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14/06/2025

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麥勁生教授——香港非遺月2025

親愛的Tom:

 

自從你到外國進修,不經不覺已有好幾個年頭沒有見面了。讓我跟你談談我的近況。

 

這段日子,正職之外,我為特區政府擔任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諮詢委員會主席,為保護及推廣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出一分力,轉眼已經五年。2025年對香港非遺保育來說是一個新的里程碑,皆因本年六月舉行首個「香港非遺月」。我很想藉著這個特別的日子,與你分享非遺保育的價值、挑戰與展望。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早於2003年締訂,成員國至今已經有184個,在你身處的地方肯定亦都受到重視。非遺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是各社區、群體(或個人)的生活所產生出來的社會實踐、觀念、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和文化場所,形式可說是多元化的,而且世代相傳,會隨著社會發展不斷轉化,生生不息,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身份認同感和持續感。你在西貢長大,應該看過客家麒麟的表演吧。遇有喜慶,客家麒麟就會出場,求風調雨順,各人家宅平安。世紀以來,香港社會改變了很多,但麒麟仍然守護著他的社群。

 

香港的多元文化背景孕育多樣性的非遺項目,包羅萬有,用俯拾皆是來形容絕不為過。有一些你早有較深刻的瞭解,好像粵劇和南音,香港中式長衫和裙褂製作技藝等,另一些已經與你的生活密不可分,就如港式奶茶製作技藝、木傢俱製作技藝、涼茶和傳統曆法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和傳承這些非遺,不僅是對文化根基的珍視,也是對未來世代的責任。

 

我特別想跟你講一下香港非遺的地緣特質。雖然香港只是彈丸之地,但分佈在不同的區域非遺項目,反映該地區或社群的特質、歷史文化、風俗習慣等等,而這些元素又往往賦予該地區及社群一種身份認同,加強彼此間的聯繫。我一再跟你說非遺和身份認同的關係並無誇大。你可以看到每到一些地區的傳統儀式和節慶,例如:天后誕、洪聖誕、太平清醮,整個地區的人士,包括部分已遷離該地區的人士都會趁機眾首一堂,共同策劃節目,一起歡渡節日,身處當中的人都強烈感受到自己是群體的一部分。我所說的身份認同感相信你會明白吧。

 

如你現時身在香港,你就會享受到以「香港處處有非遺」為主題的「香港非遺月」。這一場文化盛會正是呼應非遺的多元性和地區性,透過舉辦一系列的精彩活動,包括考察活動、嘉年華、同樂日、展演、高峰會、講座及工作坊等,讓市民及旅客認識香港豐富多彩的非遺項目。我有幸作為開幕典禮的主禮嘉賓,於當日短短半小時的典禮上已欣賞了南音演唱、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舞獅及英歌表演。典禮過後參觀場外的非遺嘉年華,更是目不暇給,長洲飄色及舞龍巡遊、太極和詠春的示範、龍船舞、各式各樣的互動攤位涵蓋潮州話、舞瑞獸體驗、毛筆製作、灰塑、花牌紮作技藝等。

 

我知道非遺辦事處為「香港非遺月」打造的「非遺精華遊蹤」,精選及推介六個地區,包括油尖旺、荃灣、大埔、沙田、東區和離島區。公眾可參加非遺考察活動,深入這些地區,探索與非遺有關的豐富又多元的傳統手工技藝或文化項目,真正感受到「香港處處有非遺」。

 

隨著時代和環境的變遷,以及人口流動,非遺在不斷演變及再創造,過程中也面對不少挑戰。為此,政府於近十多年來投放更多資源於保護、研究、教育及推廣非遺,由2015年成立的非遺辦事處統籌,已經做出可觀的成績。2014年公佈的首份非遺清單和2017年公佈的香港非遺代表作名錄已經于2024年更新。特首的《施政報告》更明確指出要推動非遺的保護和傳承工作,以及文化與旅遊融合發展,今年首創的「香港非遺月」,透過建立「品牌式」平臺,加強市民及旅客對非遺的認識,亦鼓勵他們親身參與及體驗非遺的文化內涵及樂趣。

 

除了政府的推動,社區和公眾的參與傳承保護的工作是不可缺少的。2024年《施政報告》亦提出每年檢視香港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傳承人,並舉辦不少於30場傳承、培訓、推廣和文化交流活動。而2019年開始的「非遺資助計劃」也推動本地社區人士及團體,共同參與非遺的保護、研究、傳承、教育及推廣工作。此外,也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網絡平臺、社交媒體、人工智慧、虛擬實景等等的技術,協力記錄及推廣非遺,讓更多人接觸到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擴大其影響力,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非遺的保育工作。

 

你和我都是讀歷史的,當然明白文化傳承和一個民族發展的關係。你不在香港,未能親身參與「香港非遺月2025」,但資訊普及的今天,即使遠隔重洋,稍後定有方法一睹盛況。我希望你欣賞這些節目的同時,重新思考非遺的價值與意義,和我們承傳文化的責任。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可以再跟你呷口咖啡,面對面詳談!保重!

 

你的老師

麥勁生

2025年6月14日

 

14/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04 - 06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市場學系高級講師殷暉——發展IP經濟帶動消費

主持人:公共事務組

各位即將離開校園的畢業生:

你們好!

