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古今風雲人物

    簡介

    GIST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細訴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重新認識中外歷史。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最新

    LATEST
    11/01/2025

    鄭成功 (八)︰台灣發展

     
    1624年9月(明天啓四年八月)荷蘭在試圖武力奪取葡萄牙人所佔的澳門,及中國的澎湖失敗之後,轉而往東佔據澎湖東方的台灣島,在西南岸邊構築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開始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台灣在明朝地方誌及地圖上稱為「小琉球」(相對於明朝薩屬琉球王國,但小琉球面積比琉球大),又以其中之一原住民部落名稱,稱為「大員」(閩南語發音與“台灣”相似)。歐洲航海家稱之為「福爾摩沙」(葡萄牙語formosa)即美麗的意思。長期以來,島上是原住民的世界,原住民種族非常多,各有不同的語言和風俗習慣,構成獨立而不相隸屬的部落。這些原住民族可能是在歷史上不同時期,從中國大陸或太平洋島嶼遷徙到來,擇地定居,分成許多族群,散佈在西部平原的部族被學者稱為“平埔人”,在散居山居的部族被學者稱為「高山族」。原住民部落多數以打獵為生,獵物主要是野鹿、野豬之類,不會農耕,武器只有弓箭長矛。部落之間經常發生衝突,但始終未能建立統一全島的政權,僅有某些部落結成鬆散的聯盟。

    台灣島雖然靠近福建海岸(最近只有一百多公里),但明朝中葉以前,從未派官吏治理,島上的漢人只是臨時登島的漁民、海商(海盜)等,晚明大海盜顏思齊曾經在西岸中部建立據點(在今雲林縣北港一帶),顏思齊死後,由鄭芝龍接管,鄭芝龍接受明朝招安之後,沒有繼續經營,村落被荷蘭人控制。

    荷蘭人佔領大員(台灣)西南部之後,一方面招撫服從的原住民部落,另一方面對不服從的原住民部落,實行殘酷鎮壓。荷蘭當局為了解決糧食問題,招募福建人到島上墾荒耕種,二十年後島上漢人增加到數萬人,在城堡下形成市街。鄭成功勢力興起,荷蘭當局擔憂漢人與鄭成功勾結,約束非常嚴,經常被荷蘭當局懲罰。翻譯官何斌被懷疑替「國姓爺」收稅,受到懲罰,於是舉家投靠國姓爺,並且繪製台灣詳細戰略地圖呈獻給國姓爺。何斌向鄭成功說:「臺灣沃野數千里,實霸王之區。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國;使人耕種,可以足其食。上至雞籠(今基隆)、淡水,硝磺有焉。 ,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用。中國(指中原)抗衡也。

    11/01/2025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

    預告

    UPCOMING
    18/01/2025

    鄭成功 (九)︰三次北伐

     
    南明永曆十年(1656年,清順治十三年),鄭成功以廈門、金門為根據地,在福建、廣東沿岸與清軍頻繁交戰,鄭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權,並且在杭州、蘇州,甚至北京廣設商業據點「山五商」,開闢貨源以和外國商人貿易、累積資金,招募中外雇傭兵,及進口盔甲、銃砲、刀劍等武器以擴充軍力,又以內陸的商業據點為基地,支持以「反清復明」為宗旨的秘密幫會洪門,為北伐作準備。

    永曆十一年(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七月,鄭成功誓師北伐,行軍前有令:「不准姦淫擄掠婦女,如有故違,本犯立即梟示,大小將領一併連罪;不准擄掠男子為夥兵,如有故違,本犯梟示,將領連罪。敢有擅動民間一草一木者,本犯梟示,大小將領一併連罪。」
    八月,鄭軍從海路攻台州(今浙江省台州市),九月,天台、太平、海門衛相率歸附,在浙江寧波一帶的抗清首領張煌言、張名世等亦與鄭軍呼應,聲勢浩大。但浙閩總督李率泰偵知鄭軍精銳北上,乘機派兵進犯廈門,鄭成功擔心廈門、金門兩島有失,只得暫時回師。

