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 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副教授陳啟峰
這個世代,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滲透不同生活層面,包括在影視娛樂方面,有了它大家都可以一嘗做導演的感受。
「我覺得人工智能,尤其是生成式的人工智能,將會顛覆很多影視的製作,譬如電影、短視頻或者電視劇的製作,因為普通人將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力寫一個劇本,然後以一個很低成本的方式,通過電腦人工智能就可製作一部如像大片的視頻,將來每個人都可以擔任導演的角色。舉個例子,我們曾嘗試寫一個有創意性的劇本,介紹一隻小黃鴨,牠作為一個學生,如何度過牠的一天,去上學、遊玩、彈吉他,這些我們之前可能需要一些非常專業的設計師才可以做得好,現在我們只需要用一些視頻的人工智能模型寫出一個劇本,提供一些小黃鴨的照片,就可以合成一個短劇出來。這是通過人工智能去從很多成千上萬,或者近億的視頻去學習這個物理世界是怎樣的,之後根據用戶的劇本,去重構一個對應的視頻出來。另外,視頻的模型其實捕捉了這個世界的方方面面,其實它可以作為一個世界模型的基礎,成為指引助人理解這個世界,可以進一步令我們邁向通用的人工智能,譬如可以幫助機械人更加好地理解這個世界,更容易地輔助我們處理日常生活事務。」
這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影片已經在社交平台上流行,學者相信,未來在大銀幕上,亦都會更加常見。
「今年OpenAI推出了一個名為Sora的模型,它可以合成大約一分鐘、非常高清的視頻,一般人其實都很難分辨出這個視頻和真實視頻的區別。中國就有快手可靈人工智能模型,是效果相當的,都可以讓用戶輸入文字或者將一幅圖,變成一個視頻, 我在抖音看到很多相關的創作,受到大家的歡迎。我相信人工智能視頻大模型技術,可能會顛覆電影行業的製作,因為很多荷里活大片的特效製作成本都非常高,現在通過人工智能方式,可以大大地降低拍攝的成本,這樣就可以更加快速地去製作一部高質量的電影,對各個地區的影視行業,包括香港,我相信都會有非常大的積極作用。 這個技術是在近月開始更加成熟,相信未來幾年就會慢慢在影視行業當中得到使用。」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嘉賓: 香港城市大學高級副校長(創新與企業)、楊建文生物醫學講座教授楊夢甦教授
「大家好,我是Michael楊夢甦教授,我是香港城市大學高級副校長,負責創新和企業,我亦是城大楊健文生物醫學講座教授。 我在城大已經接近三十年,一直從事生物科技研究,主要是和我的團隊開發一些新的技術,包括納米技術、生物晶片技術,用於研究不同的疾病,特別是癌症,在發生、發展、轉移過程中一些基本的機制和原理,通過這些我們找到腫瘤診斷的標誌物以及與腫瘤有關的藥物,可以進攻的一些靶點,這些可以作為腫瘤的早期檢查和診斷,並開發一些新的治療方法。 」
生物醫學研究的一個重要目的是造福人類健康。 要達至目的,研究結果需要轉化,令它們最終能夠應用於臨床之上,預防和治療疾病。
「我們過去多年一直有不同的科研成果,均嘗試將它們轉移到臨床上面,過去幾年我和我的學生都創辦過不同的初創企業,二十年前開發了與婦女子宮頸癌有關的早期檢查的技術,得到不同監管機構的臨床的批准,已經在內地運用多年,幫助差不多百萬名婦女的健康。 另外我和同學也有參與創辦另一間企業,大家都聽過叫做Prenetics,它在新冠疫情期間,在香港和全球在疫情控制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我們最近幾年的技術是針對腫瘤的早期檢查,我們開發了技術,主要是在人的血液中,檢測到非常少部分的癌細胞,通過技術可以預測有沒有發生癌症,還有可以監察治療方面的效果,所以我們最近有一個初創項目,得到香港特區政府「產學研1+計劃」的批准,已經在內地幾十間醫院開始使用。我們希望通過「產學研1+計劃」,可以在香港和世界其他地方,將我們的技術推廣出去造福人群。 」
經歷新冠疫情,大家都意識到傳染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有多大。我們不知道下一波傳染病何時會到來,各地的醫療系統一方面要為此作準備,同時隨著人口老化,醫療系統亦要應對的這個越來越大的負擔,科技又可以如何介入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和質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