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未來·無限

簡介

GIST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身處世界關鍵的轉折,需要眼界和知識。
每個星期六,我們會邀請一位科學家,介紹在其研究範疇內一個正在影響世界未來發展、我們不可不知的趨勢,以專業和視野來培養具前瞻的預測與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讓我們看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監製: 林嘉瑜
製作: 張璟瑩

最新

LATEST
22/03/2025

應用數學如何用於監測亞馬遜雨林非法採礦活動?

嘉賓:嶺南大學學術暨教務副校長、林文贊科學計算講座教授陳漢夫

「我名叫陳漢夫,我是嶺南大學學術暨教務副校長,也是林文贊科學計算講座教授。我是修讀應用數學的,因此亦從事應用數學方面的研究。 」

陳漢夫教授是著名的數學家,他的研究主要圍繞應用數學領域,尤其是圖像處理,同時亦涉獵財經數學和生物訊息的研究。 

「其實我是1980年在中文大學數學系畢業的。當時我並沒有想過要讀博士,只是打算在中學教書,因為那樣的生活比較安定。但不知為何找不到教職,後來就留在數學系做助教的工作。那時候,數學系的系主任建議我申請報讀美國的研究院,於是我就申請了,結果被錄取,便去了美國讀書。我去了美國一所在應用數學,特別是偏微分方程做得最好的大學修讀,便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當時的電腦技術與現在完全不同,現在你可以直接在屏幕上看到清晰的圖像,但當時需要用打字的方式輸出圖像。那時剛好有一位來自巴黎的教授到香港講解偏微分方程的數學,他講解後在紙上印出了圖案,我覺得非常神奇,原來答案是可以印出來的被看得見的,而不僅僅是數字。當時我覺得,如果將來我能做這樣的研究就好了。因此後來我在紐約大學讀研究院時,專注於這方面的研究。」

數學研究聽上去抽象,應用數學就像是用數學的「工具箱」,來解決一些現實世界中的問題。 

「我自己主要從事圖像處理的研究,這些研究在不同領域亦有其應用,,例如我們與美國團隊合作,利用衛星圖像監察秘魯亞馬遜雨林非法採礦的活動。秘魯政府重視有關狀況,因為採礦對環境破壞很大,因此他們希望知道非法採礦的位置,並加以防止。2019年和2022年的衛星圖像,如果利用肉眼進行比對非常費時,所以他們希望利用數學方法和AI技術來分析。第二個例子,我們現時從地球觀看太空的星體,圖像並不清晰,主要是由於大氣流動的影響。因此美國發射了占士·韋伯太空望遠鏡,可以在太空中觀測,避免了地球大氣的擾動。我們正在進行的另一項目研究是與歐洲團隊合作,利用數學方法改善地球上的望遠鏡觀測效果,令影像更為清晰。此外,香港創新研發平台(InnoHK)在科學園有一個研究心血管疾病的中心,我們團隊希望為中心開發便攜式儀器,用於監測心血管健康相關訊息。 當中牽涉時間序列分析和圖像處理,希望透過數學方法和人工智能,將訊號化為結果。」

陳漢夫教授說,從事學術研究的歷程讓他體會到,有時令人失望的事情會發生,但只要繼續努力,一道新的大門可能很快打開。

「在研究院讀書時,我希望研究偏微分方程,亦找來這方面的專家作為我的指導老師,但是我的導師卻給了我一個完全不相關的研究課題。當時我感到非常失望,但沒有辦法,我結果轉用偏微分方程的方法來解答那個題目,並完成了博士論文畢業。有趣之處是及後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教授遇到了一個難題,我的導師推薦他來找我,那個難題與我在博士論文所探討的相似,最後利用我在博士論文的方法,與他一起解決了這個問題,並開創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我常說:『如果生命給你一顆檸檬,你就把它拿來做成一杯檸檬汁吧。』」

22/03/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溫

CATCHUP
X

新興固體廢物管理技術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香港理工大學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員鍾姍姍


「我是鍾珊珊,以前在浸會大學執教,教了二十一年,近期轉到香港理工大學擔任研究員, 我從事固體廢物管理研究,新的項目可以希望探討如何改善香港處理固體廢物的方向。」

研究香港廢物與環境政策多年的鍾珊珊回想,數十年前自己修讀博士的那個年代,香港甚少人會以學術角度,探討固體廢物管理的問題。 

「八十至九十年代,一般市民認為,如有廢物,不丟到街上而是丟到垃圾桶,已經是盡了責任,那時的概念正是這樣,認為已經是一個環保的公民,以今天的角度來看,就是比較膚淺的認識,那時我是少數的學者提出了兩個見解。第一個見解就是以香港的土地面積和人均垃圾產生量來看,當時我已經說過,以堆填來解決香港的廢物問題,是一個昂貴而且十分不智的行為。那時香港政府環保署是怎樣看的呢?他們指會用堆填的方法,因為堆填是最便宜的,未來二十年至三十年都會堆填,因為最便宜。第二個見解就是當時候我提出,如果只是倡議廢物回收,而不同時進行環境教育,耗用到的資源比起不作回收可能更多,而這個看法在2023年一篇學術論文亦已經證實是正確的。」 

現時香港每日生產超過一萬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隨著社會發展,市民對於源頭減廢和進行乾淨回收的意識都有提升。 不過,鍾珊珊認為,本港廢物管理採用的技術仍有待提升。 

「我記得很久以前,二十多年之前,我去過東莞一個垃圾填埋場,當時所有工作人員也只是穿著鞋踏在垃圾上,是濕漉漉的, 因為我要去考研,我也有踏進去,當時覺得原來踏在垃圾上的感受是這樣的。我知道外國是如何管理填埋場的,原來內地那時的標準真的差距甚遠,香港那時已經在談論衛生堆填,不會讓這樣的事發生,但是事隔二十至三十年,內地已經攀升到一個非常高的水準,甚至在很多不同的領域都比香港更為先進,舉例會用到全球定位系統、5G技術,亦有自動垃圾收集系統,遙距掌握到各輛垃圾車、各個垃圾站的運作情況,這些是香港未曾用到的。」

香港電台第一台

08/02/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