不知你們是否留意,上月 Chiikawa 在香港某商場舉辦的快閃店,吸引了大量粉絲通宵排隊。開幕當日,甚至有工作人員要求未能回答 Chiikawa 相關問題的人離開,以確保排隊的顧客是真正的粉絲。雖然這個做法顯得有些「趕客」,但期間限定店依然天天爆滿,許多商品更是在開店首日就被一掃而空。這一現象,反映了一個重要的經濟趨勢——IP產業的巨大潛力。所謂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縮寫,在本文解作為知識產權或動漫角色的意思。

或許你們也注意到,身邊許多朋友的背包上掛著 Labubu、Crybaby、飛天小女警等小公仔。這些漫畫角色在年輕人之間大受歡迎,成為了一種身份的標籤。而事實上,這種現象並非新鮮事。在我讀中學的年代,男生迷戀高達,女生則喜歡叮噹(現稱為多啦A夢)或小甜甜,大家都願意將辛辛苦苦存起來的零用錢花在模型、公仔或文具上。其實,二次元經濟並不是全新的產物,而是一種隨時代演變的消費模式。

所謂二次元經濟,簡單來說,就是以ACG(動畫、卡通、遊戲)為核心,基於內容IP衍生出大量周邊商品,例如徽章、掛件、公仔、卡片、痛包等。這一產業在中國內地發展迅速。據統計,到明年,中國的二次元用戶將超過5.2億,市場規模將突破人民幣3000億元。更重要的是,這個市場在過去幾年保持雙位數增長,絕非曇花一現的熱潮流。許多粉絲為了支持自己喜歡的角色或故事,會購買大量周邊商品,甚至參加各類線下活動。在香港,我也很欣慰,特區政府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亦有預留資源,支持文化和知識產權創造者和生產者,推動超過30個文化IP項目。

作為大學老師,我希望年輕人能好好把握這個黃金機會,因為香港當前的經濟復甦步伐未如理想,許多行業缺乏增長動力,能為畢業生提供的機會可能也不如疫情前。以零售業為例,儘管訪港旅客數量逐步回升,但零售業銷售額仍然低迷,已連續12個月下跌。在我的課堂中,我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變則通,不變則窮」,過去20年,香港的零售業可以說是「點石成金」,業主和零售品牌幾乎沒有什麼改變過做生意的思路。但如今,年輕消費者已不再一味依賴商場購物。他們的心態一半是這樣的:「如果網上能買到需要的產品,為什麼還要出門?」

然而,「有危則有機」。正因為市場與消費模式的改變,我認為,二次元產業的興起為你們這一代年輕人帶來了一個黃金機遇。作為新世代的你們,正是最了解這個市場需求的一群員工。如果我是商場或零售品牌的老闆,我一定會希望通過你們多了解新世代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例如他們在二次元產業的消費力是否有變化?如何設計零售體驗才能吸引他們「為愛買單」?這種現象,有學者稱之為「情緒經濟」,即消費者願意為了支持自己喜歡的品牌、角色或故事而進行消費。

除了零售層面,ACG產業鏈中最具價值的無疑是IP。擁有一個受歡迎的IP,就相當於擁有了一個持續不斷的收入來源。其實,香港曾經擁有許多極具影響力的本地IP,例如陪伴我成長的《老夫子》,九十年代風靡一時的《麥兜》和《風雲》,或者廣受歡迎的 B.Duck。這些IP都蘊藏著巨大的潛力。更重要的是,香港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中被寄予厚望,將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擁有超過8000萬廣東話使用者的龐大市場。這為本地IP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如果你不擅長插畫創作,也毋需灰心,市場上仍然有其他途徑可以參與二次元經濟。例如內地的泡泡瑪特(Pop Mart),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他們從香港設計師龍家昇手中買斷了 Labubu 系列,並通過盲盒營銷和明星效應的推廣策略,成功實現了巨額利潤。僅在去年,Labubu 這個IP就為泡泡瑪特帶來了超過人民幣30億元的收入。這個例子證明,只要選對方向,二次元產業就能創造驚人的價值。

在如此巨大的經濟效益背景下,二次元產業帶來的就業和創業機會自然大幅增加。但前提是,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為此,我提出三點建議,希望能幫助你們更好地把握這一機遇:

1.     尋找熱門IP進行合作:我們可以在內地或海外尋找一些熱門IP,與其進行短期合作,快速切入市場。

2.     培育本地原創IP:發展具有香港本土文化特色的角色與故事,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品牌。

3.     投資及商業化開發:從投資角度出發,尋找潛力的IP,通過收購和商業化運作,創造更多價值。

二次元產業說到底是一門生意,要成功,關鍵在於你們如何裝備自己。即使機會擺在眼前,如果不懂得應用相關技能,也很難抓住它。

那麼,你們需要學習什麼?首先,你要掌握數字營銷策略,因為再好的IP也需要通過營銷手段吸引消費者。其次,你要懂得數據分析,利用有限的推廣預算制定最有效的品牌策略。

此外,消費者心理學同樣重要,這能幫助你與產品開發團隊合作,設計出真正打動消費者的產品。再者,二次元產業高度依賴知識產權管理,你需要具備與內地或海外IP擁有者談判合作的能力。

最後,活動策劃與體驗經濟亦不可或缺,打造讓消費者願意「出街」的理由,為粉絲提供沉浸式互動體驗,甚至建立有情感價值的社群。

二次元經濟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產業,而香港的未來,就掌握在你們手中。我希望你們勇敢追夢,為自己的未來,為香港的經濟,創造更多可能性!

香港恒生大學商學院市場學系高級講師

殷暉

2025年5月17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17/05/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