    永曆十二年(1658年,清順治十五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十五萬,船艦五千艘,與浙東張煌言會師,再次大舉北伐。大軍在錢塘江口的羊山海域遭遇颶風,艦隊被吹散,損失數十艘戰艦,數千士兵,鄭成功三個兒子及六名侍妾亦沉沒海中,只得退回廈門。

    翌年(永曆十三年,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鄭成功第三次率領大軍北伐,會同張煌言部隊順利進入長江,勢如破竹,攻克鎮江、瓜洲、江浦,收復鎮江、揚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縣,鄭軍準備進攻江寧府城(南京);
    張煌言部亦收復蕪湖一帶十數縣。江南一時震動,百姓紛紛歡迎,哭訴:「時久不見大明衣冠矣!」但鄭成功進駐鎮江之後,不聽張湟言建議立即攻奪南京,反而大事慶祝,飲宴閱兵以展示實力。清軍得以集結兵力,與南京城內清軍裏應外合,鄭軍遭到清軍突襲,大敗,大將甘輝及十多位將領戰死,士兵、戰艦損失無數。鄭成功兵敗後,試圖攻取長江口的崇明島(今上海市崇明區)作為再次進攻南京的陣地,卻久攻不克,只好全軍退回廈門,鄭成功的反清大業受到重大挫折。

    浙江反清首領張煌言配合鄭成功北伐,最初收復太平、寧國、池州、徽州等四府、三州、二十四縣,其後戰敗,退回浙東,只得糾集民間各反對力量,繼續在浙東沿海一帶進行抗清行動。幾年之後,終於認為復明無望,將軍隊解散,在浙江象山附近的小島隱居,被清朝擒獲,寧死不降,押赴杭州處斬。

    重溫

    CATCHUP
    X

    鄭成功 (三)︰海盜首領

    主持人:張偉國、羅永生

     
    1624年(明天啓四年)年底,鄭成功出生後不久,鄭芝龍與李旦離開平戶,原因不明。有說法是李旦被平戶藩主驅逐出境,另一個說法是李旦應荷蘭人邀請,調停荷蘭與明朝之間的矛盾。年幼的福松(鄭成功)仍留在平戶,由母親田川氏(翁氏)撫養。

    李旦及鄭芝龍船隊停靠在另一家海商(海盜)集團所建立的港口今日台灣中部的北港(今台灣雲林縣北港鎮一帶),海盜的首領名顏思齊,家鄉是漳州府海澄縣青礁村(今屬廈門市海滄區)。顏思齊年輕時參加海商(海盜)集團,由於精通武術,性格豪爽,很快成為領袖之一,為了方便在馬尼拉經商,受洗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祿(Pedro,即英語的Peter),歐洲人稱他為「中國的伯多祿」。他集結了一大群海商(海盜),在今日台灣西岸中部北港一帶建立了十個村寨,招募福建農民開墾耕種,兼作為貿易根據地,號稱「十寨」,每個村寨各有寨主,與顏思齊結拜為兄弟,鄭芝龍是其中之一,此外有陳衷紀、楊六、劉香等,尊顏思齊為首領。當時日本人稱他為「甲螺」;荷蘭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稱他為「甲必丹」意思是首領。

    當時台灣島仍是明朝東方的「化外之地」,沒有全島的名稱,一般文書稱之為「小琉球」,以別於明朝藩屬琉球國(大琉球,今日本沖繩縣),葡萄牙人稱之為「福爾摩沙」即美麗之島。島上不同地方各有名稱,其中一處名「大員」在今台南市一帶,為後來「台灣」名稱的來源。居民是數以百計以漁獵為生的原住民部落,各有首領,互不統屬(近代學者歸類為「平埔族」及「高山族」,語言不同,族源不同),島上的無政府狀態為海盜建立據點提供便利,而歐洲武裝商人亦對之虎視眈眈,1622年荷蘭人試圖佔領澎湖,被明水師(海軍)驅逐之後,向東佔據鹿耳門(今台南市)一帶,設立殖民地。據明朝福建官府的報告,「思齊剽掠海上,倚為巢穴(指北港)」,荷蘭官員向東印度公司(駐地在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報告,顏思齊是「惡名昭彰的海盜」,可見顏思齊集團實力非常雄厚。他在福建沿岸還有一個重要據點,就是廈門島。

