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香港家書

簡介

GIST

《香港家書》
星期六 09:00-09:20 a.m.



最新

LATEST
11/01/2025

香港物流協會會長袁美儀——機場三跑與發展國際物流中心

  *標題由編輯所加

致香港物流業界朋友:

大家好!祝大家新的一年新的開始!


剛剛今個星期由陳美寶局長帶領物流發展局成員與我們業界代表到廣西考察團。以及12月由廖副局長帶領我們到迪拜、巴林考察團,再次發出對國內同海外重要信息,就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的獨特優勢,也是香港發展的重要基礎與條件。」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的航空樞紐之一,連接全球約220個航點,証明了為香港經濟增長提供重要動力。

(一)香港國際機場在大灣區航空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剛剛2024年,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已投入運作,預計2035年可達到每年處理1.2億人次旅客及超過1,000萬噸貨物的目標。但2023年,香港國際機場客運量3,950萬人次,貨運吞吐量433萬噸,大家都擔心目標會不會定得太高呢。事實上不會。

目前香港機場航空貨運量在大灣區佔75%,到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將擁有7座運輸機場、17條跑道,旅客吞吐量達4.2億人次,貨郵吞吐量超過2,000萬噸。

香港國際機場正在客、貨運能力正不斷增強,在大灣區航空業務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除大灣區外,有部分國家亦不斷擴大機場基礎設施建設。例如迪拜國際機場,泰國曼谷,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紛紛增加投入,擴大機場建設規模。隨著航空業逐步復蘇,而我們香港國際機場運輸能力一定要大幅提升,有助進一步發揮獨特優勢,迎合未來需求。

(二)疫情後客運市場逐步恢復,灣區旅客首選香港為中轉站

疫情前,每年約有1,400萬人次的大灣區旅客經香港國際機場飛往全球220個航點。而且香港機場打造「機場城市」。其中航天城的「11天空」將成為香港最大型的綜合購物、餐飲、娛樂設施等帶動經濟及就業效益。

(三)若要貨運領先全球,要不斷拓展市場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數據,過去十年裡,全球航空業的客運量年均增長率約為5%。未來,香港國際機場處理貨物的能力和效率將大幅提升,有助於打造香港國際機場成為亞洲電子商貿樞紐。


怎樣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香港是國際自由港,航空運輸能力在國際上具有領先優勢。現在是我們全面發力的重大機會。我們必須與內地攜手合作,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全球產供鏈競爭力。為了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我們業界對政府有以下建議。

(一)優化空域資源,拓展香港航空網絡

強化空域協調和空管協作,支持香港拓展航空航運網絡,加大對東南亞、北美洲、南美洲等的航線布局。

(二)在大灣區機場群中發展不同功能

明確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機場群中的功能定位、合理分工,在國際航線、國內航線的布局上清晰,推動協同效應。

(三)積極拓展亞太地區航空貨運市場


著重開拓東南亞、非洲、中東等市場,大力發展電子產品、化妝品及快遞等高增值業務,支持鼓勵香港不同航空貨運公司企業發展。包括國際貨運包機業務、快件業務發展等。

我們香港物流協會好多中小企會員,在疫情後面對經營上的困難,好期望政府可以帶頭去攻,而不是守,從被動變主動。因為在疫情前好多硬件,如機埸、碼頭是我們的優點,但供應鏈重組令所有貨轉由其他地方出口。

我們要主動對中央說明香港可以做甚麼或我們想做甚麼。提升香港航空樞紐地位,是發揮香港獨特優勢、開創新局面。

另一面希望陳局長可以幫忙減低營運成本,擴大航點網絡,運費穩定,拓展綠色船運、空運,加強培訓ESG 專才,即是環境、社會及管治的人才。

近年香港物流協會亦注意到ESG 趨勢,作為香港四大主要產業之一,並希望帶領中小企容易進入ESG道路。我們作為第一個ESG 供應鏈評估中心,透過評估過程、製定目標,減低風險,最後可持續發展,變得更强更健康。

我們業界需要提升自我兢爭能力,保持香港國際物流樞紐及孕育最多ESG供應鏈專才的地方。

硬件可以抄襲,但軟件不可以。我們的優勢就是香港人靈活處事、高效率、應變能力高。另外法規是一國兩制特色,保護持份者公平公正,具競爭力。金融體制健全,方便貿易及外匯結帳,加上監管機構保競爭力就帶來貨運及客運。客運可以刺激本地經濟,帶來無限效益。

