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員鍾姍姍
「我是鍾珊珊,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博士,在浸會大學任教了二十一年,現時回到香港理工大學擔任研究員。 我從一開始進行的學術研究範疇,至今沒有改變,主要圍繞固體廢物的管理。」
鍾珊珊指,都市固體廢物除了包括大家較常討論到的廚餘、廢紙、膠樽這些類別以外,一些相對少人關注的,例如廢棄藥物,它們流入環境會構成甚麼影響,亦是她的研究項目之一。
「如何有效處理廢舊藥物,令到在環境入面的藥餘盡量減少。 另外,有些較少去做但亦有觸及的題材,例如電子煙煙霧測試,我亦有做過生態旅遊或者環境管理系統方面的研究。本科的時候,在香港大學修讀哲學,有一次我在香港大學那個平台,聽到有一位講者在演講,有關人類行為對於環境破壞的問題,聽完以後發覺我們平時原來做了那麼多破壞環境的事情,那時才開始感覺到這和我修讀的哲學是很有關係的,於是自己再多閱讀。在港大畢業以後,我雖曾在政府部門任職,但很快就轉到一個環保組織工作。那時我在環保組織做了半年有多,很容易接觸到一些外國環境教育的資料,便申請到澳洲修讀環境學碩士課程,完成後回來繼續修讀博士。」
鍾珊珊雖然專注從事廢物管理研究多年,但她表示,目前關注的課題其實是氣候變化。
「聯合國其實較早前已經指出,現時世界面對三大環境問題,第一是氣候變化,第二就是自然資源的損耗,第三就是污染和廢物。 我從事廢物管理研究很長時間,當然感到高興,因為我們的研究得以重視,但是留意其排序其實是很有意義的,絕對不是隨意的,為何氣候變化排在首位,是因為如果我們處理不好氣候變化這個危機,遑論其他問題。
氣候變化這個危機雖然不是我的研究範疇,但是我亦意識到是非常重要的,就算我不是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就算不是從事學術研究的人也必須注視,因為這真是人類整個群體能否繼續生存的議題。我並沒有誇張,大家都聽過要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控制攝氏1.5 度或2度內,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很少人會解釋如果超出2度會怎樣。 我今天告訴你,超出2度即是指氣候變化不斷升級,溫室氣體排放在大氣中積聚的濃度,在人類幾代人的眼光之中已經變得不可逆轉。我們不可指望到孫兒那一代,環境會變好,是不可能的。更令人不寒而慓的是,未曾去到絕境之際,大家都會已經感受到物價越來越貴,保費亦會上調,因為保險公司知道一定要理賠,另外會有很有不便,不便的不只是今年不可以去旅行,不是像新冠疫情期間,難以出行這樣簡單,可能有些地方永遠也去不到了,因為它已經消失。我們現在享受很多便利,過著幸福生活時,人們很難去想像和接受,亦難以改變去迎合這種新常態。如果我們不希望這樣壞的新常態出現,我們真的要立刻開始作出節能減碳的行為,不可再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