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寶庫 RTHK ON INTERNET
目錄
避諱  

(1) 狹義來說,避開尊重的人和長者的名;廣義來說,避開所有有禁忌的事物。趨吉避凶是人之常情,談及一些不吉利的事物時,就換上一個有關吉利事物的發音,例如︰
通書(輸)改為通勝。
交空(凶)改為交吉。
豬肝(乾)改為豬

(2) 作為一種禮法,避諱始於很久以前。《禮記》中早有記載,一個長者死後的三個月至七個月,在生的人避開提及他的名字,以示對死者的尊重和懷念,所謂稱謂如見親。後來發展至在生時也避諱不提,甚至與它同音的字也不能夠講。於是這種風俗大則引起家破人亡的文字獄,小則引起「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笑話。

(3) 避諱的方法
- 換上一個同義詞,例如人民要避劉邦的邦字,換成國字。根據《老學庵筆記》,宋朝一位州官田登要百姓避登字的諱,所以百姓不能點燈,只能點火。後來,元宵時依例放燈,於是他出了榜文︰本州依例元宵佳節放火三日,鬧出一個大笑話。
- 用同音詞代替︰例如由於要避明光宗名字的緣故,所以用嘗雒代替常洛二字。
- 寫少一劃,例如為了避孔丘的諱,於是寫成
- 不寫避諱的字,用口代替。

有一人在馮道面前念道德經,由於要避諱道字,將「道可道,非常道」,說成「不敢說,可不敢說,非常不敢說」。

(4) 中國民間故事呆佬拜壽與避諱有關。由於拜壽要避免說一些不吉利的說話,所以呆佬的妻子一早叮囑呆佬要稱呼外父為壽星,壽相慈祥,又提點他掛起來的是壽幛,點的是壽燭,飲的是壽酒,吃的是壽桃、壽麵。

呆佬牢牢記住,起初沒有亂說話,不過後來他說得興起,竟然說壽器很精美,壽衣很華麗,令外父七竅生煙。

(5)魯迅的《阿Q正傳》中,阿Q頭上有一個癩瘡疤,因此他不想別人在自己面前提癩字,甚至它的同意字也不可以。另外,他頭上的瘡疤上沒有頭髮,所以不想別人提光字和亮字,發展到發光的東西例如燈、燭也不許提脾及,否則的話他就會大發氣。

(6)有些人認為廁所一詞不雅,改稱為化粧間、洗手間、一號(台灣)、解憂所(韓國旅遊點)等。另外,改稱殯儀館為大酒店。

(7) 死亡的諱稱
中國人對於死亡的諱稱很多,根據《同義詞詞林》記載,總共有162個。
- 根據階級來分別,例如在《禮記‧曲禮》,天子的死亡是崩,諸侯的死亡是薨,大夫的死亡是卒,士人的死亡是不祿,庶人的死亡是死。
- 根據信仰而定︰
佛教︰圓寂、歸西
道教︰羽化、仙逝
基督教︰蒙主寵召、安息主懷
普通一般迷信的人︰見閰王、登鬼錄
- 死者與世界的關係︰過世、謝世、辭世、下世
- 死亡的狀況︰閉眼、坐化、 長眠
- 死亡後的歸宿︰赴黃泉、上西天、歸道山、返天國
- 死者與生者之間的關係︰永別、永訣、棄養、見背、作古
- 表現對死亡的哀傷︰崩、凋謝、殞落
- 淡化、減輕死亡的意味︰去左、過左

- 文人去世︰玉樓赴召/玉樓修記,這與唐朝詩人李賀有關。因為李賀的父親名晉肅,所以他不敢考取科舉。因為如果他考取了進士,會犯了父親的名諱(進與晉同音),因而鬱鬱不得志而終,享年二十九歲。

李賀臨死時表示,看見一個身穿紅衣的仙子騎著龍向他說︰「帝成白玉樓,立召君為記」,所以以後文人去世,稱為玉樓赴召/玉樓修記。

死亡的諱詞充滿情感,表示出對死者的好惡和褒貶︰
- 死有餘辜︰天奪其魄
- 輕於鴻毛︰一命鳴呼、完蛋、了帳
- 為理想、原則而死︰殉國、殉職、殉節、捐軀、捨身

《論語》記載︰「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孟子》亦有記載︰「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所以如果對死者的死稱為成仁就義,是我們對死者最高的崇敬。

   
網上中文一分鐘
RTHK ON INTERNET 主頁 文字天地 文法學堂 成語詩文 文化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