最後業界希望陳美寶局長能夠帶給我們新希望、新動力,在轉變中的世界迎難以上,說好香港物流故事。

 

香港物流協會會長

袁美儀

2025年1月11日

11/01/2025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

重溫

CATCHUP
11 - 01
2024 - 2025
香港電台第一台
X

數碼港行政總裁任景信——數碼港培育創新創業人才及推動創科產業發展的方向

各位創科界和創業的朋友,大家好:

一年伊始萬象新!剛剛踏入龍年,我先恭祝大家龍馬精神、「龍」運當頭,萬事興「龍」。過去一年,創科界已經可謂盛事重重,喜訊連連。

特區政府繼前年推出創科藍圖之後,在去年陸續推出多項細化措施和政策宣言,更加先後和國家網信辦、科技部,以及廣東省政簽署協議,深化創科合作,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支持「數字灣區」建設,大力投入總量達到11萬億人民幣的大灣區市場。

香港初創企業亦都突破4,000間,創業生態圈發展蓬勃。至於業界活動方面,從去年年初,數碼港和特區政府在疫情後復辦「數字經濟峰會」,破記錄吸引超過 4,000 人次參加。到年尾,特區政府及香港電腦學會在數碼港舉辦「亞太資訊及通訊科技大獎」,帶來自亞太16個經濟體的科技領袖,是相隔十年再度重臨香港數碼港的盛事,而香港科創企業亦破紀錄勇奪20個獎項,其中9個由數碼港企業奪得,真係喜事一浪接一浪。

去年亦都係數碼港成立20周年。作為香港數碼科技的旗艦,和創業培育基地,數碼港一直致力為創科企業提供全方位的支援,亦都積極培育本地創科人才,吸引海外人才落戶。在去年,數碼港的社群企業突破2,000間,仲記得2018年時慶祝突破1000間企業的情景,轉眼五年後就翻左一倍,其中一間更已經成為上市企業、八間成為獨角獸、兩間持牌虛擬銀行、三間持牌虛擬保險公司,以及一間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初創公司亦都融資超過 387 億港元,獲得超過 1,400 個本地和國際獎項,以及500 多個知識產權。

這些都反映香港在過去幾年蓬勃的創科生態,在數碼港社群和工作團隊的努力下,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目標又邁進一大步。

展望新一年,相信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的技術將會繼續在各個領域大放異彩。為了配合特區政府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把握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機遇,數碼港正積極建設「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提升香港在金融科技、生命健康科技、先進製造、新能源、人工智能數據科學等範疇的研發能力,加快各領域的科技應用的發展。我熱切期望「人工智能超算中心」的落成,數碼港亦都成為香港人工智能企業的搖籃。除了強化數字基建之外,數碼港亦繼續積極推動企業數碼轉型升級。

中小微企業在數碼轉型方面會面對不少痛點,通過政府投入五億元的「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數碼港將會協助中小微企應用現成的數碼入門方案,加快數碼轉型步伐。優先受惠的行業包括飲食業和零售業,有關業界的中小微企業趁住新一年,不妨謀劃一下數碼轉型大計,為業務減省成本,開發更大商機。

講到未來發展,就不得不提政府銳意發展的北部都會區。北都將會發展成為香港對接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據點。 《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深化左整個計劃,將北部都會區分為四大區域,其中西面連接深圳前海的流浮山一帶,將會發展成為「高端專業服務和物流樞紐圈」,深化和前海對接的「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2023年特首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數碼港開展在流浮山建立新創科設施的規劃研究。數碼港一直聚焦發展現代服務業生態圈,不單止匯聚了七百多間智慧生活和智慧城市的科技企業,和超過四百間的金融科技企業,其中不少企業專注發展智慧物流、智慧零售、電子商貿、金融和專業服務的領域,這些基礎正好配合流浮山未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把握北部都會區和前海的發展機會,推動現代服務業科技發展。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數碼港會繼續透過培育創新創業人才、推動創科產業發展,以及促進社會各界數碼轉型,令香港把握數字經濟的機遇,將我們的城市變得更智慧,令市民大眾感受得到創科帶來的好處。

今時今日,我們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數碼港和業界的智能應用,我相信呢份成就感就係我們最大的鼓勵,推動我們繼續睿變未來!在這個龍年,我希望大家在創科界,鯉躍龍門聲更響,龍飛鳳舞慶豐年。

 

任景信

2024年2月17日

香港電台第一台

17/02/2024 - 足本 Full (HKT 09:00 -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