) 剛才談到司法獨立是法治的核心價值之一,我們很引以為傲的香港終審法院自回歸以來,一直發揮着重要憲制責任。如果有關注終審法院判決的市民,就會留意到有很多民事、刑事,以至司法覆核的案件,終審法院都判了政府敗訴。以2022年和2023年為例,香港終審法院就至少三宗民事案件,以及一宗刑事案件,判處政府一方敗訴,當中不乏備受公眾關注、對社會有深遠影響的案件。
 
我還有幾天就會卸任會長,我寄語年青的律師,香港法律界目前面對很多挑戰,將來仍然會面對其他的挑戰,當中包括人工智能的影響、地緣政治對香港的衝擊。但是,我深信香港法律界都能夠化危為機,繼續成為一個多元、包容和適應性強的行業,繼續服務香港市民。
 
爸爸,你曾經問過我會不會移民?我在香港出世、香港土生土長,我現在的一切都是香港給我的,我可以很肯定地說,我一定不會移民,因為香港從來都是福地,亦都是我的家。希望在我的會長任期結束之後,可以抽出多些時間陪伴你,一齊留在香港打吓籃球、睇吓波。
 
澤銘
2024年6月8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08/06/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