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X

開拓文字新國度 帶來閱讀新感覺

    簡介

    GIST

    主持人:馮傑、鄭政恆

     
    開拓文字新國度,帶來閱讀新感覺。與你一起走進文字世界,分享閱讀的樂趣。
      
    #香港電台文教組
    #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最新

    LATEST
    27/04/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城景變幻-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小說論(1996-2018)》(上)|嘉賓︰鄒文律(作者)

     
    【開卷樂】《城景變幻-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小說論(1996-2018)》-資本塑造的都市發展


    1997年,香港回歸,此後二十多年間,這個城市風景變了多少?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助理教授鄒文律以「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的小說作為研究主軸,撰寫了《城景變幻-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小說論(1996-2018)》,與讀者一同了解一班香港年輕作家對我城的情懷。

    「後九七香港青年作家」是怎樣的概念?鄒文律指,包括潘國靈、謝曉虹、韓麗珠等的這群作家都是在1997年之後出版第一本個人小說集,同時也有類近的成長經歷和教育背景——他們在香港接受基礎教育,於本地大學完成學位課程,長時間居住香港,經歷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和城市化急速發展,見證回歸前後香港的城市面貌各種變化。鄒文律在書中提及雷蒙.威廉斯於《馬克思主義與文學》的「情感結構」:「每一個時代的人皆有其獨特的社會經驗與社會關係,他們並同感受到的情緒與經驗,將會凝結在一代人的情感結構中,並可以通過該時代的文學作品找到踪跡。」他強調文學當中精神狀態和氣質並非與思想對立,「容許個別經驗差異的同時,會在文學作品中呈現出穩固而明確的模樣,以及深層的共同性。」

    《城景變幻》一書分了數個章節,包括從「我城到i城」談資本主義對城市空間的塑造;「鯨魚至我城」由可洛《鯨魚之城》對我城的重塑;「在商樓與商場之間」研究作家們筆下的超密度城市空間;「情感何所依」分析市區重建帶來的情感斷裂;「消逝的自然」闡述城市和自然的角力;最後以作家們的訪談錄作結。

    鄒文律舉例說,鐵路上蓋住宅,再配以商場,成為香港城市發展的一種模式。香港地方有限,唯有向上發展,以獲取最大資本,因此逐漸以高樓大廈、大型商場取代舊社區建築和街道。惟自九十年代開始,社會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書中提到可洛《鯨魚之城》中的愛情故事——阿果想與阿安一起去碼頭道別,換來的是阿安斷然拒絕,阿安認為清拆舊碼頭,重新興建美侖美奐的商廈才能展現五光十色的都市魅力。鄒文律指,小說中隱含作者對拆建式發展是香港未來唯一選擇的疑慮。李維怡於2006年寫的〈聲聲慢〉,故事講述了灣仔的舊區重建。家人認為接受賠償遷出可以改善居住環境,但主角中學生的小碧卻覺得離開爺爺一代開始居住的地方,如同放棄多年來建立的鄰里關係和人情味。

    小說故事當屬虛構,然而情懷卻是真摯。當細味這些青年作家的小說,就有如親歷一個個香港城市發展的故事。

    27/04/2024 - 足本 Full (HKT 20:30 - 21:00)

    預告

    UPCOMING
    04/05/2024
    相片集
    相片集

    重溫

    CATCHUP
    02 - 04
    2024
    香港電台第二台

    27/04/2024

    20/04/2024

    13/04/2024

    06/04/2024

    30/03/2024

    23/03/2024

    16/03/2024

    09/03/2024

    02/03/2024

    24/02/2024

    X

    《三國傳真》 ︳嘉賓:陳萬雄博士(編著)

