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未來·無限

簡介

GIST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身處世界關鍵的轉折,需要眼界和知識。
每個星期六,我們會邀請一位科學家,介紹在其研究範疇內一個正在影響世界未來發展、我們不可不知的趨勢,以專業和視野來培養具前瞻的預測與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讓我們看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監製: 林嘉瑜
製作: 張璟瑩

最新

LATEST
05/07/2025

人工智能助設計長者個人化健康方案

嘉賓: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學院主任雷逸華教授

「我是雷逸華Justina Liu。我是現任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副學院主任,主要負責本科及深造護理教育,同時也是該學院的教授。我在學術界工作已超過二十年,主要負責教學和科研工作。」

雷逸華教授鑽研運用各類創新科技,提升體弱長者的健康和生活質素,她指樂齡科技的發展,令過去一些枯燥的長者訓練,轉化為具趣味的體驗。 
「我希望利用樂齡科技設計一些訓練,並加入遊戲元素,將以前較為沉悶的訓練變得有樂趣。這個想法源於我當年還是護士學生時,經過治療室看到一群長者在接受訓練,他們大多因訓練內容單調而昏昏欲睡。當時的治療師只是將紅色和綠色的豆子混在一碗中,讓長者用筷子分開,十分沉悶。因此,現在有機會時,我就希望能在訓練中加入很多遊戲元素,切合他們日常生活的需要,讓長者寓訓練於樂趣,並能與其他老友記甚至孫輩一起參與,從而提升他們的健康和生活品質。最難忘的故事是許多老友記參加完我們的計劃後,都會向我們表達謝意。我記得曾有一位小學校長寫信給我們的團隊,感謝我們設計的遊戲對他的幫助。」

雷逸華教授認為,隨著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發展,尖端技術能夠為每位長者提供更貼合個人需求的健康管理方案。

「未來十年,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進步,個人化健康科技將成為未來發展的新趨勢。利用這些科技,我們可以為每位長者更精準、貼身地設計個人化的健康方案,例如根據他們的健康數據提供運動訓練計劃或營養建議,甚至心理支援。這些科技不僅能提升長者的健康和生活質素,還能減輕醫療系統的負擔,為社會帶來長遠效益。現今世界的問題越來越複雜,並無單一科技可以解決世上眾多問題,因此建立人際網絡很重要,在自己領域的做到專業, 然後與其他領域的人合作,去解決越來越複雜的健康或社會問題,我認為建立人際網絡對年輕科學家來說非常重要。」

05/07/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

重溫

CATCHUP
X

解開鸚鵡羽毛色彩之謎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冼雍華

「我是冼雍華,是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助理教授。我是一位分子生態學及演化生物學家,我的研究領域是透過分子生物學及基因組學的技術解答生態學及演化生物學上的問題。 其實我自小就對動物和大自然很有興趣。小時候,我喜歡到郊外尋找不同的昆蟲,或者到海邊找不同的蝦蟹。讀大學的時候接觸到科學研究,研究令我們更加了解大自然的謎團,一些全世界都無人知曉的事,我和團隊可能會成為第一班人知道答案,然後可以告訴大家。」

 冼雍華教授表示,在地球數十億年悠長的生物演化歷史當中,出現了各式各樣不同形態、行為、外貌的生物。 冼雍華教授的研究就從動物的DNA層面入手,通過尋找與特定特徵或能力相關的基因或DNA層面的變化,去了解驅使動物演化出新特徵的過程。

「為甚麼有那麼多色彩鮮艷的鳥類?為甚麼動物可以聞到不同的氣味,吃到不同的味道?為甚麼有些動物選擇配偶時會偏好某些身體的氣味?為甚麼有些動物特別聰明?例如雀鳥的羽毛顏色對牠們生存及繁衍至關重要,不同的雀鳥品種演化出不同的羽毛顏色,以幫助牠們增加生存及繁衍的機會,究竟牠們是如何做到?我們嘗試尋找究竟是甚麼基因控制雀鳥羽毛的顏色。例如特別的鸚鵡,牠們演化出獨有的能力。其他鳥類是透過進食去攝取食物內的類胡蘿蔔素,令牠們的羽毛變成紅色或者黃色,但鸚鵡可以自行製造色素,名為鸚鵡黃素,令羽毛變成紅色或黃色,牠們不需要好像其他鳥類般透過進食攝取類胡蘿蔔素,就是這種獨特的能力令到牠們成為其中一種最色彩繽紛的鳥類。」

 至於為甚麼鸚鵡可以演化出這個能力?冼雍華教授與團隊的研究成功解開了這個謎團。

 「我們的研究發現鸚鵡是利用一種稱為「醛脫氫酶」的酵素,來控制紅色或黃色色素的表達。當這種酵素含量較高時,鸚鵡黃素會由紅色變為黃色。鸚鵡正是透過調節「醛脫氫酶」的表達水平來控制羽毛的顏色。有趣的是,「醛脫氫酶」原本在許多動物身上是用於分解有毒物質的,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生物在演化過程中,如何利用原本不相關的物質演化出新的能力。」

香港電台第一台

14/06/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