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我是冼雍華,是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我是一位分子生態學及演化生物學家,我的研究領域是透過分子生物學及基因組學的技術解答生態學及演化生物學上的問題。 其實我自小就對動物和大自然很有興趣。小時候,我喜歡到郊外尋找不同的昆蟲,或者到海邊找不同的蝦蟹。讀大學的時候接觸到科學研究,研究令我們更加了解大自然的謎團,一些全世界都無人知曉的事,我和團隊可能會成為第一班人知道答案,然後可以告訴大家。」
冼雍華教授表示,在地球數十億年悠長的生物演化歷史當中,出現了各式各樣不同形態、行為、外貌的生物。 冼雍華教授的研究就從動物的DNA層面入手,通過尋找與特定特徵或能力相關的基因或DNA層面的變化,去了解驅使動物演化出新特徵的過程。
「為甚麼有那麼多色彩鮮艷的鳥類?為甚麼動物可以聞到不同的氣味,吃到不同的味道?為甚麼有些動物選擇配偶時會偏好某些身體的氣味?為甚麼有些動物特別聰明?例如雀鳥的羽毛顏色對牠們生存及繁衍至關重要,不同的雀鳥品種演化出不同的羽毛顏色,以幫助牠們增加生存及繁衍的機會,究竟牠們是如何做到?我們嘗試尋找究竟是甚麼基因控制雀鳥羽毛的顏色。例如特別的鸚鵡,牠們演化出獨有的能力。其他鳥類是透過進食去攝取食物內的類胡蘿蔔素,令牠們的羽毛變成紅色或者黃色,但鸚鵡可以自行製造色素,名為鸚鵡黃素,令羽毛變成紅色或黃色,牠們不需要好像其他鳥類般透過進食攝取類胡蘿蔔素,就是這種獨特的能力令到牠們成為其中一種最色彩繽紛的鳥類。」
至於為甚麼鸚鵡可以演化出這個能力?冼雍華教授與團隊的研究成功解開了這個謎團。
「我們的研究發現鸚鵡是利用一種稱為「醛脫氫酶」的酵素,來控制紅色或黃色色素的表達。當這種酵素含量較高時,鸚鵡黃素會由紅色變為黃色。鸚鵡正是透過調節「醛脫氫酶」的表達水平來控制羽毛的顏色。有趣的是,「醛脫氫酶」原本在許多動物身上是用於分解有毒物質的,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生物在演化過程中,如何利用原本不相關的物質演化出新的能力。」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座教授、極智慧城市研究院創始主任羅康錦教授
「我是羅康錦教授,是香港科技大學工學院院長、極智慧城市研究院的始創主任,也是土木及環境工程系講座教授。我的研究範圍是智慧出行和智慧城市可持續發展幾個題目。」
按去年數字,香港公共交通每天載客超過1150萬人次,當中以鐵路為骨幹,而香港道路密集,平均每公里就有365輛領有牌照車輛。香港要發展成為一個智慧城市,智慧出行是重要的一環,當中涉及善用科技,更有效地管理交通,便利市民出行。
「我的研究主要是處理智慧交通題目下,與大家息息相關的事情,例如如何保證交通網絡有效、可靠、方便、抗災性、抗事故性,而且在溫室排放、能源方面也達到良好的表現,最後就是安全性方面,即是減少交通事故。這幾方面影響大家每天的作息,譬如大家每天上班路途可以減少十分鐘,大家的生產力,或者回家後的休閒時間都會增加,少數怕長計,幾百萬人,每人十分鐘的時間值是非常重要的。 在智慧出行或者智慧城市的領域,正正為市民解決交通擠塞,或者事故所產生的各種壞影響,令到大家更方便,更可以享受生活時間。」
從事交通研究的學者除了著力探討如何提升交通網絡的效率以外,亦要思考方法,令更加環保、新穎的出行模式適用於未來的社會。
「交通很影響溫室氣體排放,有兩成多是由交通產生,所以將來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如電巴、電車是非常重要,處理問題的辦法。 另一方面就是自動駕駛,即是車可以自己出行,不用由人來駕駛,外國或內地很多城市都有應用,到底它會如何改變我們出門的習慣? 第三方面,我們稱之為低空經濟,就是如何利用無人的飛機或無人的小型飛機,去傳遞貨物或載人,這三方面是將來十年非常重要的趨勢。在香港從事交通相關的科研工作,其實香港擁有一個非常有效,而且管理得非常好的交通系統,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科研,具備了良好的根基,我希望政府和學界有更多合作,令科研的成果可以更容易落地,譬如新能源的車輛或者自動駕駛的廣泛的應用,以至低空經濟各方面如何推行,這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 我希望學界或者研究界和政府有更多的合作機會,將產學研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