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未來·無限

簡介

GIST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身處世界關鍵的轉折,需要眼界和知識。
每個星期六,我們會邀請一位科學家,介紹在其研究範疇內一個正在影響世界未來發展、我們不可不知的趨勢,以專業和視野來培養具前瞻的預測與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讓我們看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監製: 林嘉瑜
製作: 張璟瑩

最新

LATEST
19/10/2024

建立罕見病患者細胞庫促進新藥研發

嘉賓: 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陳浩然教授

「大家好,我是陳浩然,是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也是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我在中文大學從事的研究主要針對罕見神經退化疾病的機理研究和藥物研發,我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於一些遺傳性的疾病的藥物研發和機理的開發,最主要我們通過和世界各地不同的合作者交流和研究,我們可以找到一些新的遺傳的致病基因,以及可以找到一些新的致病機理,幫助我們去研發藥物。 」

罕見病的患者少,從事相關疾病研究的人亦不多,令到可用來醫治這些疾病的藥物有限。舉例遺傳性小腦萎縮症,現時香港約有數百名患者,患者的表達和活動能力會隨時日退化,但暫前仍未有根治的藥物。
 

「在研發新藥的過程中,第一步通常是找足夠的病人去建立一個資料庫,我在2012年開始,在香港成立了第一個針對為遺傳性的小腦萎縮症的病人資料庫。資料庫裡面的資料包括很多不同的醫學資訊,例如病人現時的狀況,包括病徵、病徵何時開始出現、退化的速度、現在使用的藥物、有沒有家族史等。知道這些資料後,我們第一想用來幫助藥物研發的,當然是找出他們一家之中,究竟有多少個病患者,而當我們取得這些數據,而藥物可以進入臨床測試階段,就可以很迅速地找到這些病人去進行藥物測試。 另外是跟國際合作有關,有些地區雖然也有很多不同罕見病病人的資料,但可能我們的資料比他們更加豐富,那就可以通過我們這些豐富的資料,與其他地區合作,增加合作的彈性,除了支持香港的研究之外,亦透過在香港取得的數據,支持世界各地從事罕見病研究的科學家。」

本地遺傳性小腦萎縮症的病人資料庫已經建立了十多年,要促進藥物研發的速度,相關細胞庫的建立亦都非常重要。 

「我們下一步會做的就是會通過跟病人及其家屬接觸,希望也可以取得他們的細胞去建立細胞庫,這個細胞庫建立後可加強我們的藥物研發工作。 舉例如果我們有一些實驗性的藥物未去到臨床階段,但屬於很有潛力的藥物,我們可以先用病人捐出來的一些細胞去做藥物測試,在細胞進行藥物測試的速度,遠比向人類施藥為快,所以細胞庫的建立也是我們下一步的目標。 我們希望通過公司的建立,譬如我們最近在學校以及創新科技署的支持下,成立了一間公司。這間由學校孵化出來的公司最近成功進入香港科學園,成為其中一個生物醫藥培訓計劃下的公司, 有了科學園的支持後,我們相信藥物研發會行得更加快。 剛才說的三方面,第一方面是十多年病人資料庫的建立經驗,加上我們將會開展的細胞庫的建立,再加上現時有科學園一些培訓計劃的協助,我相信在未來十年,罕見病藥物研發將會在香港走出更好、更快、更大的一步。 」


19/10/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溫

CATCHUP
X

建立「材料基因组」系統化了解不同建材性能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 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教授劉特斌

「我的名字是劉特斌,現時是香港青年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最近也擔任了一個新的崗位,是城大創新學院的副院長。 我主要的研究關注新一代的建築材料,包括怎樣進行開發,現時已有很多建築材料,怎樣可以用一個很有系統的方法,處理老化的問題。 建築材料的開發或怎樣進行有效的維修,我們很需要去了解物料,用一個很基本的方法去了解它和環境之間的關係,所以我的主要研究方法英文稱為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s,中文是分子動力學。」


透過分子動力學,學者可以微觀地研究建築材料與環境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同時亦有助探究有何針對性的方法,應對建築物老化問題。 


「建築物或者建築材料的老化問題,其實和人一樣,都會隨時間老去,老去的意思就是一些機能會比起初的時候差。建築物有這個情況的話,我們會覺得有點危險,因為我們不想住在一棟建築物,但它的功能經已減弱,強度不足,未能達到設計的限度就已經出現問題,例如出現裂縫,所以我們很需要去了解建築材料和環境之間的關係。


有些關係其實是必然存在的,如今我們的理解其實不太清楚,譬如建築材料與溫度、水份之間的關係,會怎樣影響到結構或物料本身的演化,其實如果我們欠缺良好的分子動力學模擬,其實我們未必了解得到。 過往我們處理這些問題,其實很多時候也是利用一些實驗的方法,就好像我們煮食一樣, 可能有一個食譜,我告訴你以後,你希望有所改進,但是怎樣增減材料,可能是基於藝術家般的感覺,而不是真的從根本去了解出現個別問題時,一定要加入某一個材料,或者按某一個份量才可以解決到問題, 所以分子動力學可以讓我們因應老化問題,針對性地加入某些材料,以達成我們的目標。」


隨著電腦運算能力提高,加上人工智能發展迅速,專家未來可能不需要進行實驗,都可以有效率和有系統地了解到建築物料的性能。 


「如果刻意利用微觀方法去了解物質的機制,其實需要很大的電腦計算能力,正因為這幾年至十年間,人工智能的發展迅速,硬件和軟件都配備,我們需要很大量的計算能力,在這一刻才可以滿足到,所以我相信未來十年,當我們具備人工智能,將更加可以將微觀和宏觀世界連結起來。 


如果我們可以做到一個良好的多尺度模擬,將來從事物料研究和設計,就會變得很有系統,可能實驗都不需要做, 因為很當我們了解到分子、原子當中的互動,我們就會知道物料的性能,我們可能不需要再以實驗方式進行核證,因為計算出來的結果已經很精確。當然去到一刻,如果實驗都不需要,其實我們對分子、原子當中的機制,可能已經很徹底和精確。如果我們真的可以計算到一些很難才計算到的,過往未必處理到的,現時都處理得到,那麼我相信這件事在未來十年可以預見發生。 


如果每一個元素和材料,我們都可以利用電腦方法,計算它們的性能和特性的話,其實將來進行任何設計的時候,都會變得很有系統。這是一個很長遠的發展,做到一個材料基因組並不簡單,所以我相信未來十年,我們需要投放一些研究資源和努力,才可以達成一個很全面的材料基因组,可以用於不同的工程範圍,土木工程當然是其中一個有需要的範圍,我相信其他工程領域,包括機械工程、電子工程,都很需要如此有系統和效率去了解每種物質性能的方法,這是很重要的一步,我們需要達成。」


香港電台第一台

22/06/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