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監製:何重恩

    15/05/2023

    由1997年7月1日至2022年的25年,共有六宗釋法案例,以最近一次第六次釋法為例,黎智英代表大律師的身份,本身不會在基本法條文列明,應否釋法已經有爭議。而每次釋法都會引來不同的言論,如何解釋又是涉及高度智慧…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集數

    EPISODES
    • 第七十四集:「房屋」在1997年前的視野【時間篇】

      1997年施政報告訂下十年內全港七成家庭能自置居所的目標,為何未能實現?

      回歸後,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提出每年公私營房屋供應量達至#八萬五千,但#金融風暴席捲亞洲,1997年底開始,樓價開始大幅下跌,負資產及斷供開始出現,最後特區政府採取#“孫九招”暫停賣地、暫停出售居屋及公屋等政策,董建華亦於1998年起開始調整房屋政策。


      市民提問:廣告界Andrew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陳克勤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08/06/2023
    • 第七十三集:「房屋」在1997年前的視野【地點篇】

      第七十三集:「房屋」在1997年前的視野【地點篇】

      1997至2007年香港大力發展各區土地,到底有何策略?

      香港時任行政長官97年提出85,000建屋計劃,當中包括今天已經落成的區域,將軍澳、東涌,及後由於03年沙士,令已規劃了例如洪水橋、新填地等發展遭擱置,至2023年差不多20年也再沒有新的發展區域落成,造成香港房屋短缺。而現在除追回房屋供應上的進度外,亦講求發展區均產業的配套,且聽聽立法會議員張欣宇怎樣說。



      市民提問:演藝界何婉盈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張欣宇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07/06/2023
    • 第七十二集:「房屋」在1997年前的視野【人物篇】

      第七十二集:「房屋」在1997年前的視野【人物篇】

      特首董建華怎理解到房屋問題的嚴重性呢?

      #第一屆特首董建華上任時,因為炒風熾熱,樓價一年內升了50%,於是提出增加#房屋供應,十年內興建#八萬五建屋計劃,讓七成家庭可以自置居所,但偉大的構想卻遇到#亞洲金融風暴,結果八萬五計劃靜悄悄取消,立法會議員謝偉俊指情況一如現今的簡約公屋政策一樣,立意是好,但成效未明,且聽聽他怎樣說。


      市民提問:學生鍾晴予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謝偉俊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06/06/2023
    • 第七十一集:「房屋」在1997年前的視野【導言篇】

      第七十一集:「房屋」在1997年前的視野【導言篇】

      有關房屋主題於九七前的視野。#首任行政長官董建華特別成立了#房屋用地供應督導委員會,因當年沿用多時的做法拖慢建屋的速度,故提出了十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的目標,以及公營和私營房屋單位不少於#八萬五千個的八萬五房屋政策。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05/06/2023
    • 第七十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總結篇】

      第七十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總結篇】

      九七後土地契約重點有兩個,基本法第五章第二節的120, 121, 122和123條均有列明,至於基本法第四十條列明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受到特區保護,曾因有人不服而爭議到終審法院,最後才裁定丁屋權利不完美但合憲。因為土地是特別的資源,所以基本法第七條就專門規定香港境內所有土地及自然資源,均屬於國家所有。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04/06/2023
    • 第六十九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過程篇】

      第六十九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過程篇】

      過去增加土地儲備的阻礙在哪裡?靠精簡法例及行政程序能否克服?

      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指1999年3月前,政府奉行定期賣地政策,其後因應金融風暴,政府改行勾地表政策,令土地供應話語權由市場及發展商決定,結果導導土地嚴重不足,至臨急臨忙才開始造地,故建議政府制需要訂明確的士地同房屋供應目標,切實執行。


      市民提問:廣告界Pierre Wong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謝偉銓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03/06/2023
    • 第六十八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事件篇】

      第六十八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事件篇】

      特首李家超說要增加儲備,重奪供應主導權,過去主導權在哪裡?

      #立法會議員周文港指過去#土地主導權因為法律及私人持有量的關係,#1999年之前的賣地政策以及2013年取消的#勾地表政策,均導致#樓市失衡的原因,直至2020年推出#土地共享先導計劃,則為特區政府重奪土地權先聲。



      市民提問:青年活動工作者陳永裕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周文港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02/06/2023
    • 第六十七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時間篇】

      第六十七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時間篇】

      《香港2030+》的重點是甚麼?希望達到甚麼目標?

      #《香港2030+》是政府在2015年開始,就香港跨越2030年的策略性研究,包括分析土地用途及供應,以制訂規劃框架,估計到時需要至少#4800公頃土地,才能滿足房屋及城市規劃,更因缺乏1200公頃土地而建議發展#明日大嶼以及北部都會區。且聽聽#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怎樣講。



      市民提問:廣播界#劉偉恆
      專家解答: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01/06/2023
    • 第六十六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地點篇】

      第六十六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地點篇】

      特首李家超重視發展北部都會區的原因是甚麼?

      2019年,國家發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香港在#大灣區發展中的核心地位。#施政報告提出的北部都會區,不但有#300平方公里,亦覆蓋30公里長的深港口岸經濟帶,容納#250萬人生活和工作,可見對都會區發展的重視。


      市民提問:地產界#岑廸樺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陳月明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31/05/2023
    • 第六十五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人物篇】

      第六十五集:「土地」在1997年後的視野【人物篇】

      未來十年,土地供應的預測和藍圖是怎樣計算出來?

      因為香港土地房屋短缺問題困擾香港社會多年,本屆政府組建#「土地及房屋供應統籌組」及#「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負責統籌造地至建屋所有環節,而預計#未來十年「熟地」供應約有3,280公頃,提速、提效、提量加快土地房屋供應。

      市民提問:演藝界#胡渭康
      專家解答:立法會議員陳沛良



      聯合製作﹕
      香港電台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30/0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