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07/06/2025

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制定AI政策 僱主僱員齊得益

大強兄:

最近政府推出了很多推廣旅遊的措施,很高興知道您的生意越做越好 。

近年來,人工智能(AI),尤其是生成式AI,為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門檻並不高,市面上現成的AI工具五花八門,不少均可免費使用。我們也不需具備電腦編程知識,只要向AI聊天機械人輸入簡單的指示,就可以生成詳盡的文章,甚至是幾可亂真的圖像及影片。在席捲全球的AI熱潮下,您作為老闆,相信不時會思考應該如何將AI整合至業務流程,提升公司的生產力和競爭力。

營商當然要留意大環境。放眼國家,國家在今年兩會期間發表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而香港特區政府2022年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以至今年2月發布的《財政預算案》均強調要發展AI產業,以加速發展新質生產力。

事實上,大部分香港機構已經開始在業務營運中使用AI。私隱專員公署在今年2月至5月期間,對60間本港機構進行循規審查,了解它們使用AI的情況。結果顯示,高達八成的審查機構在日常營運中使用AI。與此同時,機構亦十分重視保障個人資料私隱。有透過AI系統收集或使用個人資料的機構,全部都有採取相應的保安措施,包括存取控制、滲透測試,以及加密數據等等。

其實,無論機構是否已制定有關AI的內部政策,很多員工可能都已經迫不及待,開始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 AI。不過,是否人人都清楚了解AI帶來的風險、懂得安全地使用AI呢?外國已經發生過一些AI事故,值得我們引以為鑑:韓國曾有科技公司的員工在與AI聊天機械人對話的時候輸入公司的內部原始碼;荷蘭亦曾有診所職員未經准許將病人的醫療資料輸入至AI聊天機械人,這些事件都導致相關機構的機密資料或病人的敏感資料外洩。

假如僱員在沒有得到適切引導的情況下使用生成式AI,不但帶來個人資料私隱風險,亦可能會損害機構自身的利益。所以,機構有必要未雨綢繆,為員工提供使用生成式AI的內部政策或指引。
為協助機構制定AI政策或指引,私隱專員公署於今年3月發表了《僱員使用生成式AI的指引清單》(《指引》),幫助機構遵從《個人資料(私隱)條例》(《私隱條例》)的相關規定,讓僱主、僱員可以在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及好處之餘,更好地保障個人資料私隱。

《指引》建議,生成式AI政策或指引的內容應該涵蓋五大方面:獲准使用生成式AI的範圍、保障個人資料私隱、合法及合乎道德的使用及預防偏見、數據安全,以及違反政策或指引的後果。《指引》以清單模式製作,機構可參考當中列出的各個範疇,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內部政策。
有關僱員獲准使用生成式AI的範圍,《指引》建議機構訂明准許僱員使用哪種生成式AI工具及用作哪些用途,例如是起草文書,總結資訊,或是生成一些廣告的材料。

在保障個人資料私隱方面,《指引》亦建議機構應該清晰說明僱員可輸入至生成式AI工具的資訊種類及數量,例如可否輸入客戶個人資料,及公司的內部資料。 

特別要留意的是,為符合《私隱條例》的相關規定,機構應指示僱員不應在沒有客戶同意的情況下,改變客戶個人資料的用途,例如將客戶原先只為參與會員計劃或者進行交易而提供的個人資料輸入至AI作其他用途。另一方面,在可行的情況下,機構亦應指示僱員在輸入個人資料至生成式AI工具前將資料匿名化。

舉例來說,若果您使用AI來分析客戶購物的喜好,您毋須將他們的名字甚至聯絡方式輸入AI系統,可以考慮用A先生、B小姐等代號來輸入資料。

其實,制定內部政策只是機構提升AI治理水平的其中一環。機構可以參考私隱專員公署去年發表的《人工智能 (AI):個人資料保障模範框架》(《模範框架》),制定其AI策略及提升其整體AI治理水平。如有任何疑問,可以致電公署的「AI安全」熱線2110 1155查詢。機構亦可參與公署舉辦的研討會及內部培訓課程,了解相關指引的內容。

最後,大強兄,我亦建議您提提公司的同事:在工作上使用生成式AI時,記得要遵從公司的政策及指引;工餘時間使用AI聊天機械人時,也要切記不要隨便透露個人資料呀!

