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內容

    CONTENT

    監製:司徒永富、惲福龍

    08/05/2023

    《禮記》「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父母與子女,總是有一種難以解釋的距離感,很多事情大家都很少說出口,亦因為這樣而產生很多衝突和誤會。特別現在很多父母,都怕打擾子女的日常,發生事都未必會和子女說,結果大家都不開心。而《禮記》當中就有提到「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即子女侍奉父母,不只要令他們開心,亦不要違背他們的心願。因為子女滿足到父母的期望,亦是父母快樂的根源。不過要做到都不容易,做父母的不妨多點和子女說說自己的願望,那樣就雙方都開心。所以說到最後,一家人最重要的還是溝通。

    主持:#司徒永富、#惲福龍
    5月8日星期一晚8:00 港台電視31
    ===========================
    《大師對談》
    全新一季大師對談,以#中外經典句子為主題,套入#個人成長與#職場文化,將#經典融入#日常。
    由司徒永富及惲福龍校長主持,3月13號起逢星期一晚8點,港台電視31


    聯絡: mamh@rthk.hk


    集數

    EPISODES
    • 第六季第九集 - 傳奇說明清

      第六季第九集 - 傳奇說明清

      雜劇被稱為北戲,傳奇則是從「村坊小曲」、「里巷歌謠」發展而來的南戲。明代前期的曲壇,仍是雜劇的天下。直到明代後期的嘉靖、萬曆年間,社會經濟明顯發展,傳奇創作也開始興盛。

      討論主題:湯顯祖《牡丹亭》、洪昇《長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主持:#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李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專任導師

      電視節目《大師對談》第六季請來兩位熟知古今文學的主持人,解析文學大師的作品。中國文學離不開詩歌,詩歌離不開音樂。香港電台「大師對談」第六季,帶你暢遊文學與音樂的世界。

      25/09/2023
    • 第六季第八集 - 漫談元雜劇

      第六季第八集 - 漫談元雜劇

      我們上一集談完元散曲,本集要繼續談元曲的另一分支――元雜劇。元雜劇的興盛,是古代戲劇文藝長期發展的結果。但就元曲本身而言,雜劇和散曲哪一樣才是正宗,歷來有不同說法。

      討論主題:關於元雜劇、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

      主持:#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李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專任導師

      電視節目《大師對談》第六季請來兩位熟知古今文學的主持人,解析文學大師的作品。中國文學離不開詩歌,詩歌離不開音樂。香港電台「大師對談」第六季,帶你暢遊文學與音樂的世界。

      18/09/2023
    • 第六季第七集 - 跳脫元散曲

      第六季第七集 - 跳脫元散曲

      曲產生於宋金之世,而盛行於元代。由於北方少數民族如契丹、女真、蒙古相繼入主中原,他們帶來的胡曲番樂與漢族地區原有的音樂相結合,孕育出一種新的樂曲--散曲。正如詞被稱為「詩餘」,曲則被稱為「詞餘」,可見詞曲之間關係密切。

      討論主題:馬致遠〈天淨沙.秋思〉、珠簾秀〈玉芙蓉〉、貫雲石〈清江引〉二首

      主持:#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李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專任導師

      電視節目《大師對談》第六季請來兩位熟知古今文學的主持人,解析文學大師的作品。中國文學離不開詩歌,詩歌離不開音樂。香港電台「大師對談」第六季,帶你暢遊文學與音樂的世界。

      11/09/2023
    • 第六季第六集 - 翩翩唐宋詞

      第六季第六集 - 翩翩唐宋詞

      詞,原稱「曲子詞」,可見是與旋律配套的歌詞。由於文句長短不一,又稱「長短句」。由於前人多以詞為詩的餘緒,故又稱詞為「詩餘」。

      詞起源於隋代。由於當時「胡樂」傳入,「燕樂」大盛,詞也逐漸脫離傳統的古詩,成為一門獨立的詩歌藝術。到了唐代中葉,唐詩發展已趨成熟,文人為便歌唱、並增加創作的趣味性,將原本整齊的句法慢慢增損字句,便得參差不齊,詞便因此而正式產生了。

      討論主題:李存勖〈如夢令〉、李清照〈醉花陰〉、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主持:#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李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專任導師

      電視節目《大師對談》第六季請來兩位熟知古今文學的主持人,解析文學大師的作品。中國文學離不開詩歌,詩歌離不開音樂。香港電台「大師對談」第六季,帶你暢遊文學與音樂的世界。

      04/09/2023
    • 第六季第五集 - 隋唐的歌聲

      第六季第五集 - 隋唐的歌聲

      魏晉南北朝以後,文學的地位獲得提升,上層社會文學創作的風氣盛行,詩歌體裁的發展更趨完善、成熟,為唐詩的興盛奠定了基礎。唐朝前半期社會安定,經濟富裕,也使詩歌酬唱、傳誦,蔚為風氣。天寶之亂後,人民生活流離困苦,鬱結之情亦可用詩歌來抒發。

