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未來·無限

簡介

GIST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身處世界關鍵的轉折,需要眼界和知識。
每個星期六,我們會邀請一位科學家,介紹在其研究範疇內一個正在影響世界未來發展、我們不可不知的趨勢,以專業和視野來培養具前瞻的預測與洞察力。
星期六早上,讓我們看遠一點,看到未來的無限可能。

監製: 林嘉瑜
製作: 張璟瑩

最新

LATEST
03/05/2025

全球首個新冠病毒感染倉鼠模型

嘉賓: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環球拓展)、微生物學系臨床教授及副系主任陳福和教授

「大家好,我是陳福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助理院長(環球拓展)、微生物學系臨床教授及副系主任,同時我也兼任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感染性疾病醫學部教研室主任,以及香港青年科學院的院士。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新發傳染性疾病的診斷、治療及控制。」

2003年,正在港大修讀醫學院的陳福和教授遇上沙士在香港肆虐,他及後選擇成為了一位微生物及感染學專科醫生,繼而更開啟有關新發傳染病的科研道路。

「在我修讀醫學院那個年代,我們這個科目仍然是比較冷門的,但當我在醫學院唸三年班時,當時是2003年,大家也記得當年香港發生沙士疫情,全香港的市民,包括我自己在內,都切身體會到傳染病的可怕,以及它對個人和整個社會的影響。於是在我畢業後擔任醫生期間,我先在內科學系接受了兩年的培訓,然後轉到微生物學系,繼續完成了我的專科醫生培訓。在這段受訓時期,我每天看診時都發現,作為醫生,我們其實有很多問題無法回答。許多關於病人的重要臨床問題,我們既不知道答案,也沒有好的解決方案。正是這些年來積累的經驗和問題,促使我想更進一步透過科研找出答案。要解決這些臨床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通過基礎科學研究。於是當我完成專科醫生培訓後,便加入了我的母校,即是香港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成為臨床助理教授,並開始學習從純粹的臨床醫生,逐步轉變成為一位臨床科學家。」

 陳福和教授和他的團隊集中研究的範疇有幾方面,包括發展更快、更準確的新診斷方法、尋找新的藥物和治療手段,以及研究新發性傳染病病原體致病的機制。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建立新的疾病模型,例如體外疾病模型或動物實驗模型,這都是我主力研究的範疇。 這些模型可以幫助我們解答這幾個主要方向的問題。過去多年,我們先後經歷了2009年豬流感大流行、2012年出現的中東呼吸道綜合徵冠狀病毒(MERS Coronavirus),以及H7N9禽流感、寨卡病毒、猴痘病毒等疫情,當然最近的是影響全球的新冠疫情。

多年來我和團隊合作進行了很多研究,當中有許多難忘的經歷,既有開心的時刻,也有面對巨大挑戰和困難的時候。其中最難忘的是在2020年1月,新冠疫情剛開始,當時病原體和疫情變化尚不明確,也沒有確切證據證實病毒能夠人傳人。我們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從2012年起建立和培訓了一個很齊心的團隊,當時港大深圳醫院收治了兩位長者,我們診症時馬上聯想到有可能是與率先在武漢報告的病例相似的肺炎,他們的幾位家庭成員也有同樣的病徵。這一項研究成為全球首個新冠病毒家族聚集性感染病例,並首次證實了新冠病毒能夠人傳人。這個發現是重要的,對於各國,包括我們國家的防控政策產生了即時且重大的影響。這項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刺針》上,並被評為該刊創刊二百年來,其中一篇具突破性發現的論文,我和團隊高興能參與這項歷史性的研究。

緊接其後,我們沒有止步,我們作為臨床科學家,希望將臨床問題帶到基礎實驗室,因此我們很快地建立了全球首個新冠病毒感染的倉鼠模型,這模型如今已成為全球研究冠狀病毒領域最常用的模型之一。我們利用這動物模型展開了一系列工作,包括研究病毒特性、傳播性、致病機制,以及開發與評估新藥物和疫苗等。」

Error loading player: No playable sources found

03/05/2025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5)

重溫

CATCHUP
X

建構三維海圖 利用機械人清潔海洋

主持人:香港電台公共事務組

更多...
香港電台第一台
Error loading player: No playable sources found

09/11/2024 - 足本 Full (HKT 09:20 - 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