麗玲
2025年6月7日

07/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4 - 06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物流協會會長袁美儀——機場三跑與發展國際物流中心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標題由編輯所加

致香港物流業界朋友:

大家好!祝大家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剛剛今個星期由陳美寶局長帶領物流發展局成員與我們業界代表到廣西考察團。以及12月由廖副局長帶領我們到迪拜、巴林考察團,再次發出對國內同海外重要信息,就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的獨特優勢,也是香港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條件。」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樞紐之一,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証明了為香港經濟增長提供重要動力。

(一)香港國際機場在大灣區航空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剛剛2024年,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已投入運作,預計2035年可達到每年處理1.2億人次旅客及超過1,000萬噸貨物的目標。但2023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3,95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433萬噸,大家都擔心目標會不會定得太高呢。事實上不會。

目前香港機場航空貨運量在大灣區佔75%,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擁有7座運輸機場、17條跑道,旅客吞吐量達4.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2,000萬噸。

香港國際機場正在客、貨運能力正不斷增強,在大灣區航空業務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除大灣區外,有部分國家亦不斷擴大機場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迪拜國際機場,泰國曼谷,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紛紛增加投入,擴大機場建設規模。隨著航空業逐步復蘇,而我們香港國際機場運輸能力一定要大幅提升,有助進一步發揮獨特優勢,迎合未來需求。

(二)疫情後客運市場逐步恢復,灣區旅客首選香港為中轉站

疫情前,每年約有1,400萬人次的大灣區旅客經香港國際機場飛往全球220個航點。而且香港機場打造「機場城市」。其中航天城的「11天空」將成為香港最大型的綜合購物、餐飲、娛樂設施等帶動經濟及就業效益。

(三)若要貨運領先全球,要不斷拓展市場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過去十年裡,全球航空業的客運量年均增長率約為5%。未來,香港國際機場處理貨物的能力和效率將大幅提升,有助於打造香港國際機場成為亞洲電子商貿樞紐。


怎樣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香港是國際自由港,航空運輸能力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優勢。現在是我們全面發力的重大機會。我們必須與內地攜手合作,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全球產供鏈競爭力。為了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我們業界對政府有以下建議。

(一)優化空域資源,拓展香港航空網絡

強化空域協調和空管協作,支持香港拓展航空航運網絡,加大對東南亞、北美洲、南美洲等的航線布局。

(二)在大灣區機場群中發展不同功能

明確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中的功能定位、合理分工,在國際航線、國內航線的布局上清晰,推動協同效應。

(三)積極拓展亞太地區航空貨運市場


著重開拓東南亞、非洲、中東等市場,大力發展電子產品、化妝品及快遞等高增值業務,支持鼓勵香港不同航空貨運公司企業發展。包括國際貨運包機業務、快件業務發展等。

我們香港物流協會好多中小企會員,在疫情後面對經營上的困難,好期望政府可以帶頭去攻,而不是守,從被動變主動。因為在疫情前好多硬件,如機埸、碼頭是我們的優點,但供應鏈重組令所有貨轉由其他地方出口。

我們要主動對中央說明香港可以做甚麼或我們想做甚麼。提升香港航空樞紐地位,是發揮香港獨特優勢、開創新局面。

另一面希望陳局長可以幫忙減低營運成本,擴大航點網絡,運費穩定,拓展綠色船運、空運,加強培訓ESG 專才,即是環境、社會及管治的人才。

近年香港物流協會亦注意到ESG 趨勢,作為香港四大主要產業之一,並希望帶領中小企容易進入ESG道路。我們作為第一個ESG 供應鏈評估中心,透過評估過程、製定目標,減低風險,最後可持續發展,變得更强更健康。

我們業界需要提升自我兢爭能力,保持香港國際物流樞紐及孕育最多ESG供應鏈專才的地方。

硬件可以抄襲,但軟件不可以。我們的優勢就是香港人靈活處事、高效率、應變能力高。另外法規是一國兩制特色,保護持份者公平公正,具競爭力。金融體制健全,方便貿易及外匯結帳,加上監管機構保競爭力就帶來貨運及客運。客運可以刺激本地經濟,帶來無限效益。

最後業界希望陳美寶局長能夠帶給我們新希望、新動力,在轉變中的世界迎難以上,說好香港物流故事。

 

香港物流協會會長

袁美儀

2025年1月11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11/01/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