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21/06/2025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周嘉俊——推動居家安老

親愛的照顧者們:

你們好!

提到養老,在熟悉的社區和家中安享晚年一直是大家的共同目標,所以「居家安老」可以說是最能凝聚社會共識的議題。作為普通市民的你我,相信大家都想過要如何為自己及家人實現居家安老。試想像自己退休後,可以在家中與家人一起看看電視、談笑風生,這個畫面可能正是共聚天倫的最佳寫照。

可惜的是,我們往往太遲才意識到家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更多的照顧。最常見的例子是家人不慎跌倒,留院觀察一段時間後,他們的身體機能就開始明顯下降,而我們慣常的應對方法就是「聘請外傭貼身照顧」或「尋求社區家居服務」,這些做法無疑是亡羊補牢、後知後覺。值得反思的是,在他們跌倒之前,仍能活動自如的時候,我們能否採取更前瞻的措施,讓他們繼續獨立自主生活,延遲身體機能的衰退?其中關鍵在於思維模式的轉換:我們要由「事後補救」轉向「事前預防」,由聚焦於照顧服務,變為討論如何改善家人的居住環境。唯有及早準備,才可以讓家人實現居家安老。

香港正在經歷「雙老化」的挑戰——即人口老化與樓宇老化並存。許多長者居住在老舊建築中,家居環境存在諸多安全隱患。有些大廈沒有升降機,只有陡峭的樓梯,有些則有狹窄的走廊,長者稍有不慎會容易發生意外,跌倒和滑倒的後果不容忽視,這些設計為長者的生活帶來了不便和風險。衛生署數據顯示,於家中跌倒事件佔所有跌倒事故的41.5%。因此,及早關注居家安全,積極規劃空間改造,實為預防意外、投資長遠健康的必要策略。

所謂家居改造,又叫家居環境改善或適老化家居改造,乃指系統性完善居住環境的工程,其標準流程可分為四個階段實施。首要階段為家居安全評估,由註冊職業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進行居家實地勘察,綜合診斷環境風險點與長者身體機能需求;其次進入設計方案的階段,由設計師或相關專業人士根據評估報告,制定個人化改造方案並繪製施工圖則;隨後展開工程執行階段,由裝修工程團隊嚴格按設計方案施工;最終進入成果驗收階段,由專業團隊偕同住戶進行驗收與使用評估。

單單聽這個過程,你們或會覺得家居改造流程繁瑣、費時失事,其實大家可以依實際需求彈性選擇改造方案。有些簡單改造項目如加裝扶手、平整地面高低差、增設夜間照明系統等,經職業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評估後多為當日即可完成,無需另請裝修團隊上門。而針對複雜家居改造個案,現時本港有多項政府或社福機構提供或資助的家居改造計劃可供市民申請。例如,公屋市民可選擇由房委會提供的「單位改裝、調適工程」計劃,或由房協提供的「樂得耆所」居家安老計劃。

我明白你們或會對家居改造產生的費用有所顧慮。不過,家居改造並非每次都需要全流程推進,邁出家居評估的第一步,從了解我們所居住的環境開始,這一步就已經具有預防價值。此外,政府現有長者醫療券及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是可用於使用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服務的,大家應該好好善用現有資源,就居住環境的安全尋求專業意見。研究指出,透過家居改造,消除家居的安全隱患,住戶的跌倒風險大減逾3成,更可以減低使用醫療服務的機率,從而節省醫療開支。我知道我們的家人不少會待醫療券臨屆有效期才倉促使用,與其如此,我們不如及早預約評估服務,透過專業診斷掌握家居安全狀況,相信研究實證,為家人的健康未雨綢繆。

我們將來亦會成為銀髮族,我相信大家都希望退休後都可以獨立自主地生活,居家安老可以說是我們共同的願景。家居改造表面上只是對居住環境的追求,但實際上是維持生活自主的重要一環。雖然身體的衰老是難以逆轉,但透過完善居住環境,我們可以減慢衰老的速度,盡可能延長活動自如的時間,讓我們以及我們的家人活得長壽,同時活得健康。當下我們為家人鋪設的每塊防滑地板、安裝的每支扶手、改造的每寸通行空間,實則是以一步一腳印實現「居家安老」的共同目標。

 

團結香港基金醫療及社會創新研究主管

周嘉俊

2025年6月21日

21/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10 - 09:25)

重溫

CATCHUP
04 - 06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浸會大學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教授劉永松——運動仲裁的發展與機遇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標題由編輯所加

阿岷:

很久沒有見面了,即使你我都在香港,但忙碌的生活和工作節奏,讓我們很少有機會見面。最近,香港掀起了運動產業發展的討論,其中提到了運動仲裁這個主題,令我想起了你,因為你是一位資深的律師,又曾經是大學網球隊的主力成員,現在仍積極參與律師會的網球比賽。我在美國留學時曾修讀過一門運動與法律的課程,但運動的發展在過去二三十年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同時每個社會也有其獨特的文化和背景。因此,我希望能與你交流一下,集思廣益,在法律方面獲得更豐富的理解,與時並進,使我在教學和研究方面能做得更好。

香港這幾年的運動發展已進入新的世代,自2021年開始,香港在不同運動項目上的成績,無論是在亞運、奧運、殘奧、世界錦標賽還是亞洲錦標賽,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這當然源於2000年之後,香港在精英運動發展上的系統優化和人力資源不斷增加,同時也建立在數代精英運動員的努力基礎之上。但我想提出的是,在東京奧運至巴黎奧運這幾年,成就了一個強烈的社會氛圍。政府、民間及商業機構通過精英運動的明星效應,帶動了全民健康生活的重視,催生了運動產業化和專業化時代的來臨。在我個人看來,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備,若要成就運動產業化,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正如我國第一個世界單打冠軍容國團所說:「人生能有幾回搏!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要推展運動產業化,我認為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正視。首先,目前主要持分者各自為政,欠缺默契。我提議由文化體育旅遊局擔任超級聯繫人的角色,召集港協奧委、各運動總會和大型企業,制定出一套各主要持分者都能夠接受,並且行之有效的文體旅發展計劃,令文體旅能真正發揮協同效應。

另外,我觀察到現時政府就體育發展欠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系統性發展計劃。為鼓舞人心,我認為政府可以定立每五年的長期發展計劃,讓短期目標盡快實現,使大家對這個計劃充滿信心,從而讓中長期的目標獲得社會的信任及持續的資源。

在產學研方面,我認為目前運作的效果仍未能全面發揮。假如政府可以增加運動科學和運動產業的研究資金,鼓勵大學將運動科學研究結果轉化應用於運動表現提升與大眾健康兩方面,一定大有幫助!

至於運動總會的管治架構同運作亦需要與時並進,提升效果與效率。港協暨奧委會日前發布《機構管治守則》,為屬會提供指引。我提議政府亦可盡快啟動運動同法律的知識推廣,舉辦工作坊、研討會及國際會議,讓相關的運動與法律從業人員同行政人員在知識和操守方面得到提升,這樣就能夠在未來兩三年內提升運動總會管治架構和運作的誠信度、合理性、公平性、透明度及問責能力。


提到管治,必須要有法可依。因此,最近香港李家超特首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到發展香港運動仲裁的可行性,這將是加速推動運動產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相信你還記得在過去一年中發生過幾起運動界的爭議事件,包括代表港隊的參賽資格、總會運用政府資源、國歌國旗事件、美斯事件等。其實在過去三十年,香港也發生過不同類型運動與法律相關的事件,例如運動的創傷與賠償、涉及運動員獎金的行政糾紛、運動員選拔機制以及運動總會委員的更替機制等。在過去兩年成立文體旅局之後,運動產業化已經成為香港運動發展的火車頭。我預期在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與運動相關的專利權、肖像權、商標法、贊助合約、場地及器材管理、勞工權益、反壟斷法及僱傭法必將接踵而來。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迎接這個運動產業化時代的到來,否則我們將會亂了陣腳,未能好好利用這個機會。
  

要解決過往多年遺留下來的問題,其複雜性不言而喻,必須以法為依歸,根據合法合理的邏輯,以及個別運動項目與歷史的獨特性來處理。同時,我建議先處理那些大是大非、明顯不合邏輯及社會需要的問題,作出糾正,這樣大家的爭議便會減少,相關持分者也會逐漸熟悉並接受以運動法理來解決爭拗。最終,運動法律將成為解決運動爭議的機制,推動運動產業邁向成熟。

環顧國際有關運動仲裁的發展,自1984年成立於瑞士洛桑的國際體育仲裁法庭最具規模,在紐約和悉尼均設有分部。在亞洲方面,日本、泰國和馬來西亞已經設立了運動仲裁機構。內地方面,中國體育仲裁委員會隸屬於國家體育總局,處理與運動相關的法律事件。雖然亞洲其他地區已開展了運動仲裁機構,但香港在國際化及法律人才方面都有優勢,加上其他基建及金融配套設施,我相信香港可以後發先至,成為亞洲在運動仲裁方面的重鎮。

總體而言,香港在運動產業發展方面雖然起步較晚,但現在正迎來最佳時機。我相信在具備各方條件的基礎上,加上專業人士的熱誠推動,成功指日可待。

阿岷,以上是我對運動產業發展及運動仲裁的一些分析和見解。憑藉你對運動和法律的認知,請與我分享你的看法和建議,期待你的回覆。祝身體健康、家庭幸福。

劉永松

2024年11月30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30/11/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