    主持人:馮傑、鄭政恆

    |
    《三國傳真》-亂世中決勝千里


    三國時代政局波譎雲詭,群雄割據,魏蜀吳鼎足而立。在黑暗的亂世下,所謂的英雄,就是能突破絕境的人,帶來希望的曙光。史學家陳萬雄博士有感以往針對三國研究多講戰爭規模,少從地理環境切入。陳萬雄言三國相對其他歷史時期保留了更多古跡,而現時科技進步,獲取實地照片相對容易,於是他編撰了《三國傳真》一套四冊,透過積累十多年考察道路及三國有關古跡的成果,加上考古文物及文獻,並結合當時地理環境等嶄新的角度,更具體地說明何謂「天時地利人和」,重新帶領讀者認識三國歷史狀況。


    地形決定戰爭關鍵

    陳萬雄提到東漢末年及後來的三國時代,每一年均有大至中型的戰爭。在冷兵器時代,地理形勢往往是決定戰爭地點的關鍵,三國歷史的中心舞台洛陽便是其中之一。「洛陽北靠邙山,南對伊闕,東南面有嵩山為屏障,西面緊依崤函險隘,西面環山,而中部是狹長的盆地。」函谷關成了兵家必爭之地,董卓西遷長安自保時,亦曾火燒洛陽。雖然洛陽變成焦土,但在中原一帶,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始終無出其右,故及後魏國仍然定都於此,荒蕪之地經歷了魏文帝、魏明帝的經營,再次成為大都邑。

    曹操平定北方以後,戰場亦逐步移至南方,荊州牧劉表實力雄厚,「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襄陽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磚砌城池,由於三面被漢水所圍繞,易守難攻,並與一水之隔的樊城連成嚴密的軍事防禦系統,這裡自然成為曹魏南方戰線關鍵。劉表之子劉琮投降後,曹操大軍長驅直進追殺劉備,決心抗曹的孫權委派周瑜,集兵前往夏口與劉軍匯合,最終雙方相遇在赤壁,「羽扇綸巾,灰飛煙滅」。陳萬雄亦考證了赤壁確實發生的地點,以及介紹當時戰時所採用的鬥艦、蒙衝、露橈等戰船構造及功用。

    天然的地形固然是戰爭的關鍵,陳萬雄在書中亦提及不少漢末以及三國時代的「人造地形」,並實地考察,圖文並茂。例如曹操在許昌都建造了「運兵地道」,至今仍保留了全長約四十里的地下道。由於許昌是一大片平原,無險可守,因此謀士郭嘉建議地下用兵而獲接納。運兵道有單行道、平行雙道、上下兩層道及立體交叉道,錯綜複雜,道內設有各式陷阱、掩體壁、絆腿版、通氣孔,士兵可以快速透過地道移動,奇兵突出。曹操亦多次在戰場上運用地道,如在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中成效顯著。


    文學文物重現生活

    在金戈鐵馬的時代,唯有文學提供了一個出口,紓解將士們征戰繃緊的壓力,其中以曹氏父子尤甚。曹操曹丕曹植三人創作不斷,又招攬建安七子,鄴城成為眾人詩文宴會的地方。詩酒往還、觥籌交錯,美酒佳餚與歌舞娛樂當然少不了。陳萬雄一方面引用曹植《侍太子坐》描述了「文酒詩會」的場面,另一方面加插了「五樂伎演奏圖」、「樂舞百戲」等文物,重現當時的情景,「一俳優單腿跪地叉腰揚臂,旁置樽、壺各一;一女伎揄長袖作舞;一女伎跽坐鼓瑟。」文學與文物亦是書中所著重,這樣可以避免只有文字空泛的描述,更能全面了解三國時代人們的人生觀及享樂等生活形式。

    順帶一提,出版社亦製作了關於《三國傳真》的影片,講解歷史相關的延伸資料,包括戰役發生地點、當時的地理環境及軍隊佈局等,現時只有街亭之戰,而赤壁之戰、魏吳南北攻防戰、滅蜀之戰將會陸續上載至網站以供參考。

    三國時代,活在這個亂世身不由己,在歷史洪流中也不輪到各人選擇,唯有在有限現實之中,作出最好的決定,切忌放棄,有危自然有機。 
    |

    香港電台第二台

    02/10/2021 - 足本 Full (HKT 21:30 - 22:00)