    1625年7月,李旦離開北港,返回日本平戶,不久後在平戶逝世。李旦的兒子李國助(洋名奧古斯丁)無法得到其他頭目支持,鄭一官(芝龍)被推舉為新首領。同年10月,顏思齊在山區打獵時得病死去,鄭一官又接管了北港的顏思齊集團。一年之內,鄭一官成為中國沿海兩大海商(海盜)集團的首領。究竟有什麼隱秘,已不得而知。

    鄭成功出生這一年(1624年·天啟四年)明朝及週邊地方發生一些大事:
    明朝政局-司禮太監魏忠賢權力擴大,朝中大臣楊紋、左光鬥、魏大中、袁化中、周朝瑞、顧大章等彈劾魏忠賢,被魏黨(閹黨)藉故逮捕入獄,死於獄中,被稱為「東林六君子」。閹黨乘機清除異己,在南方各省興起大獄,打擊東林士大夫。
    後金-天命汗奴爾哈赤接連攻陷明朝遼陽、瀋陽、義州、錦州等四十多城鎮,遷都遼陽,1625年又遷都沉陽。明朝退守山海關、寧遠城(今遼寧省興城)。
    荷蘭-明朝水師擊走佔領澎湖之荷蘭人,荷蘭人退往台灣,逐步建立殖民統。
    日本-德川幕府禁止西班牙人到日本經商及傳教。

    明天啓五年(1625年)年底,中國沿海兩大海商(海盜)集團經歷了巨變,兩大集團首領李旦、顏思齊先後逝去,年僅二十出頭的鄭一官被各頭目推舉為領袖,改名為鄭芝龍,他繼承了李旦龐大的船隊,從北起日本南至呂宋、安南、占城的國際貿易網絡;又得到了顏思齊的的人馬,並且與日本德川幕府、荷蘭主管東亞軍事與貿易的東印度公司官員都有密切往來。據說鄭芝龍得到荷蘭官方授權的「劫掠許可狀」(Letter of Marque)有權截劫所有荷蘭敵對國家(或集團)的船隻,每次出海劫掠都收獲甚豐,向荷蘭官方繳納巨額劫掠稅,於是鄭芝龍集團控制了台灣海峽的過路權。他勢力最盛時,手下有四百多艘船艦,六、七萬人。

    天啓六年(1626)年初,鄭芝龍召集手下大小頭目對福建沿海發動進攻,他自帶領十艘戰船、三艘快哨船登陸金門、厦門島,肅清敵對的海盜勢力,次年六月,又進犯銅山(今東山島)、廣東潮州南澳島等處。當時正遇上福建連年飢荒,鄭芝龍以「劫富濟貧」為口號,而且禮賢下士,吸引大量士紳、民眾投靠,聲勢大振,令明朝福建官府大為頭痛。甚至有地方官以開放貿易為條件,請求佔據大員(台灣)的荷蘭人聯手剿滅鄭芝龍。荷蘭艦隊被鄭芝龍擊敗,但每遇上明朝水師船艦,鄭芝龍都會手下留情,嚴令部屬不能令明朝將官難堪。

    天啓六、七年兩年期間,鄭芝龍擊敗了明朝水師提督俞咨皐統領的福建、浙江水師,殺死了為荷蘭收購貨物的巨商許心素;擊敗了荷蘭艦隊,重新整合中國東部海商(海盜)勢力。鄭芝龍已經成為擁有上千船艦,數萬部屬的海上勢力,可以與明朝政府、荷蘭殖民者,三方在海上博弈的重要角色。

    同一時間,天啓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領後金大軍渡過遼河,二十三日抵達寧遠城下,守將袁崇煥指揮全城軍民誓死守衛城池。後金兵屢次攻城失敗,袁崇煥以西洋「紅夷大炮」轟擊後金軍,後金軍傷亡慘重,努爾哈赤亦受重傷,撤退回瀋陽,不久傷重逝世。

    香港電台第一台

    07/12/2024 - 足本 Full (HKT 20:00 - 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