      唐代君主多喜風雅,上好下甚,於是詩歌風靡一代。而且唐代以詩取士,因此詩風非常普遍。唐詩興起,亦源於詩體的進化。近體詩如律詩、絕句等在形式、聲律、辭藻各方面都趨於成熟。

      討論主題:隋煬帝〈春江花月夜〉、武則天〈如意娘〉、白居易〈花非花〉

      主持:#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李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專任導師

      電視節目《大師對談》第六季請來兩位熟知古今文學的主持人,解析文學大師的作品。中國文學離不開詩歌,詩歌離不開音樂。香港電台「大師對談」第六季,帶你暢遊文學與音樂的世界。

      28/08/2023
    • 第六季第四集 - 樂府南北朝

      第六季第四集 - 樂府南北朝

      樂府為古代朝廷的音樂機構,漢武帝時大力擴充發展,不僅組織文人創作朝廷所用的歌詩,還廣泛搜集各地歌謠,以觀民生面貌。許多民間歌謠在樂府演唱,得以流傳下來。

      討論主題:李延年〈佳人歌〉、〈子夜吳歌〉、〈木蘭辭〉

      主持:#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李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專任導師

      電視節目《大師對談》第六季請來兩位熟知古今文學的主持人,解析文學大師的作品。中國文學離不開詩歌,詩歌離不開音樂。香港電台「大師對談」第六季,帶你暢遊文學與音樂的世界。

      21/08/2023
    • 第六季第三集 - 繽紛古逸詩

      第六季第三集 - 繽紛古逸詩

      我們一般認為中國詩歌有兩大源頭:《詩經》和《楚辭》。這兩部書都沒有收錄的遺珠,就稱為「古逸詩」。如何界定古逸詩?「古」,指的是上古,可以大致看作先秦時代。「逸」和「佚」是同一個字,是散佚的意思。根據「古」和「逸」這兩個字,可知古逸詩指的是產生於先秦時代、而散見於先秦兩漢典籍和後世著作中。

      討論主題:〈彈歌〉、塗山氏〈候人歌〉、箕子〈麥秀歌〉

      主持:#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李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專任導師

      電視節目《大師對談》第六季請來兩位熟知古今文學的主持人,解析文學大師的作品。中國文學離不開詩歌,詩歌離不開音樂。香港電台「大師對談」第六季,帶你暢遊文學與音樂的世界。

      14/08/2023
    • 第六季第二集 - 楚辭與楚歌

      第六季第二集 - 楚辭與楚歌

      《楚辭》是戰國後期楚地詩歌的結集,作者以屈原最為著名,號稱「詩人之祖」,其代表作有〈離騷〉、〈九歌〉、〈九章〉等。〈九歌〉是屈原為楚王改寫的祭神樂章,其源頭可追溯至傳疑時代的夏朝。因為夏代的原始《九歌》跟生育崇拜的密切關係,也就導致了《楚辭.九歌》人神戀愛的主軸,浪漫情懷濃郁的基調。不過,《楚辭.九歌》的體裁已比較成熟,我們認為乃是屈原從民間的楚歌體裁改良而成。

      討論主題:劉邦〈大風歌〉、〈越人歌〉、〈九歌.大司命〉

      主持:#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李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專任導師

      電視節目《大師對談》第六季請來兩位熟知古今文學的主持人,解析文學大師的作品。中國文學離不開詩歌,詩歌離不開音樂。香港電台「大師對談」第六季,帶你暢遊文學與音樂的世界。

      07/08/2023
    • 第六季第一集 - 風雅話詩經

      第六季第一集 - 風雅話詩經

      《詩經》是現存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了周代詩作三百零五首。《詩經》篇章的原作者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內容主題也非常豐富。《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以民間歌謠為主,雅以朝堂作品為主,頌以宗廟祭歌為主。這些詩作都經過周天子樂官的整理,可以唱誦。

      討論主題:〈秦風.蒹葭〉、〈鄭風.子衿〉、〈陳風.東門之枌〉

      主持:#陳煒舜/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副教授、#李萌/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孔子學院專任導師

      電視節目《大師對談》第六季請來兩位熟知古今文學的主持人,解析文學大師的作品。中國文學離不開詩歌,詩歌離不開音樂。香港電台「大師對談」第六季,帶你暢遊文學與音樂的世界。

      31/07/2023
    • 《論語》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論語》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論語》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父母在生,孝順父母有很多方式,但如果父母離世,又如何延續這份孝心呢?《論語》當中就記載以下一段: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意思即是當父母在生時,就按照禮的規定來侍奉父母,每一天也用真誠照顧他們,不太過,也無不及;而當父母離世,也要好好安葬和祭祀他們。正所謂慎終追遠,也就是孝心的延續。

      主持:#司徒永富、#惲福龍
      7月24日星期一晚8:00 港台電視31
      ===========================
      《大師對談》
      第五季大師對談,以#中外經典句子為主題,套入#個人成長與#職場文化,將#經典融入#日常。
      由司徒永富及惲福龍校長主持,3月13號起逢星期一晚8點,港台電視31

      24/07/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